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参谋长:为何粟裕一打大仗,陈参座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史海任我行2024-04-05 12:05:40  103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从以前被国民党军队追着跑,只能打游击和运动战,逐渐转变为时常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对战。

放在过去,这几乎是国民党军队求之不得的情况了。我军在战场上常常处于人数和装备上的劣势,后勤补给也经常断掉,兵力与装备的差距是无法弥补的,如果正面作战,必定会陷入失败的局面。

但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完全依靠游击和运动战是无法取得解放全国的成果的。什么时候选择运动战,什么时候对敌人进行攻坚,战术的选择和运用是最考验指挥官实力的。

被誉为我军“常胜将军”的将领粟裕,就很擅长根据战场情况组织作战。常年的前线指挥工作,让他对于战场局势的阅读能力极强,很擅长排兵布阵。

尤其在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会合之后,粟裕与陈毅之间合作无间,配合默契,取得了非常多的战斗成果。

但是如果仔细看过那段时间战斗的历史,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粟裕打大战的时候,野战军的参谋长陈士榘就不在司令部。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临时空降

陈士榘1909年出生于湖北武昌黄土陂,他的家庭十分贫苦,少年时期虽然也曾读书识字,但很快就因为家庭原因而被迫离开了学堂。

16岁那年,陈士榘离开了家乡到沙阳县的杂货铺里做学徒工,那个年代的学徒并不是学生,而是跟着师傅打下手的廉价劳动力。

做学徒工的日子自然是很苦的,陈士榘居住在艰难的条件下,天不亮就要起来干活,每天都是重体力劳动,店里却不肯给他们多少食物。

幸运的是,在杂货铺当了两年的徒工之后,陈士榘就接触了革命组织,并且参与了农民协会。在那之后,陈士榘毅然奔赴武昌,加入了共青团,并且参加了当地的学生军事训练班。

这个决定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1927年9月,他参与了秋收起义,并且在那之后跟随毛主席的领导,上井冈山,不久后他加入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革命战士。

陈士榘参加过红军长征,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还曾担任平型关战役中主力部队的指挥官,为晋西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作出许多贡献。

陈士榘的军事经验和指挥能力都很出色,在战场上也称得上骁勇善战。但他原本并不是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一起并肩作战,一开始,两支野战军并没有完全合编,双方的作战风格和领导班子的指挥风格也有很大差别。

并且在两军并肩作战的时候,华中野战军连战连捷,山东野战军却几次失利,陈毅甚至说出“过去党内同志曾有公论,认为我这个人最善于打败仗”这样的话。

两军在对局势的判断和大的战略方针上也有不少冲突,甚至引发了许多误会。华中野战军始终认为,山东野战军想让国民党军队渡过黄河以东,这样对于华中的局势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随着双方接触增加,两军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愈发激烈,甚至于一向在军中与人为善的粟裕,都表达了强硬尖锐的反对态度。

这种冲突的后果是华中军区两淮失守,这对于我军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国民党军队则趁此机会大肆炫耀,认为华中军区已经成为国民党的囊中之物。

这一段时间的战斗失利,对于陈毅的声望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他的参谋长宋时轮被临时替换为陈士榘。

此时华中军区正处于十分不利的情势下,陈士榘临危受命,空降山东野战军,他所面临的情况本身就很艰难。

再加上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在许多战术与战略方针上的不合拍,双方都认为应当使两军形成战略整体,最终由陈毅致电中央,表达希望将两个野战军指挥部合成一个的愿望。

两天后中央回电,表示两个指挥部应当合一。并且提议由陈毅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谭振林担任副政委。

值得注意的是毛主席的回电,并没有将陈士榘作为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指挥部合并后的主要指挥官。

一些矛盾

尽管两个指挥部已经合并,但双方在战略上依旧有摩擦和冲突。华中野战军想要主力部队南下,解决华中军区的问题,而山东野战军发现国民党想要占领山东解放区的首府临沂,因此想要北上击退国民党军队。

陈毅在两个野战军的不同意见中表现出犹豫徘徊的态度,甚至想要分兵,让山东野战军北上,华中野战军南下。

华中野战军对陈毅的这个决定极力反对,并且很快致电中央,认为两支军队绝不能分兵,又提出了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应当合并,陈毅和粟裕共同行动,统一军政和财粮支配的观点。

这封送往中央的电报上特别指出了,陈毅,粟裕和谭振林在一处行动,粟裕可以帮助陈毅下定决心,并统一山东野战军的指挥。

换言之,粟裕在军中的指挥地位向来明确,是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并且由于这份电报,中央对华东野战军的领导体系也有了大体的判断。

后来,毛主席在对华东野战军领导体制的指示中,点名的人包括陈毅、张鼎丞、邓子恢、粟裕、谭震林,并且特地将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了粟裕。

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是陈毅,他负责统辖大的方针,而具体的军事指挥工作则交给了粟裕负责,在这其中,中央的电文并没有提及陈士榘。

后来陈士榘担任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但他与陈毅之间的配合并不和谐,还产生过一定的摩擦。

在作战方针上,陈毅与粟裕更加合拍,两人的作战计划常常更容易达成统一。参谋长陈士榘则与唐亮观点相合。

在打完宿北一战后,中央致电前线,希望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部队歼灭鲁南的敌军。但陈毅和粟裕却得到情报,认为张灵甫很可能会孤军深入方,我军可以就近将他们歼灭。

