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石达开,面对着长江,意气风发。这一年,石达开击败了顶级中兴名臣曾国藩,赢得湖口大捷。32岁石达开,面对大渡河,心灰意冷。这一年,石达开输给了名不见经传的土司将领岭承恩、王应元,被清军凌迟处死。
从能力方面看,岭承恩、王应元与曾国藩之间的距离隔着2个李鸿章。石达开可以吊打曾国藩,却栽在不入流将领手中,也是颇有意思。其实,石达开的败亡早已注定,他太年轻了,沉不住气,终究不是王者。
石达开为何失败?自从脱离太平天国平台,翼王名不正言不顺,就再也没打赢清军,哪怕他们只是不入流的将领,甚至是广西的土匪,都能让石达开狼狈不堪。
没有平台,石达开想要成功,难度太大。那么,为何失去平台呢?石达开在艰难时刻没能沉得住气,不知道隐忍的重要性;石达开太过意气用事,把有利条件葬送,反而便宜了洪秀全。
第一件事,扬言“班师回朝,攻灭南京”,被仇恨冲昏头脑。
李秀成自述书中,对天京事变时石达开所扮演的角色有详细说明。首先,石达开参与韦昌辉策划,一起约定诛杀杨秀清,但局限于“杀兄弟三人”。
其次,石达开没有按时回京,把韦昌辉陷入孤立,双方反目成仇。最后,石达开为了诛杀韦昌辉,威胁洪秀全,并扬言攻打南京。
“班师回朝,攻灭南京”,无疑是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最大的败笔。此时,韦昌辉已经陷入孤立,太平军将士都不听他的话,北王迟早要出局,石达开大不可不必如此失去理智。
洪秀全、韦昌辉在南京已经相互杀伐,石达开所谓的“攻灭南京”,就是向洪秀全施加压力。如果洪秀全不杀北王,石达开就率“靖难之师”回来,直接攻打京城。
石达开是臣,洪秀全是君,“攻灭南京”就是以下犯上。洪秀全为何借助韦昌辉与石达开之手发动天京事变,就是因为杨秀清经常“天父下凡”,挑战天王的权威。
杨秀清是以“天父”名义挑战,石达开则是武力示威,洪秀全岂能容忍?洪秀全不希望出现第二个杨秀清,石达开这句“攻灭南京”,让洪秀全十分忌惮,天王不可能信任翼王,也会做一些防备。
其实,石达开这时应该冷静,沉得住气,不要急于报仇,而是着眼于日后对朝政的控制。洪秀全、韦昌辉相互攻杀,天王没直属兵马,凭借自己力量是无法搞定北王的。
至于各地太平军,除了石达开,也没人敢挑战北王。如此,石达开应该打着“勤王”旗帜,以解救天王为理由,在外地召集兵马,保持武力压制。
洪秀全斗不过韦昌辉,为了自保,只能向石达开求救。此时,洪秀全类似安史之乱中的安庆绪,石达开则是史思明。安庆绪受困邺城,只能许诺“皇位”给史思明,换取他出兵作战。
当然,洪秀全不会让出“天王”之位,但也必须给石达开足够的地位,例如“军师”头衔,让翼王有了掌握朝政的法理依据。太平天国实行“军师负责制”,天王是虚位元首,军师处理政务。
不说“攻灭南京”,而是“勤王”,石达开不但占据道义制高点,也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可谓一举两得。可惜,翼王太年轻,他才25岁,沉不住气,他非要让洪秀全陷入困境,结果反噬了自己。
第二件事,回京辅政,向洪秀全施加压力,诛杀秦日纲、陈承瑢。
“不得韦昌辉狗头,则班师回朝,攻灭南京”,石达开霸气的背后,是政治权谋的低劣。如此,天京事变后,即便局势混乱,洪秀全也不下诏让石达开回京,而是先观察各方态度。
根据李秀成自述,石达开回京辅政,不是洪秀全的意思,而是“合朝提举翼王处理政务,众心欢悦,而王有不乐之心。”意思是,石达开回京是大臣的意思,洪秀全不开心。
那么,为何洪秀全不开心呢?除了此前石达开扬言攻灭南京外,也跟诛杀秦日纲与陈承瑢有关。因为,石达开在处理秦日纲、陈承瑢问题上,政治水平太差,类似发泄仇恨。
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瑢该杀吗?这问题见仁见智。秦日纲、陈承瑢确实参加天京事变,且扮演重要角色,且对石达开造成一定的伤害。
从石达开个人角度看,杀秦日纲、陈承瑢不但报了仇,还除掉了朝廷中最大的劲敌。此时,朝中大臣,秦日纲、陈承瑢的地位仅次于石达开,且各自党羽众多。
燕王、佐天侯对天王洪秀全忠心耿耿,天京事变的每一个环节,他们都是严格遵守洪秀全的命令,上级让他们干嘛,他们就干嘛,从不犹豫。正如李秀成评价秦日纲:“忠勇信义可有,然而并没什么才情。”
石达开想要彻底控制朝政,让太平天国按照自己的规划来运转,必须让秦日纲与陈承瑢出局。但是,石达开的手段不行,他直接当着群臣之面,不顾洪秀全多次求情,一定非杀他们不可。
都知道,石达开回京是大臣的意思,翼王得到大臣拥戴,但洪秀全不喜欢。石达开如此赤裸裸的威胁,洪秀全岂能不怨恨。前不久“攻灭南京”,如今又非要杀两位重臣,石达开究竟想怎么样?
