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龙城》引发了不小的关注。
大家都在吐槽这部青春题材剧里的演员“年龄不合适”,其中女主角马伊琍的年龄让不少网友直呼“出戏”。然而,让我真正眼前一亮的是扮演其父亲的焦刚。
你或许会问,焦刚究竟是谁?但如果提及他在剧中所扮演的郑岩,那一定是那个暴躁、拧巴,甚至不承认自己女儿的"狠心父亲",你应该就会有一定的印象。
这很有意思的是,他只比马伊琍大8岁,这个年龄差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挺大的。然而,焦刚把这个角色诠释得非常成功,他展现出了深深的无奈和痛苦。
郑岩这个角色,在人眼中可以说是优缺点参半。首先,他的家暴问题,与妻子之间的恶劣关系,甚至无法承受与女儿的血缘之情。
其次,从另一角度来看,他对夫人孩子的关心,既无法保护他们,又无法明确表达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他的爱变得扭曲和复杂。
焦刚非常擅长拿捏和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
其实啊,焦刚并不是新生代演员,他已经55岁了。你可能不知道,他曾经两次提名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也是名副其实的老戏骨呢!。
你还记得《立春》这部让姜文都称赞不已的电影吗?在这部电影中,焦刚饰演的芭蕾舞老师胡金泉,虽然遭受了命运的不公待遇,但他对艺术的热爱却从未放弃,那份燃烧着熊熊火焰的激情,点燃了整个电影的灵魂。
除了《万箭穿心》中被强势妻子逼到绝路的马学武,焦刚在《归来》中的角色也非常引人注目。这个角色斯文、懦弱却也无比可悲。
这两个角色让焦刚荣登金鸡奖的提名台,可惜最终都与奖项擦肩而过,实在是令人惋惜。
说实话,翻一翻焦刚的作品列表,都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好戏,例如在《对手》中饰演的火传鲁、在《大江大河2》中饰演的高祥荣、在《叛逆者》中饰演的王志等,哪个不是演技在线的角色?然而,这样一位实力派演员却总是不温不火,好像总是停留在“我刚才在哪见过这个演员”的程度上。
有人说他不够帅,也有人说他不够年轻,但演员并不一定要兼具帅气和年少不羁,他不需要太多外貌上的装饰品,现实生活中的演员,真正靠演技来塑造角色,向观众传递更丰富的情感。
这样的演员在国外有很多,他们是用实力和技能来证明自己。
可惜在我们这里,像焦刚这样的演技派,总是被迫为“流量不足”而委屈自己表演。
不过呢,你猜得出吗?对焦刚来说,演戏可不是什么主业,而只是他的"副业"。
焦刚的故事要从他18岁那年说起。
那个时候,这位山东滨州的小伙子凭借着出色的钢琴技术考入了山东师范大学音乐系。从理性角度来看,毕业后找个音乐老师的工作,安稳地教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猜的没错,焦刚毕业后真的成为了一名老师。他在山东滨州教育学院工作了6年。
但你们可千万别小看我们那时候的"音乐老师"。当年的滨州教育学院连一个艺术系都没有,却总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焦刚一人身在教育学院,其重要性,差不多堪比一个艺术系的存在。
他需要教钢琴、乐理、即兴伴奏、音乐欣赏,甚至舞蹈课。每周他要教授54节课,他需要教授14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听到这样的工作量,让人禁不住腿软。
但事情出乎你们的预料,焦刚不但不感觉累,反而乐在其中。因为他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他喜欢的竟然是舞蹈。
没有老师教?没关系,自己学吧!看电视模仿动作,自己编排舞蹈,在课堂上实践。就这样,他在教音乐的同时,也为自己的舞蹈梦想默默地打下基础。
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内心总是向往着诗和远方,当他27岁的时候,焦刚决定前往北京深造。然而,命运的安排让他如愿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导演专业。
他初中的音乐老师告诉他中戏在招生,需要会唱会跳的人。焦刚却满脸疑惑地问:"中央戏剧学院是什么?"老师同样满脸茫然地表示:"我也不清楚,听说巩俐和姜文就是那个学校毕业的"。
焦刚糊里糊涂地成为了全国第一届音乐剧班的学员,与孙红雷和侯岩松成为了同学。
在当时的中国,音乐剧这玩意儿还是比较"小众"的。但焦刚第一次看到音乐剧的舞台后,他被深深地迷住了。
那时,我被音乐剧所迷住,从小城市考来北京。那时对拍电影电视剧并未抱有任何期望,只被音乐剧纯粹的舞台魅力所吸引。
"多年后的焦刚再次提到当年的经历,他的心情依然激动不已。"
这次离别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然而,谁曾想到,在前方等待他的,是一段比教书还要艰难的追梦旅程......
