至德二载(757年),远在四川的唐玄宗李隆基终于可以长吁了一口气,失陷的长安终于被唐军收复了,长安既得,平叛的日子也就不远了,美中不足的是自己再也不能掌权,毕竟自己的“好儿子”李亨已经在灵武登基,遥尊自己为太上皇。
而跟随战报而来的还有李亨的“请”自己回去继续当皇帝的奏表,李亨声称自己愿退位当太子,好让父子团聚,而他将继续侍奉自己左右。
李亨所言,李隆基根本不信,什么父子亲情,家庭和睦,在李家这里根本不存在,李隆基可是一路靠政变上位的,甚至赐死了自己亲姑姑太平公主,更何况自己对李亨也不好。但李亨总归是自己儿子,李家内斗厉害,顶多兄弟相残,子弑父却从未有过,谅李亨也不敢在乱军还在的时候对自己怎么样。
就这样,李隆基还是答应李亨回长安的请求,李隆基的回来也预示着安史之乱后大唐双帝并立的局面结束了,但李隆基和李亨这对貌合神离的父子斗争却没结束,毕竟李亨的上位全拜安史之乱所赐,要是自己不趁乱登基,必死无疑。
事实上,李亨可以说是大唐历史上过得最窝囊的太子之一,而且和父亲李隆基之间的感情也是一言难尽。
太子之位原本是轮不到李亨的,因为李亨只是李隆基的第三子,上面还有两位哥哥李琮和李瑛,母亲则是李隆基的庶妃杨氏。
李嗣升
李亨出生当年,李隆基的正妻王氏还没有子嗣,杨氏自觉地位低微,不敢独享有子之乐,时常把李亨带到王氏面前,共同抚养。王氏虽然无子,但待人宽厚,视李亨为己出,可以说李亨的童年过的还是相当平静的。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禅位给李隆基,继位后的李隆基封李琮为郯王、李瑛为郢王、李亨为陕王,至于太子人选,因为王皇后一直没有子嗣,只能在几个庶子里面选。
虽然李琮是长子,但在一次狩猎中脸部受伤,相貌不雅,不宜为储君,最终李隆基选择次子李瑛为太子,同时安排名士贺知章、潘肃等人教育皇子。
太子既立,但后宫却风波不断,起因就是李隆基宠爱婕妤武氏,引起王皇后的不满,而武婕妤也依靠宠幸多次在李隆基面前说起坏话,李隆基开始对王皇后心生厌恶。
眼见王皇后越来越冷落,兄长王守一心知只要妹妹生下嫡子,地位就可以稳固,于是他特意找了一个和尚施法,随后将一块写有李隆基名讳的木板交给王皇后佩戴以祈子。
武惠妃
但王守一找和尚的事情很快被李隆基知道,李隆基本来就反感这些事,再加上武婕妤的枕边风,李隆基下令贬王皇后为庶人,赐死了王守一,“十一年,坐与庶人潜通左道,左迁柳州司马,行至蓝田驿,赐死。守一性贪鄙,积财巨万,及籍没其家,财帛不可胜计。”且打算立武婕妤为皇后,但武婕妤是武家人,朝廷上下害怕在出现一个武后,集体反对,就这样,武婕妤只能成为惠妃,武惠妃虽无皇后之名,但却有皇后之实。
至于王皇后,则在被废之后三个月凄惨离世,给十三岁的李亨留下了皇家无情的阴影。
王皇后既死,但武惠妃自知总有一天会人老珠黄,开始谋求自己儿子当太子,李瑛自然成为武惠妃的眼中钉,恰好李瑛母亲郁郁而终,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因母亲的失宠而郁郁寡欢,聚在一起难免对武惠妃有微词。
本来是兄弟们的谈话却被武惠妃的驸马杨洄得知,而杨洄一心想要讨好武惠妃,将他们的话告诉了武惠妃,好不容易抓到太子把柄,武惠妃自然找了个机会向李隆基哭诉,说太子要谋害于他,李隆基当即就要废太子,要不是张九龄的劝阻,李瑛就被废了。武惠妃一看此计不成,又心生一计,私下召见李瑛、李瑶、李琚穿盔带甲入宫,然后却向李隆基诬告他们造反,李隆基本来就是靠政变上位,对这件事非常忌讳。加上庇佑李瑛的贤相张九龄已经退下,代替他的是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为了巴结武惠妃,他鼓动李隆基废掉太子,就这样,李隆基一日之内废三位皇子为庶人,随后又下令赐死。“杨洄又谮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云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锈潜构异谋,上召宰相谋之。李林甫对曰:‘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上意乃决。乙丑,使宦者宣制于宫中,废瑛、瑶、琚为庶人,流锈于瀼州。瑛、瑶、琚寻赐死城东驿,锈赐死于蓝田。瑶、琚皆好学,有才识,死不以罪,人皆惜之。丙寅,瑛舅家赵氏、妃家薛氏、瑶舅家皇甫氏,坐流贬者数十人,惟瑶妃家韦氏以妃贤得免。”