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前面冲,商人在后面搞破坏,中国车企一个非法测绘,一个私下谈判,一个愚昧,一个贪婪,张居正如果活着,估计要再来一鞭子。他们到底是谁,说实话不公布比公布要好,况且有个问题比这个危急。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目前什么行业算得上中国的“第一产业”?
有人说是房地产,有人说是芯片,其实都不是,答案或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
房地产行业走上下坡路,芯片领域目前咱们是算法优势,也就是数学人才,而新能源汽车行业无论是经济产值比,还是提供的就业比值,这两者不输于当年的房地产行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所以说强在产业链,不只是在说自身链条,也是在说其所辐射的各行业,钢铁、机械、石化、科技、教育、保险、金融等等,据相关统计,中国汽车行业每增加一个岗位,可以直接或间接给社会提供7个就业岗,而中国汽车销量带来的回馈更不用多说,尤其是近3年,更重要的是这一数字还在增长。
想起来从1929年,张学良造成中国第一辆汽车,到2023年中国汽车全球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达到1340万辆,中国汽车用了近100年时间。这近100年风风雨雨,经历坎坷。
数据来源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马斯克敢说“如果不是贸易壁垒,中国车企会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从后续美国的行为来看并不是“捧杀”,而“棒杀”,这也证实了中国汽车产来当属“第一产业”,虽离成为“世界第一”还有很远,但不再是遥不可及。
中国汽车产业对社会的重要,如此关键。
可想不通的是,中国车企明明体验过与外资“联姻”的惨痛教训,明知以“市场换技术”这个美好愿景只不过是外资企业逃避关税的幌子,见证过反被德国、法国、日本外资“二桃杀三士”的不甘,更是听过新华社发出的惨痛警示:“至今依然沉浸在市场换技术的白日梦中不能释怀,将成为历史的罪人”,可有人依然在自作主张,我行我素。
近40年的教训,在美国像40年前对付日本汽车一样对付中国汽车,欧盟紧随其后大搞“反补贴反倾销”的关键时刻,有车企却想着“以彼之道,施之彼身”来,借用对方的手段踏上登天之路,却不知时代已变,自身技术并未成熟。
汽车产业说到底拼的还是自身过硬的技术,不像其它产品在销售上可以他打造附加属性,提高竞争力,而关税也算是商务销售部的事,消费者买车不会因为是肖战代言的,就去哄抢。
欧美汽车企业之所以发展迅速过上好日子,靠的是核心技术,更靠的是零部件供应商,他们一起筑造了欧美汽车的坚实的护城墙,这背后是团结一致的决心。
再看看中国车企目前的现状。
今年上半年,超20家车企大面积人事变动,上汽几乎换了个遍,还是高层,“销冠”比亚迪宣称越卷越好,越卷产品越好、出口越多、市占越高,“新势力”问界小鹏搞起价格战,“500万内最好的”,“50万内最好的”的声音此起彼浮。
内卷之下,中国车企越来越浮夸,都快把自己做成快销品了。
国家本想通过给新能源汽车“断奶”,激发这些汽车企业的潜力,却没想到收到的是,博郡、长江、众泰等众多新能源汽车破产的消息,而依然在坚持没有倒下的,却在搞价格战。说到底还是自身不足产生了不安全感,始终把自己放在“价格低”的尴尬席上。
是外面没有“对手”吗?
外面似乎就只有特斯拉。但事实是,特斯拉和中国市场上的几个主流电动车企业一样,都有美国犹太人投资公司贝莱德的股权,除了华为问界。而有意思的是,其中几家电动汽车企业又要借用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
这可能才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真正的危急。
一个外国投资公司可以轻松的布局,利用如今中国电动汽车业内的价格战,然后渔翁得利。虽然这点股权改变不了什么,但商场如战场,妙在步步为营,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如果不能齐心对外,把心思放在发展核心技术上,他们眼里的“打工仔”未必不能反杀。
到那时,就算六国合纵伐秦,也只有被秦所灭。
中国电动汽车出海,任在当下,责在将来,当地建厂收获的只是眼前的利益,日本已经提前40年打过样,虽然目前面临难关,但既然国家已经出手“反制”,就说明并非没有突破防线的可能,反而想想怎么利用现在的领跑优势,团结起来,趁这个空档做好核心技术,或许更有益于局势转变。
时代的复杂背景下,别人昨天成功的方法,反而会成为今天失败的罪魁祸首,变局之下,比的是谁更能熬,谁更能弯道超车,想想自己赌上人生全部的事业,如果因为走错了路,而断送,是何其悲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83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