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的日子真是不好过了。
当然,作为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中方一把手,吴周涛还得一直为北京现代挽尊。
在2022年,北京现代推出了“2025向新计划”,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产品转型,即2025年实现燃油车全面混动化。
现如今,再过几个月就是2025年了,可北京现代仍然在拿着一款燃油SUV——第五代胜达,在拼命做文章。
吴周涛更是亲自下台,称“燃油车还是更具有稳定性、安全性,有明显的优势”。
所谓的新计划就要迎来deadline了,还在说这种废话呢。
另外,北京现代在今年还提出一个新噱头,叫“在中国 为全球”。
说白了,就是要重视中国市场,走“本土化”路线。
对此,吴周涛有很清晰的认知,也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
只是,面对在中国市场愈发边缘化这一事实,北京现代是否会被最终放弃?
吴周涛,太难了。
新计划喊了多年,吴周涛仍在为燃油车造势
作为曾经连续四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合资大佬,如今的北京现代,日子过得太苦了。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北京现代销量为11.42万辆,比2023年同期下滑23.44%。
这样的销量表现,肯定会令吴周涛很恼火的。
要知道,就在今年年初,吴周涛还立下了军令状,“北京现代去年做到25万,今年继续稳住这个量,如果加上5万辆车的出口,整体是30万”。
这个销售目标,可以说是相当稳健了。可就是这么个“简单”任务,貌似北京现代也要失败了。
我们知道,伊兰特、途胜、现代ix35可以说是北京现代销量最好的三款产品了。
可就是这三款主力车型,其销量表现也是相当堪忧。
销量最好的伊兰特,已经从曾经的月销万辆,下滑至月销4000辆的水平;途胜从月销5000辆,下滑至目前的2000辆水平;现代ix35从月销4000辆,下滑至现在的1000辆。
可以说,主力车型的竞争力不佳,直接拖累了北京现代的整体销售表现。
北京现代的当务之急,就是推出新车型来填补市场缝隙。
实际上,北京现代早就有所部署。
2022年,北京现代推出的“2025向新计划”,未来3-5年内构建1款MPV车型、2款轿车、3款SUV车型的混动化产品矩阵,达成混动产品年产销30万辆规模;加速引入纯电品牌IONIQ,2023年推出专属EV车型,未来3年投放4-5款纯电车型,力争达成年产销20万辆规模。
而从混动化产品、纯电车型这些字面意思来看,北京现代就是要加快电气化转型。
一直以来,北京现代最为被外界诟病的,就是转型进展太过于缓慢。
如今,“2025向新计划”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电气化转型与抢占销量的双结合,也算是一箭双雕。
照道理,如今已是新计划的冲刺阶段,北京现代应该向市场交出一定的成绩。
然而,根据资料,北京现代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只有一款途胜L混动,而且该车还没有独立的销售数据;原定于去年引入的IONIQ,直至最近才披露IONIQ 5 N中国版车型,而且这款车型定位高性能纯电动,市场前景很小。
绕来绕去,北京现代支撑销量表现的最终希望,还是落到了一款燃油SUV身上——第五代胜达。
一款燃油车、方盒子硬派外观的定位也早已烂大街,胜达的后市表现,并不乐观。
可北京现代还只能为其加油呐喊、大肆宣传。
甚至吴周涛还亲自出面,宣称“燃油车还是更具有稳定性、安全性,有明显的优势”。
吴周涛更指出,未来油车、纯电车、混动三种技术可能是“三分天下”。
真是新奇了。
如今,各大品牌都已经视电气化为大势所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更是日新月异。
早已远远落后的北京现代,虽然喊出了电气化的决心,但吴周涛还是要说着这种模棱两可的话术,为燃油车挽尊。
也是没办法,北京现代拿不出好的产品,吴周涛这个当家人也顾不得言行不一了。
“2025向新计划”,怕是要完了。
本土化前景堪忧,北京现代或成最终牺牲品
北京现代还有更大的噱头呢。
就在今年年初,北京现代提出了“在中国 为全球”。
北京现代总经理吴益均更是亲自做出解释,“我们有个英文口号‘在中国 为全球(In China for globe)’。我们将中国视为最重要、最核心的市场,只有在中国取这一口号的成功,它才能引领全球市场的成功,所以我们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研发和产品方面的工作”。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重视中国市场,走“本土化”路线。
实际上,北京现代此前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完全是基于时代的红利,靠着极强性价比的定位,一度占领了市场的先机。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性价比已经不再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吴周涛同样有着清晰的认知,“从2017年开始,北京现代的销量逐渐走低,原因是过去北京现代一直在过度追求销量,没有把产品的竞争力提升上去,也没有在真正做品牌,所以当市场出现变化的时候,销量下滑是必然的”。
如今,北京现代喊话要重视中国市场,起码算是后知后觉了。
但是,喊口号谁都会,如何做才是关键。
时至今日,中国汽车市场的电动化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燃油车市场已不足50%。
也就是说,新能源领域才是中国汽车市场最根本的发展趋势。
所以说,要想真正做到“在中国 为全球”,最基本的就是要加快电气化、电动化的布局。
说到底,“2025向新计划”更像是“在中国 为全球”战略的阶段性目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上文已经提到,北京现代如今仍然在凭借一款燃油SUV来打拼。
现如今,市场格局一直在变化,北京现代本就缺少品牌影响力,又没有新能源车型进入市场抢占市场,三五年之后还有没有北京现代的位置真不好说了。
这显然不是走“本土化”该有的样子。
当然,要想真正做到“在中国 为全球”,显然是有难度的。
吴周涛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就曾直言,“决策流程的复杂性和时间成本,以及中外双方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的分歧,都是阻碍合资车企转型的因素”。
换句话说,要想走“本土化”,合资车企的身份,反而成了北京现代最大的阻碍。
口号不仅仅只是说说而言,要知道,电动化、智能化过程中,技术上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包括成本的问题亟需解决。
说到底,北京现代的“2025向新计划”,那些宣传中的混动化产品、纯电车型,都是要靠真金白银堆积起来的。
好话谁都会说,但是面对这样一个不断被边缘化的市场,现代汽车的耐心又有多少呢?
令人尴尬的是,在北京现代日渐式微的情况之下,现代汽车集团的全球表现依旧坚挺。
整个上半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累计销售361.6万辆,继续稳坐全球前三。业绩表现同样出色。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达到了显著的成绩。
或许,在扭转颓势无果之后,北京现代将成为最终的牺牲品?
什么“新计划”、“本土化”,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而吴周涛能做的,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太难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78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