“时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皆玄宗在临淄邸以容色见顾,出子朗秀而母加爱焉。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瑛于内第与鄂、光王等自谓母氏失职,尝有怨望。惠妃女咸宜公主出降于杨洄,洄希惠妃之旨,规利于己,日求其短,谮于惠妃。妃泣诉于玄宗,以太子结党,将害于妾母子,亦指斥于至尊。玄宗惑其言,震怒,谋于宰相,意将废黜。中书张九龄奏曰:‘陛下纂嗣鸿业,将三十年,太子已下,常不离深宫,日受圣训。今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日久,子孙蕃育,不闻有过,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惟陛下思之。且太子国本,难于动摇。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太子申生忧死,国乃大乱。汉武威加六合,受江充巫蛊之事,将祸及太子,遂至城中流血。晋惠帝有贤子为太子,容贾后之谮,以至丧亡。隋文帝取宠妇之言,废太子勇而立晋王广,遂失天下。由此而论之,不可不慎。今太子既长无过,二王又贤,臣待罪左右,敢不详悉。’玄宗默然,事且寝。其年,驾幸西京,以李林甫代张九龄为中书令,希惠妃之旨,托意于中贵人,扬寿王瑁之美,惠妃深德之。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构于惠妃,言瑛兄弟三人与太子妃兄驸马薛鏽常构异谋。玄宗遽召宰相筹之,林甫曰:‘此盖陛下家事,臣不合参知。’玄宗意乃决矣。使中官宣诏于宫中,并废为庶人,鏽配流,俄赐死于城东驿。天下之人不见其过,咸惜之。其年,武惠妃数见三庶人为崇,怖而成疾,巫者祈请弥月,不痊而殒。”
二十六岁的李亨再次见到宫廷斗争的残酷,皇家无亲情,从此更加小心翼翼。
此时太子之位悬空,很多人都以为成为太子的将是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但李隆基深怕李瑁势大无法控制,加上高力士的劝阻,李隆基选择立李亨为太子。
李林甫?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亨被立为太子,只是这个太子位置并不好过,尤其是李林甫,多次攻讦李亨,就是试图让李隆基改立李瑁为太子,至于李隆基为了制衡李亨,放任李林甫胡作非为,以至于李亨的心情一直很郁闷。不过这段时间也是李亨最安静祥和的时间,毕竟和后来的事情相比,李林甫的攻讦根本不算什么。
天宝五载(746年),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到长安向李隆基汇报与吐蕃的战争情况,且举荐了李亨韦妃的哥哥韦坚,然而他私下却拜会了李亨,边镇节帅与太子私自往来是李隆基的大忌,李林甫很快抓住这个机会。
李林甫并没有立即向李隆基汇报,而是私下派人盯梢,寻找一举毙命的机会。
元宵节这一天,李亨到街上游玩,因偶遇韦坚,双方就在互相攀谈了起来,随后韦坚又去拜见皇甫惟明,二人同游许久才回来,这一切都被李林甫得知,他立即向李隆基弹劾韦坚和皇甫惟明欲共立太子。“五载正月望夜,坚与河西节度、鸿胪卿皇甫惟明夜游,同过景龙观道士房,为林甫所发,以坚戚里,不合与节将狎暱,是构谋规立太子。玄宗惑其言,遽贬坚为缙云太守,惟明为播川太守。寻发使杀惟明于黔中,籍其资财。六月,又贬坚为江夏员外别驾。又构坚与李适之善,贬适之为宜春太守。七月,坚又长流岭南临封郡,坚弟将作少匠兰、鄠县令冰、兵部员外郎芝、坚男河南府户曹谅并远贬。至十月,使监察御史罗希奭逐而杀之,诸弟及男谅并死。坚妻姜氏,林甫以其久遭轻贱,特放还本宗。”至于李亨,或许不想引起夺嫡之争,只是单纯了训斥了一下,太子之位还在。
但韦坚死后,他的弟弟却不服上书鸣冤,声称李亨可以为他们作证,让李隆基误以为李亨在暗中培植势力,李亨自然吓得半死,为了自证清白,他要和韦坚的妹妹韦妃离婚,得到李隆基的首肯后,这才有惊无险。
虽然保住太子之位,但原本和韦家联姻能得到韦家支持的,现在韦家却不能继续支持他了,让本来势力就不怎么样的李亨更加如履薄冰。
李林甫
但这件事还没过多久,李亨的另一位妃子杜良娣又出事了,原来是李林甫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诬陷杜良娣父亲,致使杜良娣父亲一家要么被杀,要么被流放,甚至牵涉不少李亨的亲信,为了自保,李亨再次宣布和杜良娣离婚。