在中戏毕业之后,焦刚选择留在学校,打算筹建音乐剧团。
但细想之下,现实要复杂得多。
焦刚连基本生活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工资本月600块全部打了水漂,交完房租所剩无几。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找了份在文化报角落里代课的兼职。
这还不是最惨的,更要命的是,音乐剧团的筹建因为资金链断裂,彻底搁浅了。
焦刚面对如此困难的情况,一度愁眉不展。看到在国内的路越走越窄,他决定转变一下思路,换个地方试一试。于是在学校的推荐下,焦刚跨越了海洋,来到了日本的四季青剧团。
你以为去到日本就能享福了?别傻了!作为一个连日语都不会说的外国人,想在日本的音乐剧团站稳脚跟,那可是千难万难。
为了保证稳定的收入,焦刚只能通过一场又一场的比赛来展现能力。
在我们那个时候,日子过得那叫个苦不堪言,每天的训练都累得要命,晚上演出结束后,天都已经黑了。但是,焦刚每天下班路过水果摊的时候,总会看着那个标价500日元(约合35元人民币)的苹果发呆。
谈到当年的情景,焦刚笑着说:“那时候我们都希望,要是能靠吃苹果就吃饱肚子,那就算是成功了。”
就这样,他在日本坚持了整整四年。从一无所知到经验丰富,从举步维艰到终于站稳脚跟。这四年的时间,不仅在他的专业方面使他有了质的飞跃,更重要的是给了他回国发展的底气。
可是,他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未知呢?
回国后,焦刚成功地进入了中国国家话剧院。然而,他的内心始终被音乐剧所牵挂,但尝试在国内发展音乐剧的努力似乎都无果而终。
焦刚碰过无数次壁,也失望过无数次,曾一度发誓说"我不做了"。然而,他始终无法放下对音乐剧的热爱。
而这一次,他想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大家都猜测焦刚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他发现,从儿童剧入手也许是种不错的选择!
说实话,这个想法确实挺有意思的,孩子们都喜欢玩闹,对于能载歌载舞的戏剧形式更是热衷。
于是,抱着"曲线救国"的想法,焦刚来到中国儿艺,成为了一名儿童剧导演。
焦刚导演的《小王子》《皮皮-长袜子》《十二个月》《卖火柴的小女孩》《报童》等作品都是精彩绝伦的杰作。
这些作品不仅让他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优秀导演奖荣誉,同时也得到了文化部直属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优秀导演奖的肯定。
焦刚成功实现了从演员到中国儿艺国家一级导演的角色转变。
然而,他并不是那种靠着过去的成绩躺在功劳簿上混日子的人。这些年,除了导戏,他还在默默专注于形体设计和编舞研究的工作。
正在这里说,可能有些人就要问了:这么有才能的人,为什么现在大家只知道他是个演员呢?
焦刚的演员身份其实只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个“小部分”却给观众了一个认识他的巨大窗口。
从《立春》里文艺范儿的胡老师、到《万箭穿心》里软弱的马学武、再到《摩天大楼》里那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颜永原……每个角色,焦刚都演得让人记忆尤深。
就连与其对戏的倪虹洁都忍不住说:“你太吓人了!”
总的来说,焦刚凭藉精湛的演技,为电影跟电视剧的荧屏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都藏着那个最初的梦想。
焦刚常说:“表演只是我的副业,我的主业是导演。”
有意思的是,许多人都是从舞台剧吸取养分,然后反哺至影视剧。然而焦刚却相反,他把演戏的经验用来滋养自己的导演梦。
焦刚经历了很多,如从教音乐到跳舞,从指导儿童剧到参演电影等,看起来他的成长路径曲折崎岖,但这些都为他的音乐剧梦想做好了铺垫和积累。
他希望,能够为中国的音乐剧发展留下一些"火种"。
焦刚这些年一直在默默耕耘他自己的"艺术王国"。在这个"王国"里,他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包括渣男、好人、警察,甚至还可以是一根草、一棵树......每个角色都是他对音乐剧的一次尝试和积累。
有人认为他年纪不够,但并没有任何规定说音乐剧必须由年轻人演绎,不是吗?
有人说他不够红,但他并未将红度视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如今已经55岁的焦刚,依然还在为他的梦想而努力奋斗。他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可以坐在舒适的摇椅上,和别人慢慢聊起天。
其实呢,焦刚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有些人二十五岁就功成名就,而另一些人年过五十五才开始追逐梦想。
有人靠颜值一夜成名,有人靠实力坚持不懈。
有的人把副业转化为主业,有的人则是为了主业去发展副业。
人走过的路没有重复,只要做人对得起良心,独一无二的选择,就是最正确的生活方式。
因此,下次再看到焦刚演的戏,别急着说他“不火”。对于他来说,演技能否精湛、是否著名并非最关键。真正重要的是:他从未偏离自己的梦想,稳扎稳打地一路走来。
这不就是最伟大的成功吗?
而且谁规定不火就不好呢?至少在专业人士眼里,以及那些真正懂戏的观众心中,焦刚早就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艺术家。
或许,这就是焦刚理想的生活方式—不刻意追求名利,不追求“火”。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6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