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支付系统推出, 意味着什么?

龙城白玉龙2024-10-05 23:07:26  115

金秋十月,世界格局或将迎来重大变局。备受瞩目的金砖会议即将在这个月盛大召开,这一会议对于全球金融格局而言意义非凡。金砖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构建属于自己的支付系统,极有可能在此次十月的会议上宣布推出相关方案。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众多客观条件已经逐步具备。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寻求多元化的货币结算方式,对美元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各国开始积极推动本币结算,加强区域货币合作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联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金砖国家支付系统方案推出并顺利推进,这将进一步冲击美元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元的霸权地位将会被不断削弱,留给美联储应对这种变革的时间确实已经不多了。

简单说几点关键因素:

第一,美元潮汐收割逻辑

美国长期凭借美元潮汐收割全球财富。在美元潮汐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释放流动性阶段,美国往往会通过降息政策,向全球大量输出美元。这种大规模的美元输出就像一场货币洪水,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例如,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在低利率的诱惑下,会大量借入美元进行投资和发展。

接着进入第二阶段,形成资产泡沫。由于美元的大量涌入,他国资本市场涌入巨量资金,这些资金就像热空气一样,不断吹大当地的资产泡沫。股票市场可能会出现不合理的高涨,房地产市场也会出现价格虚高的情况。像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一些东南亚国家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大量外资涌入推动了股市和楼市的泡沫膨胀。

然后是第三阶段,收紧流动性。当美国认为时机成熟,比如其他国家资产泡沫达到一定程度时,美国便开始抬高利息。随着利率的升高,美元开始回流美国。这一过程就像抽走水源一样,使得那些依赖美元资金的国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最后是第四阶段,戳破泡沫。在他国资金大量回流美国后,由于缺乏资金支持,那些被吹大的资产泡沫必然破裂。此时美国就可以趁机抄底,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他国优质资产,从而完成一轮收割。等完成这一轮收割后,美国又会重新开始降息释放流动性,开启下一轮的美元潮汐收割循环。

本轮加息情况较为特殊,在美国挑起俄乌冲突后的一个月就开始了加息进程。美国此举一方面试图绞杀俄罗斯经济,通过制裁、贸易限制以及金融孤立等手段,破坏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使其经济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美国希望双管齐下,利用加息来倒逼世界资本流入美国。然而,实际结果却远远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目的。从欧盟来看,尽管面临着能源危机等诸多不稳定因素,但并非所有资本都流向了美国。日本和韩国同样如此,在经济波动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资本并没有按照美国的设想流入美国。乌克兰由于战争的破坏,国内资本有部分外逃,但也没有全部流入美国。像阿根廷、埃及等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动荡中资本外流时,也只有部分流向美国,而有部分资本已悄然进入中国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国的如意算盘。

第二、中美博弈白热化

自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那一刻起,美国便急于对中国展开收割。美国长期以来习惯了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看到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且体量达到世界第二时,它将中国视为其霸权地位的潜在威胁,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以维持自身的全球统治力。

围绕着“霸权”与“反霸权”、“奴役”与“反奴役”这一核心矛盾,中美两国在多个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在贸易领域,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试图通过加征高额关税来打压中国出口产业,限制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中国则积极应对,一方面开拓其他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加快国内市场的挖掘与消费升级,不仅没有被美国的贸易战击垮,反而在贸易摩擦期间保持了对美贸易顺差的增长。

在科技领域,美国发动了全方位的科技封锁。例如,针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美国动用国家力量,限制芯片供应、禁止美国企业与华为合作,试图将华为从全球5G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拉下马。中国积极应对,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的各个层面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孟晚舟归国事件就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2021年9月孟晚舟归国,这表明美国倾一国之力打压华为的科技战宣告失败。中国科技企业在困境中不断成长,逐步构建起自己的科技生态体系,降低对美国技术的依赖。

在生物领域,美国也不断制造舆论抹黑中国,试图干扰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在金融领域,美国通过货币政策调整,如量化宽松与加息缩表,试图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稳定,但中国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措施,有效抵御了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在电子领域,美国的芯片封锁促使中国加快芯片产业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进程。在空天等领域,双方也在卫星技术、航天探索等方面存在着竞争与合作的复杂关系。这些领域的竞争就像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事,你来我往,从未间断,并且愈演愈烈,双方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交手了无数个回合。

随着美西方对中国的栽赃泼污,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受到了疫情的严重冲击,经济陷入衰退。然而,中国凭借着强大的制度优势、高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坚实的经济基础,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可谓是一枝独秀。

