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8家博物馆上榜全国热门百强 “文博热”持续升温破圈

上游新闻2024-04-08 15:32:21  113

4月7日,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指导、博物馆头条统计发布的“中博热搜榜”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热门百强博物馆等榜单,江苏有8家博物馆上榜。近年来,江苏各大博物馆“苦练内功”,举办特色展览,创新呈现技术,开发文创产品,真正搞好博物馆这项“大事业”。

串联历史

构筑古今交融新坐标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进入博物馆,希望通过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和艺术品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体验。就博物馆展览而言,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推出精品展、特色展等,用更好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

龙纹“梁其”铜钟、龙形玉饰件、龙纹画砖、嵌宝石龙首带钩……2024年1月26日,“中国龙——甲辰年贺岁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展览集中展示了南京地区“龙”形文物及民俗非遗展品共计180余件(套)。展览分为“想象之龙”“飞天之龙”“吉祥之龙”“至尊之龙”“金陵之龙”五个单元,从龙形象的起源与演变、龙文化的内涵、南京的龙文化印记等方面展现“中国龙”的无穷魅力。

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中国龙的样子,南京市博物馆特地在一面红墙上展示了中国龙的身体部位介绍,观众只要在墙上打开龙的相应部位,就能了解到何为“三停九似”。

南京是一座与龙有着悠久渊源的城市,在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南京云锦里的“龙”、精美的南京非遗“龙”作品,还可以了解到南京有关龙的地名,朝天宫建筑中的“龙”构件。

除南京博物馆外,江苏各地也通过博物馆展现当地风土人情。苏州博物馆推出“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展览,以崭新的视角梳理画绣历史、呈现绣品辉煌、传播刺绣文化;连云港市博物馆汉月出东海——汉东海郡辖域文明特展为观众奉献一场内蕴丰厚的汉代地域文化盛宴;止水观澜——镇江博物馆藏历代铜镜文化生活展让观众通过展览能够管窥古代铜镜的兴衰更迭……

虚实结合

数字艺术成为新标配

随着“博物馆+”概念的深入与升华,博物馆的文化功能日益凸显,与城市的联结更为紧密。在移动通信和数字化发展趋势下,借助技术的力量,博物馆正变得更加“知识渊博”与“善解人意”,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热门阵地。

人工智能与艺术在博物馆里发生碰撞,对于苏州博物馆也是一次新的尝试。遵循着全新的办馆思路,苏州博物馆将江南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放在工作首位。2023年8月,苏州博物馆西馆推出了“回响·AI方言艺术展”。展览利用科大讯飞的AI合成技术,以“吴方言的保护”为主题,从数字艺术、装置艺术、游戏互动等多种角度,通过昆曲传唱、方言叫卖、吴语读诗等多种形式,吸引观众参与,共同探索方言保护的新形式。

图源:交汇点新闻

展览中的“非梦”展项是一次将传统昆曲与数字艺术融合的实验性创作,也是一次对传统美学、现代艺术和昆曲演绎语言深度交融的探索。基于昆曲名作《牡丹亭》的经典曲目《游园惊梦》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梦中奇遇改编而成,作品通过数字化扫描的方式蒙太奇组合真实园林,并结合原作叙事与演员演绎在视觉和听觉上重新渲染杜丽娘的“梦境”,通过亦真亦假的跨媒介演绎构建“似梦非梦”的想象体验。

图源:交汇点新闻

展览自2023年8月19日正式开展以来,关注度较高,取得较为良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展览共开放11日,参观人数达到12.6万人次。各媒体推出展览解读等深度报道40余次;微博、小红书、B站等新媒体平台曝光量超3000万次,网友讨论热烈,评弹、苏州话、AI方言等词条多次冲上本地热搜,甚至波及长三角吴语圈。

文创助力

古老文物变生活密友

这个清明假期,“逛馆热”持续升温,一些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也备受欢迎,假期虽然结束,但文创让游客将博物馆的美好记忆带回家。

许多文创产品是以古代名画为灵感而研发的。苏州博物馆推出的“君子若竹户外包”以馆藏元代《七君子图》为基础,取其中遒劲的一丛墨竹作为设计元素,印制于包身,营造出独特的清逸意境;“花之隐逸手柄镜”取清代恽冰《四季虫卉图》中一朵清丽的紫菊设计而出。盐城市博物馆以北宋画作《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研发出3D灯、折叠灯。点亮之后,群山叠嶂,水光浩渺,方寸之间,览无垠江山。

千里江山·折叠灯

扬州博物馆以郑板桥《墨竹图》为灵感研发出“郑板桥书画丝巾”,丝巾上还书写郑板桥的七言绝句《新竹》,图案与色彩相得益彰,尽显优雅之美。搭配丝巾的是一把精巧折扇,扇上书写郑板桥的七言绝句《江晴》,寄托诗人向往光明的情绪。

不少文创则是以文物为灵感而研发。徐州博物馆推出了玉龙雪糕、发光棒棒糖、冰箱贴、卫衣等主题产品,实现由“看得见的汉文化”衍生为“吃得着的汉文化”“穿得出的汉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真正走进百姓的美好生活中。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推出的“繁华京师小夜灯”来源于馆内“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厅内安澜牌坊,在柔光中重见运河两岸繁华之景。

玉龙雪糕

此外,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庄瑶殿试卷”、宜兴市博物馆纪念币、扬州博物馆“宜子孙玉璧包”等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实现公众“把文物带回家”,达到“让文物活起来”的目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5082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