短短一年,李亨就因李林甫离婚两次,这两次打击无疑让他身心疲惫,更加令他恐惧和寒心的是自己的父亲对李林甫行为的默许,也让他明白,所谓的父子亲情早就在皇权斗争中被消耗殆尽。
但李林甫也没得意多久,杨贵妃的堂兄借谋反案扳倒李林甫,不久更是接替李林甫担任宰相,李亨虽然没了李林甫的攻讦,但杨国忠对他也不喜欢,他想扳倒李亨立一个好控制的皇子为太子,导致李亨的日子更加不好过。好在杨国忠没有李林甫那么多阴谋诡计,李亨还能应付得过来,但他为了避免留下把柄,只能更加小心翼翼,太子之位虽然崇高,但向取代的人太多了,一丁点的错误就可以成倍的放大,他要做的只有韬光养晦,对李隆基更是俯首帖耳,万般顺从。
长期的身心折磨让李亨三十多岁的年纪都生出不少白发,要不是李隆基不想再出现一日废三子的事情再发生,李亨的太子之位早就被别人取代了,也证明了太子的位置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亨遭遇人生中第一次巨大的危险,但同时也是他咸鱼翻身的最大机会。
安史之乱形势图
由于事发突然,加上李隆基对安禄山没有丝毫的防备,叛军很快占领洛阳,长安危在旦夕,危急时刻,杨国忠劝李隆基前往蜀中避难,只是李隆基一逃,关中百姓和前方将士怎么办?如何替自己卖命。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李亨,让储君的李亨接替自己镇守长安,等叛军到来之后再离开,这样自己就没有后顾之忧。
李隆基的这一举动虽然置李亨于危险的境地,但也给他一次咸鱼翻身的机会,首先就是精锐的飞龙禁军在身边,自己两个儿子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都在他身边,不会受制于李隆基。
因此在离开长安之前,李亨开始和亲信谋划政变,先杀死杨国忠,后逼迫李隆基杀死杨贵妃,并禅位给自己,由自己带领大军平叛,不然任由杨国忠攻讦,以李隆基的冷酷无情,自己迟早要被害死。
李隆基离开没多久后,李亨也跟着出发,在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追上了李隆基的队伍,李亨还在思考如何实施计划,上天就给了他一次机会。
原来由于李隆基为了逃命,下令快速行军,将士们赶了很久的路加上缺乏粮食,心生怨言,李亨发现后派遣心腹李辅国去联络李隆基身边的大将军陈玄礼,双方密谋除掉杨国忠和杨玉环之事。“丙申,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内,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门外,并杀其子户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曰:‘汝曹何敢害宰相!’众又杀之。韦见素闻乱而出,为乱兵所,脑血流地。众曰:‘勿伤韦相公。’救之,得免。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屡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申,顿首请罪,上慰劳之,令晓谕军士。玄礼等皆呼万岁,再拜而出,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谔,见素之子也。国忠妻裴柔与其幼子及虢国夫人、夫人子裴徽皆走,至陈仓,县令薛景仙帅吏士追捕,诛之。”
李嗣升
就在李亨踌躇的时候,李亨亲信杜鸿渐进言,说现在兵荒马乱,谁掌握兵马谁就掌握话语权,不如去兵强马壮的朔方,还可以联络河陇兵力和回纥铁骑,只有手上有兵,就可以称帝,如果能够收复长安和洛阳,天下自然归心。
恰好李隆基想要继续前行的时候被百姓留下,李亨表示愿意带兵收复长安,为了能让自己顺利出逃,李隆基暂且同意。
就这样,李亨离开马嵬驿后,立即前往朔方军的驻地灵武,先将朔方军权收回,然后在众人的拥护下登基,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而李亨走后不久,李隆基也意识到李亨可能要篡位,于是下诏封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通过提高他的地位来阻止他称帝,但李亨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不称帝就无法自保,不称帝就无法联合其他部队一起抵抗叛军,不称帝会导致更多人投靠叛军甚至另起炉灶,只能冒险篡位,好在军中都在支持李亨,这才让他的登基有惊无险。