2021年3月,杨洁篪在阿拉斯加的中美高层对话中掀了美国人的桌子。这一行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中国综合实力提升后的一种底气的体现,表明中国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韬光养晦,而是在国际事务中有了足够掌控局势的筹码,可以坚定地对美国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同样在2021年,中国在对美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后,并没有像过去那样大量购买美国国债来维持美国的财政平衡。相反,中国将这些资金用于购买大量黄金、芯片、资源、能源等实物资产。这种转变意味着中国已经不再按照美国设定的节奏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行事,这一变化让美国感到十分焦虑,因为美国长期依赖其他国家购买美国国债来维持其庞大的财政开支和美元的国际地位。

回顾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四年,美国的如意算盘完全落空。不但没有削弱中国经济,反而让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早在2016年7月12日,美国借口所谓“南海仲裁”挑起事端,试图在南海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当时中美两国海军在南海正面对峙,这是一场充满火药味的军事博弈。然而,最终美国的两个航母舰队被迫撤离。这一事件表明,就军事而言,美国并没有对中国形成碾压性的绝对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世界舆论已达成共识:在中国周边,由于中国拥有完善的海防体系、强大的海军力量以及主场作战的地缘优势,美国无法战胜中国。

2023年6月29日,中美在南海发生电子对决。在菲律宾北部吕宋岛上空,电子信号全部失灵,美国航母被迫撤离南海。这一事件再次显示出中国在电子战等现代军事技术领域的实力以及应对美国军事挑衅的能力。7月19日,全世界电脑蓝屏现象出现时,中国却独善其身,这虽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网络安全、信息技术等领域的独特优势。

世界局势如同风云变幻的棋局,大国之间的博弈更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在我们普通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背后,是中国国力日益强大的坚实支撑。实际上,早已过去的2020年已经成为了一个转折之年,是世界大势的分水岭。从那年开始,中美博弈出现了攻守易势的局面,中国在很多时候不再完全处于防守态势,而是在部分领域已经转守为攻,主动出击应对美国的各种挑战,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发展空间。

第三、不降息的硬撑与反噬

本轮加息周期实际上已经完成,然而全球市场却迟迟未能等来美国的降息预期。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美国试图收割中国这一最终目标远远没有达成。对于美国而言,降息几乎等同于承认自己在这场经济博弈中的失败。如果选择不降息,甚至进一步加息,那无疑是将自己置于与世界为敌的境地,这种做法所产生的反噬力量是极为巨大的。

当美国持续维持高利率或者进一步加息时,它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可能拉爆世界经济。然而,这种做法反而会成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的加速器。随着美国不断通过货币政策对其他国家经济进行挤压,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安全,必然会寻求摆脱美元的依赖。长此以往,美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可能会被逐渐边缘化。

美国这种硬抗不降息的政策已经产生了一系列严重的国内后果。美国国内工业企业破产的数量正迅速增加,这是因为高利率环境下,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攀升,许多企业难以承受如此高昂的债务成本,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地方银行也未能幸免,破产数量不断上升。一方面,高利率使得银行的吸储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不佳导致贷款违约风险增大,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最终走向破产。美国居民的信用卡违约率也在快速攀升,居民在高利率下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当收入增长无法跟上债务利息增长时,违约就成为了无奈之举。

美国制造业也陷入了大萧条的困境。高利率抑制了制造业企业的投资和扩张,使得制造业订单减少、生产规模缩小。企业和银行遭遇的破产潮进一步冲击了就业市场,就业形势变得极其严峻。同时,美国的贷款利率居高不下,再加上高达35万亿美元的巨额美债,每年需要支付1.2万亿美元的高额利息。如此庞大的利息支出,对于美国的财政而言,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这些都是美国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为了掩盖国内经济的真实状况,美国不惜进行数字造假。例如,宣称失业率下降两位数,GDP增长3%。然而,这些数字存在很大的疑义。从常理上讲,发电量通常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如果发电量降低,而GDP却还在增长,这显然不符合经济规律。美国这种通过不光彩的手段来保住霸权脸面的行为,已经成为其维护自身形象的常用手段,但这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第四、金融战已至决胜阶段

中美之间的金融对决如今已进入到了最为关键的决胜阶段。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双方都在咬紧牙关,比拼耐力,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美国当前处于一种两难境地,不降息的话,国内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工业企业破产、地方银行倒闭、居民信用卡违约率攀升等一系列问题都亟待解决。然而,如果降息,中国没有先于其放水(指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那么从全球各地回流的资金就很可能流向中国。这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且潜力巨大的市场,投资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前景乐观。对于美国而言,没有成功“拉爆”中国经济就降息,等于是前功尽弃,让中国在这场金融较量中占得先机。

