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钱人来说,理财踩雷,实在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这个体会,海银财富的客户们正在深刻感受。
十天前,因涉嫌非法集资犯罪,这家国内大型财富公司的实控人一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子还在侦办,不知道多大程度能追赃挽损。
在中植系爆雷之后,海银财富是又一个坍塌的财富管理巨头,据称有近5万高净值客户被套,涉及金额高达700亿。果然镰刀也不是随便割的。
海银财富背后老板叫韩宏伟,是河南商丘人,他的妻儿也都在海银系公司中担任重要角色。去年,韩氏父子还是商丘下辖县级永城市首富,年中刚高调举办了海银控股上市两周年的庆典,结果年底就突然停止兑付。九个月之后,一家三口被警方立案调查。
韩宏伟在资本市场小有名气,他早年从事汽修业务,积累了一定资本后远赴上海发展。公开资料显示,他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上海市河南商会,2006年海银财富成立,2008年豫商集团成立,通过商会的人脉关系,韩宏伟做起民间借贷的生意。
这算是踏进了金融圈。
多年操盘下来,海银系的业务越发扩张,一度涵盖实体投资、商贸、财富管理、小贷、互联网金融、白酒等。不过韩氏父子的生意,核心还是玩资本,但最终给玩脱了。
去年底海银财富爆雷时,当时其声称只是代销角色,也就是帮别人卖理财产品,其他和自己无关。但挖掘产品合同信息,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韩氏父子堪称精心设计了一个资本骗局,用10%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入局。
按道理讲,海银财富这样的三方机构,定位就是中介。它起的应该是通道作用,撮合资金供求两端。如果中介机构不安分,暗搓搓去搞“资金池”,后果可能很严重。
所谓资金池,是说把募集来的资金放入一个池子,再拿去做各种投资。每笔募资之间彼此没有隔离,而每笔募资和投向的底层资产,也没有一一对应。这在监管看来,是犯了大忌。
从已披露的情形看,在正常的代销业务之外,海银财富的“资金池”几乎实锤了。
韩氏父子大致是这么玩的:
通过设立一批空壳发行公司,吸收投资人的投资款。而发行的理财产品,多是在“伪金交所”备案的定融(非标准、高风险)产品。吸收到资金之后,名义上投向各种底层资产(项目),但这些项目很多根本就是虚构的。
在整个链条中,发行方、托管机构和项目公司等表面上与海银财富无关,但实际上多由后者控制。所募集来的资金,基本统一流向“资金池”,最终实际去向不得而知。这种运作模式的关键点,就是不断有新的资金进来,然后去覆盖之前的各种费用。如果后继资金乏力,堵不住前面的窟窿,大概率就要爆雷。
海银控股在2021年上市时,主动透露过海银财富理财产品的投向,比如恒大、融创等大型房企的房地产项目,期限一般是6-36个月。有人就质疑过,2021年其重仓的房企爆雷时,这些理财产品兑付却保持正常。如果不靠“资金池”腾挪,海银财富爆雷的时间会更早。
地产项目不景气之后,海银财富又盯上了“供应链金融产品”,这也是玩的更花的地方。在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融资是个很常见的方式。简单举例说明:A公司对B公司有应收账款,由于B公司难以及时支付,A公司可以用这笔应收账款为基础,向供应链企业申请融资。需要注意的是,这笔应收账款,需要有A公司和B公司真实的合同做依据。
在韩氏父子设计的局中,要么虚构了大量的A公司和B公司,要么A公司和B公司互为债权人/债务人,通过虚假交易,推高应收账款的规模。然后再以庞大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去发行所谓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这里面的猫腻,别说“高净值人群”了,恐怕专业人士来了都有点懵。
这还不是最让投资人们愤懑的。
在海银财富理财产品刚宣布延期时,韩宏伟曾做出承诺,表示要兜底兑付。一个中介机构,却表态要为理财产品兜底,韩老板估计是被逼急了,顾不上这些话是不是违规。而他兜底的方式,让很多投资人难以接受。由于拿不出钱,海银财富想出了别的招——用旗下公司的白酒或者房子抵债,当然这些实物的估价是很高的,如果超过了兑付金额,投资人不仅拿不到钱,还得再往里贴钱。
难怪要被喷是“二次收割”。
现在打开海银财富的官网,赫然还能看到一些辉煌瞬间。但这些辉煌,都定格在了2023年。这一年,海银财富搞了18周年庆,拿了一个香港的奖项,还举办了一个高规格的论坛。至于韩宏伟本人,他出席了一个由某媒体主办的“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座谈会,会上侃侃而谈,还作为特邀嘉宾,为基金业界的优秀机构颁了奖。
然而现在,这个网站都没再更新了。
参考资料:
海银700 亿“资金池”调查:操控傀儡空壳构筑灰色金融网.证券时报.2024年5月
海银财富大清退:爆雷600亿坑惨四万余人,产品涉嫌自融与造假?.网易清流工作室.2023年12月
*题图 | 视觉中国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6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