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役后, 东野在战报上却直言猛批: 现在部队打仗有种坏作风

史晓生追寻历史2024-11-21 07:51:38  52

1949年1月,东北野战军以雷霆之势,仅用29个小时便攻克了国军号称“固若金汤”的天津城,取得歼灭敌13万余人的辉煌战果。

此战,东野参战各纵表现极为优异,不管是主力王牌的一、二纵,还是后来者居上的七、八纵等,都有极为突出的战绩。

不过,在战后的总结汇报上,东野野司也提到了各纵队存在的问题,其中,就对战役期间发生的一种坏作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并且,指挥此次战役的东野参谋长刘亚楼,也“挨了”批。

险些被俘的刘亚楼

刘亚楼挨批,是因为他在战役期间的一次惊险遭遇。

天津战役时,守将为傅作义心腹陈长捷,而为了应对东野攻城,陈长捷在准备工作上下了可谓是大功夫。

作为“京畿门户”,天津城本就是个易守难攻之处,城内有永定河、大清河等多条河流,复杂的地形,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兵团作战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陈长捷又修建了所谓的“大天津堡垒化防御”工事,即在外围挖出一条深3米、宽10米,长度达到50公里的护城河,同时,又在护城河外侧遍造堡垒群。

这还不算完,护城河的内侧,陈长捷又建起高达5米的土墙,土墙上遍布铁丝网、电网。

根据统计,在我军发动天津战役前夕,天津内外的大堡垒多达380座,而小堡垒更是无数,除此之外,在天津城外,还有一个宽度达10公里的“真空地带”。

这个真空地带,没有房屋也没有树木,为的就是方便国军扫射,并且,陈长捷这里还在这里埋下了不低于4万颗地雷。

这种种一切,目的都是阻滞东野的进攻。

陈长捷当时的想法是,凭借其手中13万余部队,再利用天津河流纵横的特点,配合深沟高垒,必然能让东野尝到苦头。

也正因为如此,在天津战役前,国军曾扬言说,天津“固若金汤”,认为东野30天都未必能攻克此城。

在这种情况下,东野首长本着最大限度避免伤亡,同时也为了人民财产免受炮火之灾,曾在总攻发起前,给陈长捷去了一封信。

信中,东野首长表示,可以与陈长捷坐下来谈判。

但陈长捷对此却并不领情,反而借此拖延时间,还试图通过谈判来打探东野虚实,鉴于此,刘亚楼决定将计就计,给陈长捷上一课,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兵不厌诈”。

不过,将计就计也得建立在对敌人布防情况的了解上,为了拿到一手情报,刘亚楼没少亲自侦查。

而在这天晚上的侦查中,刘亚楼险些成为俘虏。

当时他带着两个警卫员在天津复兴门外侦查地形,结果在侦查完毕准备返回时,一拐弯,便遇到了敌人的巡逻队。

这股巡逻队也是拿着手电筒在四处扫射,也是赶巧了,不偏不倚刚看照到刘亚楼一行。

由于事发突然,这伙人当即拉动枪栓,随即喝问“什么人?不说话老子开枪了”,而刘亚楼一听,这是遇到了敌人啊,急中生智的他当即回骂“嚷什么嚷,老子是天津公安局出来抓逃犯的,再这么乱嚷乱照,逃犯跑了谁担责任?”

还别说,眼看对方比自己还横,那伙巡逻队居然被唬住了,趁着这个机会,刘亚楼一行赶紧溜之大吉。

但在事后,刘亚楼的冒险行为被东野首长得知后,东野首长狠狠地批评了刘亚楼一顿。

东野首长当时就说,现在战端未开,要是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怎么办?这一枪还没放,主帅当了人家的俘虏怎么办?

尽管挨了批评,不过也算是有收获,刘亚楼结合情报和自己实地侦查就发现,天津城南北长东西窄,而敌军部署则是南强在工事北强在兵力,因此,根据这一特点,最终制定出了“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

而为了这一作战方针的顺利执行,就必须把敌人防守在城中心核心区域的主力部队,调动到城北去,这样才能更好的使“东西对进、拦腰斩断”的方针达成。

但怎么才能调动敌人呢?自然是给敌人制造一个假象。

刘亚楼当时的办法是,利用敌人假惺惺要谈判的机会,特意在城北接见,让敌人觉得东野指挥所设在城北,之后又命令部署在城北的一个炮兵团向城北轰击,总之一切动作都让陈长捷觉得,东野指挥所在城北,主攻方向也在城北。

