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作为大多数金融学和经济学人较为理想的就业环境,其就业竞争一直非常激烈。
但是近年来,受大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受大家追捧的银行行业似乎也有了待遇下降的趋势。
先是各大银行出现了离职风波,后是各大银行开始出现薪资负增长。
为什么银行人这么挣钱?
银行的薪资
金融学或者经济学的人进入银行工作的不在少数,而银行在招聘人员的时候也十分严格。
我们国家的银行,分为有国有性质的银行,也就是我们说的国企。
还有非国有性质的银行,也就是私企,民营企业。
国有性质的银行包括我们熟知的中国邮政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非国有性质的银行包括招商银行、工信银行还有光大银行等等。
可能大家会觉得,进入私企银行相对来说可能竞争力小一点,不会那么困难,但并不尽然。
以招商银行为例,首先要进行资格审查,对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之后可能还要进行一轮笔试,择优进入面试,或者是直接进行面试,最后才能进入银行工作。
竞争力自不用说,招商银行知名度较广,规模较大的银行,无论对刚毕业呢学生,还是进入社会人员,都是极好的就业选择。
根据数据显示,多家银行今年上半年的员工工资出现了负增长,员工上半年薪酬总额也出现了负增长,这在之前可是从未出现过。
毫无疑问的,总额出现负增长,其员工的平均工资相应也会降低。
薪酬最高的招商银行,今年的员工平均月工资也只有5.16万。
很多网友可能会觉得,月薪5.16万,这可能比得上一个刚毕业大学生的年薪了,这怎么能是负增长?
即使负增长,状况也没有那么严重吧?
其实并不是。
其一,这个员工的平均月薪工资,是所有员工得月薪工资的总和除以所有员工的人数,得出的数字。
那么这个数字就意味着,其中有我们的基层的工作人员,也有中层的领导人员。
如此计算出来的数字,人均月薪5.16万这个数字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二,就是负增长的状况是否严重呢?
根据以往的招商银行数据来看,今年的人均工资相较于2023年降低了3.7%,那么2023年的人均工资大概是5.35万元,降低了1900万左右。
把时间向前在推两年,2021年,当时的招商银行的人均工资最高达到了5.8万元,和现在相比,相差了6000元以上。
这个数字平均到中层领导,或者工资较高的人员身上,可能是不痛不痒,但如果是基层员工,无疑是灭顶之灾。
另外,虽然人均月薪是5.16万元,但是上半年的人均月薪,并不只包括月薪。
根据wind数据的算法,除了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还有代员工支付的现金。
这其中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五险一金,养老保险、意外保险等,以及员工要支付的税款。
还有去年的年末应付薪酬,比如说有许多银行会选择在每年的上半年支付上一年的年终奖。
所以,招行实际上的月薪要比5.16万元更少。
虽然这里我们是以招商银行为例,但其实所有的银行都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
各大银行状况
这其中,江浙银行似乎更为严重。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浙商银行、江苏银行和上海银行的负增长都比招商银行严重,浙商银行负增长了2400元,南京银行2900元。
江苏银行银行负增长,直接从5.12万,到了4.57万较去年相比,下降了5500元。
当然也有实现正增长的,比如上海银行,从去年的3.64,来到了今年的4.06,增长了6200元,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也是正增长,不过相较来说,数额比较小。
还有一些银行,是负增长在300元以下的。
像是长沙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负增长金额和人均月薪相比九牛一毛,自然影响也会较小。
除了商行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的状况也同样有负增长的趋势,只是相较商业银行,负增长的幅度比较小。
农业银行不到100元,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只负增长200元,交通银行负增长300元,负增长最好的是建设银行,不过也只有1400元。
相较于前文提到的两千左右,甚至是五千元,趋势较为平稳。
不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具有国有性质的银的人均月薪相对来说少一些,只有两万多元,不超过三万元,而其他银行大多都在四、五万元。
除了人均月薪水平减少之外,各大银行去年的人数也是负增长,
根据数据,国有性质的工商银行去年人数锐减了一万多人,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人数减少了不到五千人,两个银行加起来还没有工商银行的多。
负增长最少得交通银行,人数负增长八百余人,唯一实现增长的是中国银行,上一年相比,增加了1772名员工。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无论是人均月薪负增长还是人员负增长,工商银行都榜上有名。
而造成这一数据的原因,可能和机构数量减少有关,工商银行机构数量今年上半年同2023年相比,减少了59个。
不过,人均月薪减少了,人数减少了,营业机构减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力减小了。
目前来看,进入银行工作依然是很多人努力的目标,如果营业机构减少,人数却不变的情况下,意味着进入银行工作更加困难了,大家觉得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9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