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创新药药审改革、产业环境及支付终端环境不断改善,中国的创新药产业迎来蓬勃发展期。此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为产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送来东风。
在创新药全链条“换挡加速”过程中,医药企业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创新药?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创新药的投资逻辑?
近日,由海富通基金、上海证券报共同主办的“海谈科技”第十期论坛就聚焦创新药话题,邀请迈威生物董事、首席商务合作官、高级副总裁、董秘胡会国,药明合联偶联研发服务部负责人陆嘉炜,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贺文斌三位资深专家,畅聊我国创新药行业的现况与未来,并探讨如何通过并购和出海挖掘创新药的产业机遇,进一步释放新质生产力。
国产创新药产业迎全链条支持
今年以来,创新药行业在产业政策支持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
胡会国认为,该项政策的发布,将会对中国创新药的行业生态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以创新药研发为例,一款新药研发周期很长,从最开始的立项、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生产工艺优化等等,再到最后的获批上市,需要经历层层把关和筛选。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把控,非常耗费时间、人力和物力,期间审批审评环节也较多,在所有流程结束后,才能获得药物的批准并上市销售。
“从药物审评角度来看,期间也面临多轮审评的节点。此次政策对新药审评审批机制进行优化,比如大幅缩短了临床准入的审批时限,将大大提升创新药研发的效率,降低研发成本。”胡会国表示。
从CRDMO行业(医药外包服务)角度,陆嘉炜分析道,近年来,国内生物偶联药行业蓬勃发展,整个领域呈现“新”和“快”两大特点,其细分品类抗体偶联药物(ADC)尤为突出。而伴随着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迭代,整个行业在药物开发和审批上会产生更多的挑战,需要从政策层面进行支持。
陆嘉炜表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这一政策支持范围覆盖了研发、审评、应用等方面,将鼓励国内创新药公司更多投入到ADC药物等更有挑战、更创新的细分市场上去,进一步增强中国药企在创新药方面的竞争力。
“创新药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需要企业端、投资端、融资端等多方进行支持和呵护。此前,国内创新药行业在经历2019年的繁荣期之后,进入到资本市场‘遇冷’、融资难以为继的局面。若此次政策顺利落地,加之后续配套文件的出台,将对中国创新药的上行发展起到助推作用。”贺文斌指出。
政策暖风频吹,中国药企深度融入产业链发展,还需要加强哪些配套和衔接工作?
胡会国表示,“进院难”成为创新药品落地使用“最后一公里”的路障。在创新药上市之后,如何让患者能够快速用到药品,目前还存在堵点,面临着医保挂网、医院对接、入院准入等漫长的过程。他呼吁,国家在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对创新药医院准入环节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创新药企如何打开成长空间?
新药研发技术日新月异,管线布局也竞争日益激烈。对国内创新药企而言,如何敏锐布局前沿新药赛道,抢抓产业机遇,开拓创新药更大的潜力市场?
胡会国建议,创新药行业要“以终为始”,围绕临床中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来指导创新药的研发。“开发这样的赛道,相当于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同时也满足了临床需求的缺口,未来在应用场景上可能会带来更多机遇。与此同时,这也将会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是非常重要的逻辑。”
一句“万物皆可偶联”,喻示着药物泛偶联时代的开启。陆嘉炜表示:“目前,生物偶联药赛道非常值得关注。临床数据已经证明,偶联药物能够带来一些单独用药或简单的组合用药所不能达到的药效。例如,寡核苷酸药物、放疗药物,甚至是多肽药物通过跟抗体进行结合,来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这都是非常好的出发点。目前,双抗ADC等药物的出现,也为这个行业带来革新。”
产品是否足够重磅?生命周期是否足够长?这是贺文斌从投资的角度所分析的创新药企如何把握住产业机遇的两大方向。他以GLP-1为例:“除了ADC赛道之外,目前诞生了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爆款产品的GLP-1赛道也备受关注。由于糖尿病、减肥都是非常大众的领域,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这决定了GLP-1是一个重磅产品。而就成长周期而言,随着医院和医保覆盖率增加,GLP-1的放量比较容易超预期,有很广阔的成长空间。”
今年以来,医药行业股权收购、资产并购动作频繁。谈及药企并购的话题,贺文斌认为,并购是医药企业发展成MNC的必由之路。“海外的跨国大药企都是通过不断的并购去成长。目前,国内药企体量越来越大、增速也在逐渐放缓,需要通过并购拓展新的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最大化自身平台的价值,并购非常符合医药行业的趋势。”
创新药“出海”要打好组合拳
从仿制追赶走向自主研发、从进口依赖转向“出海”授权、从跟随创新迈向源头创新,当前,国内创新药企“出海”势头不容小觑。中国药企若想在国际化之路上行稳致远,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胡会国认为,首先是拥有差异化的管线,或者在一些巨大潜力适应症的开发中获得领先优势。其次是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海外市场拓展战略。他表示:“药企出海有很多路径。针对欧美国家,以创新药BD交易为主,让更有实力的国际大公司,将中国创新药的价值全球化和最大化。针对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以快速推进相对成熟品种上市销售为主,满足当地临床需求,增加这些市场老百姓对药品的可及性,并充分体现中国‘智’造下的成本优势。”
陆嘉炜则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很多尚处于临床前阶段的生物偶联药在BD交易中,被跨国药企收入囊中,这意味着买家对于偶联药这一赛道的看好和信心,值得继续关注。此外,截至目前,多肽药物、放射性核药这两个方向尚未有中国企业成功出海的案例,亦是未来国内药企走向国际化的潜力品种和赛道。
在谈及未来展望之时,三位专家均表示了乐观,对于创新药行业的未来发展非常有信心,无论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非常具体的支持政策。在这种政策的怀抱下,相信未来创新药行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同时,三位专家呼吁,无论是企业还是投资者,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药是一个长周期的研发过程,只有耐心资本才能够催生这个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12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