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终于确认了自己网络作家的身份,明白了自己真正无法放弃的是写作,并且自豪于找到了一条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道路
我是2003年在部队当兵时,开始用笔名“银月光华”进行网络文学写作的。由于当时上网不便,我都是单机创作,之后用3.5英寸软盘刻录下来,邮寄给朋友发表。对军事装备的痴迷和对军营生活的熟悉,使得那时的创作融入大量军事元素,成为我最初的灵感源泉。
退伍之后,是10多年忙碌的职场生涯,我几乎放弃了写作。偶尔闲笔写一些小说,也没有坚持下来。直到37岁,我决心重新回到网站写作。这时却发现,网络文学的潮流已经变了,成熟的网络文学行业已不是我当初熟悉的模样。上百个流派目不暇接,快节奏的叙事,动辄几百万字的超长篇幅,这些新变化让我无所适从,几次尝试都失败了。
幸而在这时,一位网站编辑向我推荐了鲁迅文学院的网络文学作家培训班。我也意识到充电学习、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于是争取机会来到了鲁迅文学院。
在鲁迅文学院的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从文学、哲学到国际政治、艺术前沿,从文学名家到网文“大神”,从创作分享到经验传授,我的视野格局被极大打开,对网络文学的定位与潜力也有了新的认识。我开始琢磨能否发挥网络文学的特色来写现实题材,尝试探索类型化叙事与现实题材相结合的可能性。
恰逢七猫中文网第一届现实题材征文大赛举办,我的脑海里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就是有“工业之王”之称的盾构机。从铁道兵打通天山的隧道,到一条条地龙钻山遁地,国产盾构机从无到有的故事里,有我熟悉的部队,有我熟悉的工人,更有曾深深感动过我的盾构先驱。我铆足了劲,开始了《大国盾构梦》的创作。苦于专业知识匮乏,我一头扎进技术资料里,了解盾构机的制造、发展历程、施工应用、基建案例,翻阅相关报道,观看大量纪录片,采访中铁九局的隧道工程师。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的视野已经落在中国崛起的大时代中,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大国盾构梦》完成后,登上了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参加网站作者大会活动时,我和其他网络作家一同乘船游览黄浦江夜景,站在船头,江风拂面,那一刻我终于确认了自己网络作家的身份,明白了自己真正无法放弃的是写作,并且自豪于找到了一条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创作道路。
后来我又创作了以水下机器人研发为主题的作品《大国蓝途》。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中国机器人后来居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壮阔历程,凝聚了太多科研工作者的心血。我希望能写出科学家敢为天下先的奋斗精神和以国家强大为己任的家国情怀,更希望作品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关注当下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也重温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出生的一代,我和同龄人一样,对这段历史饱含深情。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融入作品,让时代背景更鲜明,让科技成就背后的国家托举更有力。
工业是科幻的基础,科幻为现实工业题材提供了想象力的空间。这些年我也通过《登陆格利泽》《智能觉醒》等作品,尝试“工业+科幻”的写作方向。这几部作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南交通大学”、ASS公司、智能盾构、水下机器人是其中共同元素,同一世界观相互填充,慢慢形成作品宇宙。这一过程中,我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运用越来越娴熟,在写作手法上也积攒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平衡现实与想象,平衡网感与质感,让故事既有科学依据又有吸引力,让人物既有鲜明设定又更自然更真实。
网络文学吸引我的一点是它持续且快速的更新,需要紧密结合时事,跟着时代的脉搏去写作。我的新作《云启未来》直接将视角拉入当下,作品中的人物就生活在2024年,以工业软件为视角穿插盾构机、机器人、人工智能和脑机芯片等高新行业。这种对现实的贴近,这种立足当下、未来已来的时空感,敦促我加倍努力去了解科技前沿,吸收丰沛知识,用想象力为现实插上翅膀。
今年,我参加了“网络作家新疆行”活动。身处祖国边疆,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看到那么多援疆项目的实施,更对民族融合发展有了感性认识,过去口头上常说的“血脉联系”在此时真正具象化了。如果说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我感受到了爱,一种宏大的、久远的、来自灵魂深处的爱。这种爱,为我下一部作品的创作注入灵感,也让我对网络文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作者为网络文学作家)
《人民日报》(2024年11月19日20版)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66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