而中国也有自己的考量,不能轻易放水。一旦放水,就可能会给美国创造收割的机会。美国长期以来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来收割其他国家的财富。如果中国在这个时候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资金流入市场,资产价格可能会被推高,这就给美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机,通过美元潮汐式的操作来收割中国的财富。

那些已经在美国银行赚取了丰厚利息收益的资本,在这种局势下,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选择出逃。为了阻止资本外逃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国一方面维持着不降息的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在中国周边挑起争端、制造麻烦。通过制造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试图扰乱中国的发展环境,影响国际资本对中国的信心,从而达到阻止资本流向中国的目的。

目前,中国确实也面临着诸多压力。经济发展的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市场呈现出疲弱的状态,交易活跃度不高,无论是实体商业还是金融市场,交投都比较清淡,企业经营面临困难,买卖变得难做,甚至出现工资迟发、少发等现象。这些状况不可避免地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距离美国妄图“拉爆”我们经济的预期还相差甚远。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仍然稳固,国内有着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庞大的内需市场也在不断地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所以整体上仍然能够维持稳定的发展,老百姓依然可以安居乐业。

从美国数字造假这一行为来看,这或许是美国在短期内大概率要降息的一个信号。美国通过虚报一些经济数据,如失业率、GDP增长率等,试图营造出一种经济状况还不错的假象。但实际上,国内经济的重重问题已经难以掩盖,降息可能是美国为自己寻找的一个台阶下,试图在不显得过于狼狈的情况下缓解国内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在中美金融对决中做出一种战略调整。

第五、回首历史,未来可期

有经济评论人士披露,回顾这波周期,中国的战略战术可谓是高瞻远瞩与举重若轻的,每一步都像是精心布局的棋局,环环相扣,为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博弈中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1、卡美元加息的周期。早在美联储加息周期之前,中国就敏锐地意识到潜在的风险并采取了前瞻性的举措。通过房地产来锁定资产是这一战略的关键。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居民的主要资产形式,也是吸纳大量资金的领域。从2019年开始,中国着手刺破房地产泡沫,这一决策并非是对房地产行业的打压,而是一种战略调整。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如限购、限贷等政策,逐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从而开始锁定内外资产,这有效地防止了美元在后续加息周期中对中国资产进行大规模的收割。这一步骤犹如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了外部金融冲击的第一道浪潮。

2、硬抗美元加息周期。在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后,中国选择与之进行正面的对抗。这一过程无疑是充满挑战的,因为美元的加息会导致全球资金回流美国,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压力。中国在这一阶段,各种债务问题逐渐浮现。然而,政府秉持着一种积极而稳健的态度,即所谓的“各找各妈”,这意味着各个经济主体要对自己的债务负责,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等方式,尽量挤压债务泡沫,努力缩小债务规模。这一过程虽然艰难,但中国经济如同在风雨中坚守的灯塔,始终保持着自身的韧性,没有被美元加息带来的压力所击垮。

3、使汇率下降,进一步锁定外资,全面开放注册制,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底部盘整,拣取优质筹码。中国通过合理的汇率政策调控,使人民币汇率在一定程度上下降。这一举措具有多方面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它增加了中国出口的竞争力,有助于稳定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对于外资来说,汇率的变化使得在中国的投资在成本和收益预期上发生了改变,从而吸引外资留在中国市场。同时,全面开放注册制是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重要一步,这一举措进一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增加了市场的包容性和活力。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市场处于底部盘整阶段,就像一个巨大的市场在进行内部的优化和调整。而中国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则利用这个机会拣取优质筹码,为未来的发展积累资源。

4、等待美元加息周期结束,美元外溢。在美元加息周期持续期间,中国保持着耐心和定力。当美元加息周期接近尾声时,美元必然会出现外溢现象。在这个阶段,中国开始缓慢拉动股市,这是一个巧妙的时机选择。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和重要的融资平台,其吸引力的提升对于吸引内资和外资进入金融市场具有关键意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一个新兴的金融市场“蓄水池”逐渐形成并趋于完善。这不仅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和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