对于李隆基来说,他只是想让李亨北上转移叛军注意力,却没想到李亨居然擅自称帝,可惜自己这段时间表现太差,大部分将士已经不愿效忠他了,李隆基只能承认李亨的登基,但他却不甘心,表示军国大事先交由李亨处置,但还得向自己奏报,很明显,李隆基依旧想要维持自己的权威。同时李隆基在任命永王、丰王等为各地节度使,让他们平叛,目的就是夺取李亨的兵权,尤其是永王李璘,李隆基多次表示支持他在江陵一带募兵,打造一支可以听命于自己的部队,借此和李亨抗衡,从而在未来夺取皇位。
李隆基
而为了施加对李亨朝廷的影响,李隆基先后派宰相韦见素、房琯、崔涣、崔圆前往灵武,试图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对于父亲安排的人,李亨明面接受,暗地里却一一将其逐出权力的核心。
至于永王李璘,则很快在江陵站稳脚跟,甚至拥有数万大军,也让李隆基一度十分得意,认为自己还有机会夺取皇位。但很快,李亨就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先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淮南、淮西和江东节度使予以牵制,然后下诏阻止李璘到四川与李隆基会合,李璘自然不听,李亨以谋反罪出兵讨伐,李璘兵败被杀,李隆基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
李璘兵败之前,李隆基已经预料到大势已去,为了讨好李亨也为了保全李璘,下诏降李璘为庶人,谪迁于房陵,但李亨不为所动,坚持杀死李璘,李隆基的残余势力就此丧失,只能安安心心当太上皇了。
虽然暂时掌握大权,李亨却深怕人心不肯归附,坚持想要收复长安,哪怕局势已经明朗,只要稍许时间就可以平定叛军,但李亨却不听劝谏,坚持命大军回撤收复战略意义不大的长安,长安虽然得以收复,但却让安史之乱的遗祸继续乱了下去。
对于李亨来说,叛军再来继续平定就是了,但早日收复长安,他就是名正言顺的收复都城的大唐天子,也就有借口将李隆基迎回来,只要李隆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就再也不用担心后方不稳了。所以收复长安不久,李亨就急切要求李隆基返回长安,目的就是除掉李隆基身边的小朝廷,李隆基思虑再三,自知无力抗衡,最终还是返回了长安。这也是李亨这么多年第一次战胜自己的父亲。
李隆基
李隆基虽然回来,但并不以为自己就可以安心当上太上皇了,这么多年的皇帝生涯也让他知道皇宫内毫无亲情可言,也因此,一回来他就住在自己还是太子时期的兴庆宫,以防不测,闲暇时刻,还喜欢在长庆楼前远眺长安城。
毕竟是曾经的大唐天子,百姓经过长庆楼前,总会跪下呼喊万岁,而李隆基高兴之余又会命人赐食,显示出自己与民同乐,李隆基虽然无意,但李亨见状却不开心,毕竟自己才是唯一的大唐天子。更何况李隆基一向反对女子干政,对于自己的张皇后颇有微词,也对李辅国不满,二人生气之余自然离间李亨与李隆基原本就薄弱的父子之情。
就这样李亨先找借口流放了高力士,又勒令陈玄礼致仕,不久又让李辅国出面,将李隆基迁往西内软禁,并且赶走了负责李隆基生活娱乐的玉真公主及一帮歌女,只剩下李隆基孤零零一人,李亨此举就是借李辅国之手压李隆基一头,不管李隆基有心还是无心,对于李亨来说,总会是一种威胁。
李隆基
李隆基晚年在长安就这样孤独地度过了五年,受尽了李亨的冷眼和李辅国的欺负。
宝应元年(762年),李隆基病崩于西内,十三天后,李亨也病崩,父子相继驾崩,也让人怀疑李隆基的驾崩之因是不是有阴谋。
李亨这一生,太子当着窝囊,在父亲和奸臣的双重打击下小心翼翼当了近二十年的太子,哪怕携武自立,依旧摆脱不了这么多年父亲留给下的阴影。但前有父亲和奸臣的压力,后有张皇后和李辅国的擅权,尤其是自己病重之日,张皇后妄图扶持自己的幼子登基,想要再现武则天当年盛况,与太子李豫互相争斗,仿佛忘却自己这个病入膏肓的大唐天子,最终李豫获胜,至于李亨的死活,早已没人关心。这个大唐天子,不当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