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昨夜之前,我不是刀迷,也从不追星。但是,这一夜看了刀郎在南京的演唱会,到场的2.4万人全部是热情的刀迷,而我,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成了刀迷中的一员。
看刀郎演唱会纯属偶然,苏州朋友宋先生那天给我发微信,说想来南京看刀郎演唱会,问我能否买到票?我知道宋先生平时事业热火朝天,怎么有闲情看一场演唱会呢?他电话中告诉我,这一辈子他70多岁了,从没看过演唱会,也不追任何歌唱明星,但这次刀郎演唱会,他一定要来,因为从刀郎的人生中,从刀郎的歌声中,他找到了自己,触动了他的心弦。
刀郎南京演唱会的票早就售空了,通过一个朋友,我搞来了三张票,还是包厢的。我也谢绝了当晚的所有应酬,决定陪宋先生和他的朋友看场演出,要知道我是极少看演唱会的,因为我不懂音乐,也不喜欢看舞台上那些打扮得不男不女的“娘炮”们扭着身子浪叫。
刀郎的歌之于我,应该说多少年前就听过,就熟悉。20多年前,音像店里,刀郎占据C位。车里,刀郎是必备的CD。KTV里,刀郎是必点的歌曲。2007年大年三十夜,南京大雪,我坐车回如皋过年,时间太晚了,就在车中放着刀郎的谍片《2002年的第一场雪》,我听着他的歌在飞雪中回家。
后来二十年,很少听到刀郎的名字,很少听到刀郎的歌声,那个曾经打动过多少人的刀郎哪里去了?直到前不久,刀郎终于回来了,在成都、在广州,灯光熄灭,音乐响起,熟悉的声音穿透时空,刀郎,他来了!他站在舞台上,虽然身体明显发福,头发没有了也不戴帽子,还留起了胡须,早已不是多年前的模样。但一曲响起,刀郎还是一样的嗓音,还是一样的动作,那个灵魂还在,还是那样的灵动可爱。
刀郎已过知天命之年,以他的人生阅历,许多事情已然看透吃透。他的歌曲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每一首都像是一部生活的史诗。然而在演唱会上,他却多次落泪,尤其是摘下眼镜时红肿的双眼,那画面刺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久违的泪水,伴随着情不自禁的哽咽,突如其来地打湿了刀郎那愈发沧桑的脸庞。在成都演唱会上,他感慨道,整整十年过去了,那些熟悉的面孔依旧在,望着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庞,心中满是温暖,泪水也随之夺眶而出。而在广州演唱会上,他虽说过不哭,可当听到歌迷们齐声呼喊他的名字时,泪水依旧不听话地从他的眼角落下。
那眼中的泪水,是感恩的泪水。感恩刀迷在漫长岁月里不离不弃的陪伴;那是感动的泪水,感动于自己的音乐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依然能在人们心中占据一席之地。刀郎的落泪,是他与大大小小们之间情感纽带最真实、最深刻的展现,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的大大小小们那份深厚而纯粹的感情。
刀郎把演唱会的第三站放在南京,他是有眼光的,不仅因为南京文化氛围浓厚,是世界文学之都,而且刀郎20年前第一次来南京,在夫子庙的一个庙歌比赛上,他的三首歌《2002年的第一场雪》《情人》和《冲动的惩罚》都选上了。不得不说,南京和刀郎的缘分不浅,一位歌手相隔20年还能再一次故地重开演唱会,这也算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
当然,南京配得上刀郎的这份偏爱,从政府到市民都表现了极大的欢迎。南京巿委的公众号《南京发布》专门发布视频和官方文案,欢迎刀郎到南京。还有现场到南京看刀郎演唱会人山人海的刀迷们,还有那200多米长显眼的欢迎条幅,好像长到整个南京了。
演唱会放在江北的南京青奥体育馆举办,这座体育馆为亚洲之最,可容纳24000名观众。而场外的容纳人数更是高达数万。舞台位于场馆中央,让观众能够360°无死角地欣赏演出,这无疑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刀郎先生的南京演唱会的火爆程度,可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场,创造了历史新高。别说前排后排VIP,就连场外的梧桐树都被人占据,一票难求。
昨晚7点,演唱会终于在众人的千呼万唤中盛大开启。当璀璨的灯光聚焦在舞台中央,刀郎的身影如王者般降临。那一瞬间,全场爆发出地动山摇般的欢呼声,仿佛要将整个场馆掀翻。