5、美元进入降息周期,人民币开始升值,央妈兜底化债,国内债务打包上市,城投债问题解决。当美元进入降息周期时,全球金融格局又将发生新的变化。此时,人民币开始升值,这是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提升的一种体现。在国内,央行发挥着重要的兜底作用来化解债务问题。通过将国内债务打包上市等创新方式,将债务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使得债务结构更加健康。其中,城投债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望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有助于稳定中国的金融体系,减少潜在的金融风险,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以金融市场为主体,拉动实体经济,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完成一个产业的升级。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并非最终目的,而是要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中,特别强调以金融市场为依托,将资金引导向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是高科技产业。高科技产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对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高科技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风险管理等服务,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这将使中国从传统的制造业大国向高科技创新强国转变,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7、房地产软着陆完成,金税四期上线,第三次财富分配正式拉开帷幕。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曾经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实现房地产的软着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经过一系列的政策调整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房地产市场逐渐从过热状态平稳过渡到一个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与此同时,金税四期的上线是中国税收征管体系的一次重大升级。它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精准度,有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第三次财富分配的正式拉开帷幕则体现了中国对于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对财富进行更加合理的调节,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8、使人民币确定铆定物,人民币国际化彻底完成。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长远目标。在这一进程中,确定人民币的铆定物是关键的一步。这将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有更加明确的价值基础,提高人民币的信誉度和国际认可度。当人民币国际化彻底完成时,中国将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在国际贸易、投资、金融交易等方面不再受限于美元等传统国际货币的制约。这将标志着中国重回世界巅峰的时刻,中国经济将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发挥更为核心的引领和主导作用。

这些战略步骤正在一步步有条不紊地实现,每一步的成功都在不断推动中国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进。随着这些目标的逐个达成,中国必将在世界经济舞台上重现昔日的辉煌,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引领者。

第六、中美优势对比

中美两国在诸多方面各有独特的优势。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制造优势,其制造业规模庞大、体系完备、产业链完整,能够高效地生产种类繁多的产品。在市场方面,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一市场具有巨大的消费潜力,涵盖了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并且,中国秉持开放的理念,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往来,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显著的开放优势。

而美国的优势体现在技术、金融和军事等领域。技术无疑是美国最为突出的优势,美国在诸多前沿科技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科技等,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掌握着大量的核心技术和关键专利。在金融方面,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体系,华尔街是世界金融的核心地带,其金融市场的规模、深度和复杂度在全球首屈一指。军事上,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全球处于顶尖水平,具备强大的军事投送能力、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广泛的军事同盟关系。

其中,技术对于美国而言是其最大的优势资本,而市场则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王牌。技术与市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依存关系,技术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其价值,获取高额的利润,进而为进一步的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推动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一旦失去了市场,技术就如同无根之木,必然会走向衰退。虽然在短期内,技术有可能压抑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市场凭借自身的需求和发展动力,能够催生新的技术,这才是最终的胜利之道。在当今的西方世界,资本和技术并非最为稀缺的资源,真正稀缺的是市场,尤其是具有实际支付能力的现实消费者。当前全球处于产能过剩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庞大且充满活力的中国市场成为了全球最为珍贵的稀缺资源。

美国产业界普遍认为,人类迈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存在四条主要路径,分别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炭基材料以及新能源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性的生产力支撑意义。在这四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赛道上,中美两国无疑是竞争的主角。中国具备制造业的完整体系,这一体系为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研发、产品制造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作为主体市场,为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两大因素使得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抢占制高点的竞争对抗中,如同占据了“近水楼台”一般,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往后的数十年间,世界将迎来“离火”大运。在中国,“新能源用电、光伏发电、特高压输电”这三个方面正在齐头并进、协同发展,并且在这些领域中国掌握着全球未来能源的话语权。

任何国家都必然受到商熷定律的支配。一个国家若要对抗商熷定律,可采取两个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封闭系统而言,要主动开放,打破封闭的状态,积极与外界进行交流与合作;针对无外力做功的情况,则要自我做功,即通过内部的改革来激发自身的活力和发展动力。中国正是按照这样的理念积极践行的,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国内改革来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反观美国,却背道而驰,采取自我封闭的政策,固步自封,抱着陈旧的观念和模式不放。

大国之间的全方位较量,归结到底,国家战略的谋划与实施、国家凝聚力的强弱以及国家动员能力的高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国家战略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方向。一个高瞻远瞩、布局合理的国家战略能够让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准确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

国家凝聚力则是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当一个国家的民众对国家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并且愿意为了国家的利益齐心协力时,这个国家在面对外部压力或国际竞争时就会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战斗力。

国家动员能力同样关键,它涉及到在紧急时刻或者重大战略机遇期,国家能够迅速有效地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能力。

此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大国所从事事业的正义性。美国长期以来通过美元潮汐对世界人民进行资本掠夺,这种行径是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并且美国凭借其军事霸权,在全球范围内肆意妄为,这使得世界众多国家深受其苦。

而中国秉持“世界大同”的理念,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中国通过贸易往来、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援助等多种方式,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这正体现了中国事业的正义性,按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规律,正义的力量必然站在中国这一边,这也将为中国在大国较量中赢得更多的支持与助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2248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