两人很快致电中央,请求集中主力部队南下,先将张灵甫领导的第74师歼灭,再收复鲁南。

战场上的局势变化往往不会等人,因此毛主席对前线将领的意见十分尊重,很快就回电表示同意。

但两个人都没有想到,张灵甫的队伍非但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孤军冒进,反而还在自己的阵地上稳如泰山地修筑起了防御工势。

由于前期对局势的判断,东野大军已经南下,司令部更是驻扎在原地,陈毅和粟裕就想要暂时观察一下敌情,再决定是否变动战略方针。

但陈士榘认为,国民党第74师本身就是蒋介石手下的五大主力之一,如果在此时僵持在原地,任由敌军稳扎稳打的向我军推进,很有可能会将我军逼到不利的境地。

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由于陈毅坚持想要再看看局势,陈士榘致电中央,想要中央直接命令野战军回援鲁南。

但是他忘了,在军队中,陈毅还是他的上级。像这样越过上级直接给中央打报告的行为,是十分不合适的。

陈毅对于陈士榘的行为极为恼火,甚至愤怒的说:“你们有电台,你们能发报,你们向党中央告我的状!”

风格区别

从陈士榘与陈毅之间的矛盾也能看出,相对而言,陈士榘的风格更偏向保守,对于陈毅和粟裕两人想要赌国民党军队孤军深入,好一举歼灭敌军的思路不是很认同。

事实上,陈士榘的作战风格更加直接,更加阳刚。他所领导的部队往往擅长打攻坚战,也乐于打攻坚战。相对而言,粟裕的风格更符合“兵者,诡道”的说法,他擅长打运动战,并且很擅长对敌军进行埋伏。

不要小看了我军一直以来采用的游击战、运动战的方针,能够打好运动战是很困难的,在我军兵力和装备远远弱于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下,正是依靠游击战术,我军才能在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下,用敌后骚扰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取得胜利。

为了能够打好游击战,粟裕甚至组织了专门的画图人员,每到一个地方就会绘制出详细的地图,悬挂在指挥部的正中央。他最喜欢做的就是在地图下思考事情。

粟裕在我军中一向有活地图的称号,据说每到新战场,他实地考察的时候,甚至会把每一条小路通向哪里都记在心中,绘图人员偶尔出了错误,粟裕都能精准的指出。

两人之间作战风格的差别在一件事上体现的十分明显。

我军想要对国民党第57师实行诱敌深入、埋伏包围的战术,一开始负责执行战术的是陈士榘。

由于敌军的这一支队伍曾经被我军用类似的战术打过,所以对于类似的战术方针十分警惕。

一开始,陈士榘用我军的第一、第四纵队与敌军正面作战,然后指派第三纵队穿插到敌人的侧后方,再派其他队伍阻断敌人的退路。就在我军的包围圈即将合拢的时候,敌军发现了我军布置的端倪,很快就向南逃走了。

发现敌人主力转移,陈士榘很快就部署部队进行追击,没有想到那一天天公不作美,下起瓢泼大雨,当时的路面基本都是土路,对我军追击不利,再加上敌军跑起路来马不停蹄,最终,我军没能找到敌人。

但粟裕在诱敌深入这件事上就更加柔和。他判断出,敌军的第57师和其他队伍共同作战,但其他队伍都已经立下战功,五十七师却寸功未立,只要适当的对他们做出引诱,敌军一定会产生追击的心思。

因此粟裕在敌军猛追十纵时候,悄悄的令我方部队尾随敌军,随时准备对他们进行分割。又命令其他部队找好合适的地形,准备进行伏击。

等待战机的时候,粟裕也很有耐心,直到敌军的几个师之间拉开了足足40华里的距离,我军才一举将第57师与其他敌军之间的联络切断,并将敌军包围歼灭。

共同作战

由于粟裕和陈士榘在作战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异,双方配合上往往会产生摩擦和矛盾。

对于前线作战指挥的方针,无论是中央还是陈毅,都更加青睐粟裕。这也并不是针对陈士榘,从双方电文上可以看出,一开始粟裕就是华中野战军的指导核心,而陈士榘对于山东野战军来说,却是空降的参谋长。

在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的时候,毛主席的指示,也是由粟裕担任作战指挥,几乎没有提及过陈士榘。

换句话说,对于双方来说,都更加认可粟裕的指挥权,而粟裕也用自己的实力和一次次的战果,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们没有信错人。

虽然说解放战争是我军与国民党军队正面作战,但在1947年解放战争初期,我军依旧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想要一直打攻坚战是不可能的。

粟裕运动作战的指挥方针也更加适合华东野战军。

为了避免双方发生冲突,在实际作战的时候,参谋长陈士榘往往会被派到前线,直接指挥战役。

作为一位有多年作战经验的指挥官,陈士榘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时候,能压得住阵脚,也能啃下硬骨头。在需要攻坚战的时候,他所带领的队伍往往能够发挥出出色的实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粟裕与陈士榘之间真的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很多时候战场上的指挥要因时而动,没有一定对或者一定错之处。

在战场上,用这样的方式化解指挥官之间意见的不统一,本就是极富智慧的做法。依靠着陈毅、粟裕与陈士榘之间的巧妙配合,华东野战军也多次取得胜利的战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6497.html
0
最新回复(2)
  • 神小万2024-04-06 06:34
    引用2
    粟裕大将的做战计划,走一步看二步,非一般人能看的透
  • 电视剧烈焰2024-04-05 16:31
    引用1
    没有陈士榘带队伍增援,黄维兵团打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