秦日纲、陈承瑢被杀,洪秀全更加提防石达开,便册封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以制衡石达开,免得出现第二个杨秀清。“发达”没啥能力,洪秀全为何封王,只能说天王无人可用了,只得出此下策。
其实,秦日纲、陈承瑢的问题很好解决。石达开回京后,让支持自己的大臣上奏洪秀全,以“误导君王杀天父” 为理由,诛杀燕王、佐天侯,给太平天国一个交待。
群臣连续上奏,洪秀全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石达开可以站出来,斥责秦日纲、陈承瑢“误导君王”,罪不容诛,但考虑他们“除北逆有功”,将其剥夺实权,并软禁在高墙,不许跟外界往来,每天向“天父”反思。
如此,石达开不但获得“贤王”美名,还除掉了竞争对手,且让洪秀全找不到理由来制衡自己。接着,石达开接管朝政,安排翼王部下担任要职,并向镇守武昌的韦俊释放友好信号,彻底控制大局。
一切准备妥当,即便洪秀全册封洪仁发、洪仁达为王,也起不到作用。石达开以军务紧急为由,建议由亲王带兵出征,对付湘军、八旗、绿营,以提升士气。然后,安排自己亲信上奏天王,赞颂“发达”赫赫威名,让他们带兵出征。
洪仁发、洪仁达自然不会敢带兵,洪秀全也不敢拿兄弟去冒险。此时,石达开便以抵御湘军为由,前往安庆督师,在这里建立大本营,节制各路兵马,并处理军国政务。
安庆,石达开大本营,洪秀全无法施加影响。南京,关键职务,也是翼王的人马控制。此时,正是对清军作战的关键时刻,翼王的部下能力突出,洪秀全也离不开他们。如此,随着战争的推进,石达开将逐步掌握大权,洪秀全成为象征。
石达开坐镇安庆,且占据道义制高点,各路太平军将领谁敢不服?如此,石达开可以凝聚人心,与陷入第二次鸦片战争困境的清朝逐鹿中原,争夺华夏神器。
但是,石达开太年轻,他沉不住气,不能正确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将自己陷入被动。受点委屈,石达开就想立刻找回尊严,而不知道隐忍,争取更大的利益,眼光与格局不行。
三国时期,“小霸王”孙策,受委屈比石达开多,但懂得隐忍,打下了东吴的根基。“兵仙”韩信,早年也委屈,还受“胯下之辱”,却能成为汉朝第一名将,也是因为能忍。如果韩信一生气,直接跟屠夫单挑,估计就没“兵仙”了。
越王勾践、北周武帝宇文邕、明成祖朱棣等人,都是“能忍”的角色。如果宇文泰急于掌权,直接与宇文护唱反调,估计他就是第三位被废的皇帝,历史将再无隋唐盛世。朱棣也是如此,建文帝压力下,朱棣若是直接表示不满,也就不会有永乐大帝。
当然,隐忍的典范,宋明帝刘彧第一。当“诸王”的日子,刘子业的折磨方式已经超出了人类所能想象。但是,刘彧忍了,无论刘子业如何凌辱,“猪王”都乐意接受,却暗中积蓄力量,发起致命一击。
如果石达开有刘彧一半的忍耐力,太平天国历史将会改写。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