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企要裁员,怎么能让自己留下来呢?
从根本上来讲,如果说,他只是裁掉那么几个人。
可以理解成是这个人,犯了错或者不愿意认错,这种情况直接道歉,找相关认识的领导部门,不注意把事情闹得太大,一定是针对个人,看看自己是不是被整了。
大多数情况,这种所谓的裁个人,只不过是认个错,低个头缓解一下,只要你不要蛮干都好解决。
那么最难的情况,或者更普遍的情况在于一个国企,因为收益不行,上级对于财政补助减少了一大半。
所以就导致这个国企,就是要裁30%,或者才20%左右。
那这个时候,你想想谁在手里头我有这个权利,他在分配权力的过程中,他想的是什么。
最直白的一点,手握权力的人,一般会想我怎么拿这个权利,能够变现,或者能拿这个权利,让自己有更多的价值和好处。
那么这个时候,聪明人就会明白,提前找到这个人,或者找到这个人之后跟对方谈谈,怎么样能留下?留下来要付出什么代价。
如果权衡下来,你觉得这个值得,那么协商的来就有结果。
如果说你发现,所付出的代价太大,自己根本接受不了。
那么大多数国企,在面临裁员的时候,一般会给一些员工正式的补偿金。
拿了补偿,其实也不错。
所以总体来讲还是综合利弊,觉得合适了,就付出代价,觉得不合适了那么拿钱走人。
当然见过最夸张的还是第3种,那就是某家国企,事业单位大规模,清退编外人员。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某家国企,他在职的员工有2000个,但是发现正式编制的只有200个,剩下的一千大几的,全部都是劳务派遣。
而有一天上级领导要清退,这些劳务派遣,防止各种这个亲戚,或者那个姑这个姨都能进来。
所以要求把这1800全部清退。
要求部门领导,严格把关,没有例外,谁要是保留相关的名额,第2年绩效考评直接打最差,所以就会导致在当年,只要不是正式编制的人。
劳务派遣全部,被清除和停掉,这个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当然遇到这种情况是小概率事件。
你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当一个国企,开始考虑裁员时,那说明一个情况,那就是他一定,是收入比以前要降低很多。
那么你留下来相比,起在外面到底哪个更好,而不是说自己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一笔发现每个月的工资,比以前少了一大半,工作强度还大了一堆。
包括自己还面临着,第2轮和第3轮被裁员的风险。
甚至有很多人吐槽说,第1波被裁的人,以为自己是最惨的,但没有想到自己拿到的补贴是最多的。
到了第2轮和第3轮,觉得当自己想被裁的时候,发现从补助到津贴各方面都少的可怜。
再加上自己现在的工资,比以前少了一大半,不禁想象真的还不如,第1轮被裁,感觉还是赚到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40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