而最终,陈长捷果不其然的上当了,因此他紧急下令,把驻守在金汤桥的主力调至城北,而这,就更便于东野实施拦腰斩断计划。

1949年1月13日,鉴于陈长捷毫无谈判诚意,东野正式下达了总攻天津的指令,定于1月14日向天津发起总攻。

从上午10时整发起攻击,到15日15时战斗结束,天津战役再次展现了“东野速度”,不过,尽管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在攻城过程中也确实存在有不少问题。

“争”、“抢”现象严重、不遵守时间规定

在战后的总结汇报中,东野一纵就讲了一个特殊现象。

当时天津东侧,一共有三个突破口,其中最大的突破口大约有一里宽,也就是宽500米左右,但就是这500米,却集中了一纵的2师、3师、4师、6师、17师一共六七万人。

这么多人不仅都挤在一起,并且都争着向前跑。

单从战斗意志上和勇气上,这些战士们绝对是值得表扬的,大家顶着枪林弹雨争先恐后的去杀敌,这份勇气,实属可嘉。

但在这份勇气背后,也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员太密集了。

大家挤在一起,很容易就成为敌人的“靶子”,事实上确实如此,就在战士们争先恐后往前冲的时候,藏在碉堡里的敌人一发炮弹过来,至少会有几十个人被打伤。

这种情况,在一纵的战后汇报中被重点提出,并给予了严厉批评,并直言不讳的表示,这种在打仗时出现的“争”、“抢”现象,是一种极其不好的习惯和风气。

除此之外,一纵还提到了一种不遵守时间规定的情况。

在14日上午10时发起总攻后,仅一个小时零十分钟,一纵2师就准备开始突破城墙,但在开始突破之前,肯定要进行地形侦查。

结果,2师一个尖刀连的侦查兵在去前方侦查时,背了一面红旗,当他登上高处后,被兄弟部队的尖刀连看到了,以为这是2师已经冲上去了。

因此,兄弟部队也不管到没到冲锋时间,直接就发起了冲锋。

当然,最终突破是突破成功了,但兄弟部队就认为,二师是在“抢”,这就引起了双方的误会,也让不少战士心有不满。

并且,由于不按照规定时间就发起了冲锋,导致部队的炮兵也没办法再炮击了,不然很容易伤到自己人,但这么一来,敌人的防御工事就没有被完全摧毁,发起冲锋的战士只能凭借血肉之躯硬冲。

而这,就造成了部分不必要的伤亡。

这种情况,也存在于二纵,二纵在汇报总结中就提到,该纵的六师此次伤亡高达1600余人,而这一千六百多人中,有一大部分就伤亡在了突破口一带。

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按照规定时间,而是提前发起了冲锋,造成我方炮兵不能再射击,而敌人则有了喘息的机会。

当然,有做的不好的,也有做的好的,二纵中,四师在这一点就做的很好。

四师是完全按照提前规划好的时间发起攻击,并且,按照东野野司要求的先炮兵射击、再架桥、然后坦克出动,最后才是步兵冲锋的顺序,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来执行的。

而最终的结果,是该师的两个尖刀连,不仅顺利打开和稳固了突破口,并且无一人伤亡。

还有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就是战士们普遍反映,总攻开始时的集中炮击的时间太长,前后长达一个小时,大家等的都有些不耐烦了

之所以说这个问题不算是问题,一来是炮击节奏是提前规划好的,并且也是建立在敌人密密麻麻的碉堡数量上的,必须给予一定时间的炮击,才能最大程度的清除。

二来,战士们等的不耐烦的原因,主要是大家都着急往前冲,换句话说,立功心切嘛。

值得称赞的纪律

天津战役,作为我军的一次大规模城市攻坚战,东野的雷霆万钧之势,使得这次战斗取得了充分胜利,而在这胜利的背后,东野的组织纪律,着实令人称道。

在战斗结束之后,各部队对于现场秉承了原封不动的方针,并且执行的非常到位。

比如一纵,在拿下敌人的警备司令部后,对里面的电台、办公用品乃至大大小小的文件,一点未动,并派了战士严加看守。

至于敌人的战壕里搜出来的物品,各作战单位均一一收集了起来,登记造册之后统一处理。

而大战过后,马路上也会有被遗留的物品,比如2师5团的一名战士,就在马路上捡到了一个金表,但这名战士并未把手表装在自己怀里,而是主动上交了上去。

不仅是一块金表,就连敌人厨房里的一粒米一把面,东野也做到了不动一下的程度。

除了不私拿战利品外,对老百姓,东野真正做到了“不打扰”,在14号攻城时,由于需要跨过护城河,大部分战士的衣服都湿透了,之后就穿着湿衣服在零下好几度的天气里战斗、打扫战场,一直坚持到1月16日,才向上级请示买点柴火烧火烤衣服。