刀郎那独特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响起,如同夜空中绽放的绚丽烟火,瞬间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激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熟悉的旋律回来了,熟悉的感觉也回来了。时隔20年,刀郎的回归唤醒了不少人的记忆,
舞台上的灯光如梦如幻,随着音乐的起伏变幻着色彩和形状。刀郎在台上全情投入,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的眼神中始终充满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
台下的观众们则完全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中,他们大声跟唱,每一句歌词都是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宣泄。有的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有的人兴奋得手舞足蹈,这一刻,所有人都被音乐的魔力紧紧相连。
演唱会现场,刀郎身着一件黑色T恤从头唱到尾,没有任何伴舞,也没有花里胡哨的舞台特效。可是沙哑沧桑的嗓音,自带故事感的叙述,就这么简简单单的,就能唱进人心里去。
他深情演绎着一首又一首经典之作,每一个音符都像是从灵魂深处流淌而出。在演唱《情人》时,全场陷入了一片浪漫的海洋,情侣们紧紧相拥,彼此的眼神中充满了爱意与陶醉;当《披着羊皮的狼》的旋律响起,观众们跟着节奏尽情摇摆,仿佛置身于广袤无垠的草原,心也随之飞翔。
来到南京,刀郎为江苏观众献了一首新歌《豆蒄盒子》,这首歌象征着年轻美丽的少女和她们受限的生活环境。整首歌曲充满了江南风情和历史文化底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烟花柳巷的繁华与孤独,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女子的内心苦楚。
事实上,江苏对刀郎而言,犹如第二故乡,他曾在苏州度过数载悠闲时光,晨读夜琴,与琵琶为伴,日复一日。闲暇之余,他穿梭于苏州的小巷,感受江南的古朴韵味,还常去书场听书,参与苏州的文化活动,甚至在旧书店中寻觅古籍,与当地人打成一片,乐在其中,这些经历深刻影响了《弹词话本》的创作。
看到刀郎说完南京是一个英雄的城市,就报备唱《绣红旗》,是一个女子演唱,刀郎弹琴。还没有唱,我就感觉这个《绣红旗》的歌曲很好听,名字好呀!绣我们祖国的五星红旗。
果不其然,漂亮女演员刚用她那高亢雄浑的美声一唱,是真的很好听,尤其是那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
刀郎真会选歌,选了这首《绣红旗》,还在南京这座英雄的城市演唱,再加上女演员的美声,还有刀郎的弹琴,整个团队的音乐配合,简直是完美到了极致了。
现场观众以50岁左右居多,年过半百,人生该经历的差不多都经历了,那些过去的或者正在经历的无处诉说和释放的情绪,在刀郎的歌词中被看见,被共情。
刀郎的歌,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他的音乐里,有我们共同的记忆,有对爱情的向往,对亲情的珍惜,对友情的执着,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深眷恋。每一首歌,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让人在旋律中找到共鸣,在歌词里看见自己。
刀郎的歌,跟他人一样的真诚、善良、朴实,充满着包容、接纳和共情。有歌迷说,在他的音乐里想起不同的人生,有懵懂初醒,有激情澎湃,也有失落丧意。
刀郎演唱会的爆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可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对有烟火气、接地气、真挚、真诚的艺术作品的渴望。
有网友评价:刀郎的词,写的是生活的点滴,唱的是人间烟火,悟的是凡人的辛酸!你读,它是诗;你唱,它是歌;你念,它是过往;你品,它就是人生!
