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刀有多难造? 美日企业垄断80%市场, 中国为啥造不出来?

观图文读历史2024-10-31 17:57:00  65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手术室里最不可或缺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料。

不是炫酷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也不是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而是一把看似不起眼的手术刀。

然而这把刀却卡住了中国医疗的脖子,它就是超声骨刀。

01

超声骨刀的原理

超声骨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冷兵器,它更像是一台精密的微型机械,其核心原理是将电能转化为高频机械振动,频率高达每秒55000次。

这种高频振动产生的超声波,能够精准地切割骨组织,如同“快刀切豆腐”一般,将手术创伤降到最低。

不同于传统手术刀和电锯的“暴力切割”,超声骨刀的工作方式更像是“分子分离”,利用超声波使骨组织中的水气化,蛋白质氢键断裂,从而实现骨骼的分解和切割。

这种“无感切割”的特性,使得超声骨刀在颅脑手术、骨科手术、脊柱外科等领域大放异彩。

它不但可提升切割精准度,降低对周边血管及软组织的损害,还能切实减小手术风险,缩减手术时长,舒缓患者痛楚。

对于一些复杂精细的手术操作,超声骨刀更是成为了外科医生的“神器”。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超声骨刀可以避免对神经组织的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在骨科手术中,超声骨刀的精准切割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骨组织,促进术后恢复。

对于需要“稳、准、狠”操作的科室来说,超声骨刀无疑是提升手术效率和安全性的利器。

02

技术垄断的形成

超声骨刀并非突兀现世,早于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便已着手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工作。

美日两国在超声骨刀领域早早布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率先实现了技术突破。

他们不仅在能量转换、高频震动等核心技术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还在一些细节方面不断优化升级,精益求精,将产品性能提升到了极致。

更为重要的是,美日企业凭借先发优势,构建了牢固的专利壁垒。

他们对超声骨刀从技术原理到具体设计都进行了全面的专利布局,构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专利墙”。

其他国家在研发时,一不小心就可能碰到侵权的问题,这种“专利围城”策略,有效地限制了其他国家在超声骨刀领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也巩固了美日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垄断地位。

强生、迷松尼斯等国际医疗巨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占有率,牢牢占据着超声骨刀市场的头部位置。

这种技术垄断直接导致了超声骨刀价格居高不下,长期依赖进口,不仅增加了中国医疗机构的成本负担,也限制了超声骨刀在临床手术中的普及应用。

高昂的设备价格和耗材费用,使得一些基层医院无力承担,也限制了患者获得更优质医疗服务的权利。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超声骨刀的国产化率不足10%,市场份额主要被美日企业占据。

一把超声骨刀的价格,从2020年的2500元左右,一路飙升至近两年的4000-8000元,甚至更高。

这背后,是技术垄断带来的高额利润,也是中国医疗器械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03

中国在技术突破中的挑战

面对美日两国的技术垄断,中国也一直在努力,国内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多年来一直在研发上投入不少,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

要彻底打破垄断,还需要走很远的路,核心技术的瓶颈始终制约着中国超声骨刀产业的发展。

高端压电陶瓷的生产技术是制约超声骨刀发展的一大瓶颈,超声骨刀的换能器里最重要的部分是压电陶瓷,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超声骨刀的震动频率和切割精度。

中国可制造常规压电陶瓷,不过在高端压电陶瓷的制作工艺及性能稳定性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距离。

日本企业于高端压电陶瓷领域优势显著,其市场份额高达九成以上,致使中国超声骨刀企业在核心部件方面依赖之。

另外一个难题是钛合金刀头的制造技术。钛合金因为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都很出色,所以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超声骨刀的刀头。

美国在钛合金的研究和应用上起步早,技术也更先进。

虽然中国在航空航天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钛合金研制经验,但在民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转化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除了材料方面的限制,中国企业在超声骨刀的设计理念、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国际专利布局也给中国公司带来了不少挑战,在研发过程中,如何规避专利风险,如何在技术创新上另辟蹊径,都是中国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攻坚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最终取得胜利,中国企业在创新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尽管面临重重挑战,但中国企业并没有放弃对超声骨刀技术的追求,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超声骨刀的研发和生产行列,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

为助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国家施行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设立专项基金、给予税收优惠等,由此为企业构筑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在政策的激励推动下,部分企业初露锋芒,于技术创新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

04

比亚迪的跨界尝试

其中比亚迪的跨界创新尤为引人注目,这家以汽车制造闻名的企业,凭借其在材料科学和精密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在超声骨刀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

比亚迪的研发团队想到了一个新点子,把传统的钛合金刀头换成了陶瓷材料。

这一创新不仅没有影响超声骨刀的功能,反而提升了刀头的手感和震感,使其操作更加舒适、精准。

此外比亚迪还对超声骨刀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将换能器改为顶部悬空设计,并改进进水方式,有效解决了漏水漏电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也为中国超声骨刀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比亚迪在取得技术突破后,第一时间申请了相关专利,这既是对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对美日垄断的一次有力反击。

除比亚迪外,众多国内企业于超声骨刀领域积极探寻,像一些致力于医疗器械研发的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竭力增强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

他们有的聚焦于特定手术领域的超声骨刀研发,有的致力于开发更具性价比的国产超声骨刀,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我国超声骨刀的发展历程

人民政协网 我国自主研发超声骨刀孔镜微创切骨工具全球首发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3559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