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职场蠢人”成为网络流行词。这究竟是个什么存在?
概而言之,“职场蠢人”就是在职场中以“蠢笨”形象示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工作头像、昵称、个性标签、自身穿搭等丑化自己。面对工作压力,他们“不会”“不知道”“干不了”;面对复杂关系,他们懵懂、迷茫、不谙世事,主打“一问三不知”,最终让“同事失去沟通欲望、老板不敢委以重任”,自己成功“隐身”。
01
常理而言,追求事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是人生的理想之一。职场之中,不说“相互厮杀”,也是竞争激励,应当各展所长,至少也该扬长避短。可如今,怎么出现争当“蠢人”之风?
有的人,说不会“真不会”。一些人初入职场,阅历经历尚浅,知识储备不足,对一些资深业务和职场规则相对生疏,显得有些笨拙,干脆以此自嘲;一些人混迹职场多年,无上进之心,有躺平之态;一些人能力素质停滞不前,面对愈发复杂的业务要求束手无策,处处露怯。
有的人,说不会“挑着会”。这类人看似“愚蠢”,实则“精明”。他们对工作任务挑挑拣拣,性价比高的是“我会”“我能”“我可以”,逮着出名获利的机会也“当仁不让”,而一旦遇到“硬骨头”,深知做起来很可能费力不讨好,他们就“智商”急速下降,“情商”突然下线,“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避免承担过多的工作负担或责任,本质是一种自私自利。
有的人,说不会“全都会”。这类人能干敢干,能力出众。然而,当经历“越能干、活越多”,“优等生”尝到的却都是空口画的“大饼”,如在职称、评优、晋升等方面屡屡碰壁,又或被无能混事之徒排挤等,他们的热情和动力便逐渐消弭,摸索出一套明哲保身之道。
其中,也有人是在免费加班常态化、合理休假被挤压、职场形式主义蔓延的浸淫后,被迫“扮蠢”,以“软抵抗”维护自己的合理诉求,达致“元气平衡”。
02
其实,“蠢人”不蠢,更多是无力、无能、无奈。
对于职场年轻人,我们不妨给予耐心“静待花开”。相信经过时间的淬炼,“蠢人”终会成为能人。
而那些庸庸碌碌混日子或精致利己钻营者,暴露出价值观认知偏差,可能还涉及职场伦理等因素,理当棒喝之,但又不能以简单个人选择视之。从深层次看,他们和那些因无奈而蹉跎事业者一样,都与当下不健康的职场生态脱不了干系。
职场不正之风滋长。比如“无效内卷”。一些公司或单位,把加班、熬夜、亮灯当“常态”,“领导不走我不走”“优秀不优秀,全看谁能熬”。日常工作“白加黑”“5+2”,手机全天候在线,令人疲惫不堪。
比如形式主义成风。一些公司惯于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概念术语叠床架屋,办事流程繁琐冗长,虚功大于实功,实干者不胜其烦。
再如,“酒桌文化”等劣习难除,办公事靠吃喝、谋晋升凭“走动”等顽疾犹在,不喜此风者只好伪饰成“酒精过敏”“领导夹菜我转桌”等人设,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任务分配机制不合理。倘若将目光拉近到“扮蠢”盛行之地,大概率会发现“鞭打快牛”现象。
“人越能干、活儿越多、压力越大”,一旦急难险重的任务来临,领导往往就盯着“老黄牛”轮番“PUA”,只提要求不提报酬,只谈奉献不谈激励,只看结果不管过程。结果好于预期那还罢了,若不太理想恐怕还得“背锅”。久而久之,“能人”也会退化为“蠢人”,失去干事创业的激情。
激励评价体系不科学。在一些地方,奖惩机制比较错乱,多劳不能多得,优劳无法得优。有的单位甚至出现,“关系户”翘脚空着、“无能者”旁边看着、“没背景者”拼命干着。
职位晋升、福利待遇等不以业绩能力为导向,却随关系亲疏或个人好恶而定。如此不公,岂能激发干事的正能量?长此以往,当员工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失望情绪,就会出现争相“摆烂”场景。
人设到底该“蠢笨”,还是“聪明”?实际上,只要遵循基本的职业道德和法规伦理,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选择。浮浮沉沉,大家也终将承担各自的命运。
然而,当下职场的种种弊病,影响的却绝非一人一家。试想,若“蠢人”屡屡得利,而能人频频折戟,团队如何有干事创业的活力,“利”又从何而来?同理,面对事业挑战,谁都不愿向前一步,既定的项目怎么完成,谁能是赢家?就像那“三个和尚”,都不去挑水,最终都没水喝。
03
“职场蠢人”,不只是一场年轻人的行为艺术。
本质上,他们是在以立消极人设的方式,表达诉求,委婉拒绝——拒绝畸形的职场生态,以期磨合出一个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是新一届职场人发出的强烈信号,我们不能一笑置之。
当下,有此风蔓延之处,应当加速整顿职场不良习气。毕竟无效内卷、形式主义等等,既不符合事业发展规律,也不能解决任何实质问题,于团队建设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以上率下都来说“不”,优化企业文化。
对此,或可从违规现象作为突破口,如过度加班、职场骚扰等是否有违劳动法,监管部门及时介入,一个一个案例地予以纠偏,让打工人“挺直腰杆”干活。
更为重要的是,要正视“职场不公”现象,健全科学公平的评价体系,让有为者有位、负重者有得。这需要上位者、管理者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心,多一些长远眼光,少一些一叶障目。
要知道,无论是公共事业还是团队事务,只有形成“强者上、能者干”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否则,不管是图眼下的“管理省事”,还是一时的“私利熏心”,导致“蠢人”盛行,恐怕最终都难逃“手下无干将”“事业无前途”的尴尬。
尤其如今,Z时代的年轻人成长于物质富足时期,形成了较强的个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在职场中更加注重公正公平和自我实现。
某社交平台上,一则“整顿职场”的帖子,参与者数千人,活跃度极高。“我们对制度合理性的要求更高,对某些职场糟粕的抵制欲更强,对于多数不合理的场景不会选择忍气吞声。”无论是“扮蠢”拒绝,还是正面“硬刚”,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规范职场秩序,推动环境改善。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多年前,一首《真心英雄》唱遍大江南北,何其澎湃。就个体而言,人生漫漫,风风雨雨是常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朝着自我实现的目标坚定地走下去,舒展开来、尽情释放,我们每一个人也终将拥抱美好的生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0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