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国外媒体不断炒作与中国的“脱钩断链”论,我想说的是:世界并没有和中国脱钩,事实上,中国占全世界贸易份额在过去几年里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有很大的上升。
我们总是喜欢检讨“大而不强”,其实大本身就是强
中国的GDP大概占全球的17%,贸易额占14%以上,而美国只占到10%左右。去年全球贸易总额下降,中国也有所下降,但是今年中国的出口又回升了。为什么中国的出口还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我们有成本优势。
中国的成本优势是厚积薄发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我们庞大的制造业规模及其完整性。我们总是喜欢自我检讨,说我们这个大而不强,那个大而不强,其实大本身就是强。因为只有规模足够大,体系才能完整,成本也才能降下来。当然,在这个积累的过程中,技术也很重要,比如中国的物流成本之所以能不断下降,就是因为AI技术在不断进步。
中国制造业规模有多大?如果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占到世界的30%,从2010年到2020年,我们的份额上涨了11个百分点,那么谁在下降?不是美国,而是日本和欧洲国家。
只要没有战争,经济逻辑仍然是第一位
经常有人会说现在的中国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因为长期来看中国老龄化在加深,短期来看我们的需求不足,和日本90年代比较像。但我觉得这种比喻是不对的,如果要对比,也应该和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日本相比,意思就是日本曾经经历的,中国都在重新经历。尽管我们经常说这是中国特色,但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国一点也不特殊,基本上是把日本在战后走过的路重走了一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有一个大转型,一方面是需求从国外转向国内,另一方面是转向创新经济。上点年纪的人应该都会记得上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前半期,大概除了个人计算机之外,几乎所有的新产品都来自日本。
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行业都领先世界,电动汽车、新能源产品就不用说了。即便在AI领域,中国也是领先世界的。中国缺少的就是最高端的那一点点东西,但如果从应用的角度来说,中国远远领先世界。
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实际上并没有下降,表面上看中美的直接贸易量下降了,但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没有下降,仍然占到40%左右。这个世界尽管可以制造一些国际紧张局势,但是我相信只要没有战争,经济逻辑仍然是第一位。
中国企业出海带来的是双赢
毫无疑问,出海已经成了一个趋势。当年美国和日本都是在海外再造了一个美国和日本。
实际上,中国企业出海带来的是双赢。比如说我们和东盟之间,过去我们从原料生产国进口原料,从亚洲的发达经济体进口一些中间产品,然后组装一下卖到欧美去。现在产业升级,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转移到东南亚去了,我们的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出口更高级的中间产品。我们和东南亚的互补关系就是一种双赢。
现在我们老说“内卷”,其实中国的“内卷”一点也不特殊。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产能过剩,为什么当时日本大举进军海外?就是因为国内的市场容量小了,但投资又很多,只能转向海外。
但我们对创新的支持还不够,还要花更多的资金到创投去,通过创投窗口把钱用掉,这是解决“内卷”的一个方案。
中国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承诺
现在整个世界都在能源转型,发展中国家要发展,不能再走化石能源那条老路。相对来说,中国的产能更好,可以帮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行能源转型,为世界减排贡献力量。
美国和欧洲都想再工业化,然而美国想要靠自己的力量独自完成再工业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欧美如果想实现再工业化,必须对中国的投资打开大门。事实上,中国不仅产能巨大,而且在很多方面的技术也已经超越发达国家了,对此,发达国家也要适应。
总之,中国是自由贸易的旗手,二十届三中全会也做出了新的承诺,中国要进一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这是中国对世界的一个承诺。中国也希望其他国家在世界舞台上能够维护全球化所取得的成绩,维护我们现有的自由贸易与自由投资框架。
(作者为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99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