“音色很有特点,很沧桑,歌词也很好懂,很有共鸣感。”
“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老歌迷在回忆往事,新歌迷在相见恨晚。大家都在刀郎南京演唱会上得到满足。
刀郎还是哭了,虽然他说来南京路上就想着要控制自己情绪不哭,可是演出快结束时,我看到他还是哭了。后面一首什么歌,几度甚至无法唱出一个字。不过没关系,全场都在唱,很大声的用尽力气地唱。我知道现场很多人都哭了,台上台下的泪水交织成一副特别的动人画卷。我没哭,不知道为什么,我没有流泪。
我只是觉得揪心,没有伤悲没有欢乐甚至没有感慨,只是揪心!我紧锁眉头,手握拳头,不敢呼吸,心在跳,抽搐的惊厥的跳。他的哭泣,很感染人,也让人不知所措。如果我在他身边,我想我会给他一个拥抱,拍拍他的背,告诉他,我们一直都在……
演唱会结束前,随着铿锵的鼓点,全场一遍遍高呼“刀郎”,我知道演出落幕了,刀郎在南京的演唱会首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刀郎以草根逆袭成为万人空巷的歌坛刀神,拼的是就是人品。他的博大胸襟、悲悯情怀,以及淡泊名利低调隐忍的行事风格,造就了他卓越音乐人的独特魅力。
刀郎的格局和境界,早已超越了小小歌星这个层次,国内那些大大小小的歌星歌唱家们,已经不能和刀郎同日而语了。刀郎,不是歌星,不是歌唱家,更不是那种商演赚钱的小艺人,他是音乐大师,是艺术大师,是文化大师。
不管多少人是羡慕嫉妒恨,是不屑一顾,还是诽谤排挤打压,只要这些人静下来,认真地听听刀郎的歌看看他的音乐作品,一定会明白我说的话。从音乐角度看,我是外行人,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从一个受众者来看,他几乎全部的作品,都由他一个人作词,一个人作曲,一个人演唱,一个人编辑和监制,他几乎是音乐领域的全能冠军,试问,当今中国娱乐圈,包括港台那些艺人,能与刀郎媲美的有几人?
不妨再简单对比一下,你看国内一代又一代的那些个歌星们,都是凭一首歌就唱火爆了,出名了,多数还都不是自己作词作曲,不过是做了别人(词曲作者)思想感情的传声筒而已。而刀郎的歌,绝大多数都是原创,独创,而且一出世就是一系列,那思想性、艺术性都是顶级存在,我敢说,它们经得起时间检验,必将成为传唱不衰的经典!
近几个月来,刀郎的演唱会之所以能在全国范围内,从线上到线下掀起一轮又一轮风暴,热浪一波又一波,是因为他的歌早已超越了音乐,超越了娱乐圈,从文化上、从思想上,从情感上,更从刀郎个人的人格魅力、人品艺品上征服了世人。
在这动人心魄的歌声背后,是一个出身草根阶层的歌者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与无病呻吟的娱乐圈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成名后不为名利所困始终淡定从容波澜不惊的修养气度,是一个伟大的灵魂二十多年的默默隐忍,埋头修行,以无声的修炼来与排挤打压他的主流乐坛作不屈不挠的抗争。所以,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世!
现在刀郎都在纽约上了头条了,纽约时报把他赞扬了,说他最近的演唱会代表了中国音乐人最高的水平,这是一个纯粹的音乐人;多好的评价,多恰当的评价,就应该是这样的评价,只有他配得上。
走出体育馆,我们在路边等车,路边还积压着一群一群人,一遍遍唱着刀郎的歌曲。等车时,我们遇到一位柱着拐杖的老人,和他攀谈起来,老人今年85岁,来自苏州,他女儿今年61岁,专门陪父亲来看刀郎。成都和广州的演唱会,他们没有扑到票,这次南京演唱会却如愿以偿。老人说,这辈子他不看其他人的演唱,就专门看刀郎的,因为他是刀迷。
是的,我也从来不追星,但是刀郎例外。这一夜,我也成了刀迷。
张枫
文中绘图由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时卫平先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