不仅如此,当时因为天冷,大家都想喝点热水,但战士们严格遵守了不进民房的规定,每个部队派出几名代表,到老百姓家里烧水,并按市价把柴火钱和开水钱给百姓,最后再把开水抬到街上喝。

还有就是吃饭,二纵有两个战士,被安排到敌军的一个物资仓库看守,这个仓库里有大量的牛肉罐头等食物,但他们两个从头至尾都没动一个,而是啃了两天干粮,最终又把仓库完好的交给了接管的同志。

此外,在西华门附近,有一家中纺七厂,这里曾是敌二十六师的师部,而在天津战役结束后,东野总部负责巡查的战士就问该厂的经理,“你们有没有损失什么?”

而该厂经理极为感慨的说,“战士们除了在这里抓走敌人外,连桌子上的几个鸡蛋都没动”。

更难得可贵的是,在战斗结束之后,东野要求攻城的各部队,将提前做工事所借来的门板等物,洗刷干净之后,逐一归还给当地百姓。

类似的情况,在当时比比皆是,而这便是人民军队一直以来都始终保持的优良作风,也是赢得解放战争胜利的最大法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74900.html
0
最新回复(4)
  • 李宗昊说2024-11-23 11:10
    引用4
    应该来说东北野战军如果有发挥出华野追歼三天三夜不停歇杜聿明兵团精神,那支嫡系王牌52军根本无法成建制逃脱,窜到湾湾,国军没有这一嫡系王牌军52军根本守不住湾湾,就不会有历史遗留台海问题,之所以制定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国军腹地牵制战略反攻意图大战略也完全是依托了三野打了孟良崮战役伟大胜利,孟良崮胜利政治意义影响重大,对国军士气重大打击,军委才敢定此下达反攻战略,济南战役胜利也是政治意义重大,华东,华北,山东解放区后方连成一片,四面环绕包围华北傳作义兵团压力山大,为驻防华北不敢调走任何兵力去支援东北,拿下济南也直接切断国军从中原华东从陆路交通增援东北最后希望!军委才敢制定攻打锦州辽沈战役,林大帅却始终摇摆不定左顾右虑,执意要回几百里奔袭打长春,几个月之前已错过两次攻长春最好时机,还好最后由罗帅一锤子定音提醒,打锦州决定让军委认为比万公里长征还难……可以说没有济南战役胜利根本不会有打锦州决战
  • 姚姚小侠小姚姚2024-11-22 23:59
    引用3
    你想说啥
  • 访彤聊文化2024-11-22 07:29
    引用2
    主要是当时解放军士气和战力达到了巅峰,确实有轻视蒋军的苗头,觉得怎么打都能干掉对手。三野打东山岛硬是趁着半夜退潮徒步过海登岛,居然还干成了。这种轻敌情绪也为金门之败打了伏笔
  • 奇趣世界葩2024-11-21 19:57
    引用1
    有不少军史盲吹天津攻城战役有多牛逼,同样攻打上海的三野却花近20天时间,当然他们也可以厚着脸吹四野不到30小时攻下天津城有多牛逼,永远看不到地下工作同志努力功绩,侯镜如早已把天津所有城防布防图送到刘亚楼手上,有一大半功劳要算在侯镜如身上,天津又不像上海那样有那么多贵重豪华古玩瓷器,重武器火炮随便轰,而华东野战军打下上海城市却要花近20天时间,如果华野把上海当作天津那样随便重炮轰,没把当工业城市,以国军那惊弓之鸟草木皆兵的残兵守城,能守得了三天,三野善长攻坚,分割,追歼包围,早已包抄52军,根本不会让89师单独攻尖面对敌一个军!当然国军52军这次也是有备而来,除修筑众多坚固碉堡工事外,两手准备试着能守得住上海就守,守不住老蒋早在附近有大型航轮随时接52军,毕竟已成宝贝咯嗒唯一御林军!对比四野营口被人占了好几天,硬是让52军守住营口好几天,等着南京几天路程好几艘大型游轮从南京开到营口来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