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降息的消息终于公布了,与外界预期的25个基点不同,这次美联储直接放出“王炸”,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50个基点,降至4.75%至5.00%之间的水平。这也是4年来,美联储首次降息。
可以说,美联储这一决定,将深刻改变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
美国本次降息有何值得注意?
了解本次值得注意的信息之前,我们还是要先关注一下,美联储本次降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降息也就是降低利息,利息的本质是钱的价格,货币的成本。
再说通俗一些,就是企业租用货币的价格,银行不可能平白无故给企业借钱,企业必须要付出一定的租金才可以。
比如说在降息之前,一家企业向银行借100美元,需要用5美元作为租金,假设企业用这笔生意只能赚5,美元,那么将意味着这家企业白干,没有获利空间。
但是如果选择降息,100美元的租金从5美元下调为4美元,使得企业多了1美元的盈利空间,使得企业有了更大的投资动力。
这就是从微观角度来看,降息最明显的效果。。
而美联储降息的动作,相当在全世界广泛范围内进行降低货币租用价格,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美联储本次的降息行为?
其实还是源于美元本身的庞大体量,虽然世界各国在近些年持续进行“去美元化”的相关动作,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元依然是全世界使用度最高的货币,占据近5成的全球货币总交易量,可见其体量之大。
毕竟各国货币都是不同的,卢布、卢比、法郎、比索,各种货币繁杂异常,为了使得经济交换变得更加容易,许多国家都选择美元作为结算手段。
中国如果想继续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就必须和全世界接轨,到全世界进行经贸合作,美元自然是绕不开的主题。
因此,美联储本次降息自然值得我们格外注意。
根据美联储主席罗姆·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来看,本次美联储降息还是以国内生活为抓手,主要目的是稳定美国国内的就业问题和物价问题。
同时鲍威尔也认为,美国自身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从2022年的7%下降为了2.2%,这使得美联储可以通过降息的手段进一步刺激本国国内的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美联储认为,经过了长期的紧缩性政策之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重新调整为扩张性财政政策。
这使得大量存储在美联储内的美元,在瞬间流向到各个市场,势必会造成市场上美元增多,其他货币量不变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元贬值是自然地。
同样,美元的贬值自然会直接抬升其他货币的价值,对于世界各国而言,这将意味着在同样等值的货币情况下,可以换取更多的美元。
同时,随着美国开启降息,将使得许多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受到冲击,由于美元贬值,本国货币升值,导致该国需要用更多的成本才能维持住现有商品的价格,出口的越多,亏损越多,进而使得本国出口贸易受到损失。
而且,与外界预测的25个基点不同,美联储这次直接选择50个基点,这一方面是基于本国经济政策的考量,另一方面则是对哈里斯的助力。
美联储降息加上即将临近的投票日,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刺激美国国内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能保持就业市场的稳定,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哈里斯的选情,可见华尔街方面还是对哈里斯抱有一定信心的。
虽然美联储作为独立的货币调控机构,从法理上讲不会受到政治影响,但是,美联储12个投票人中,认同民主党的占大多数,再加上即将到来的大选,其货币调整政策势必会对选民的情绪产生影响。
因此,美联储本次降息不仅仅是对本国经济的调整,同时也很有可能间接影响到本国大选,同时,美元作为全球的主流货币之一,势必也将对全世界的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本轮降息还有哪些关键信息?
为什么各方如此关注美联储的基点调整?其实原因不仅仅是对世界经济产生的短期影响,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联储此次降息50个基点都意味着世界经济的大洗牌以及新一轮可能到来的经济冲击。
1981年,美联储降息50个基点,一年后,拉美债务危机爆发,1989年,同样是50个基点,日本经济泡沫破裂。
1995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美联储同样是选择在危机爆发前选择降息50个基点。
到了千禧年之后,这种态势依然不减,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50个基点”魔咒似乎始终和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绑定在一起。
因此,今年美联储选择降息50个基点,无疑让市场都感到了危机的到来,因此,尽早做好预防,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我们的损失。
其实,美联储此次降息只是全球“宽松化”的一个缩影,不仅是美国,印尼、英国等国都相继选择下调基准利率,未来全世界走向货币宽松化,已经是必然趋势。
中国现阶段将如何选择应对美国及其其他国家带来的宽松化政策,将对我国未来经济走势产生很大的影响。
可能到来的风险外加全球的宽松化浪潮,可能在一段时间之内为全世界的经济注入庞大的流动性,但是国际市场上始终遵守着“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道理,对于我国这种以出口为导向经济的国家,过度的宽松化合流动性并不意味着好事。
对于我们而言,现阶段的中国依然处在发展期,各种挑战自然不会少,如何平稳行舟才是我们最需要考量的。
我们既要稳住自身发展的同时又要避免可能到来的风险,这既是对我国战略眼光的考验,也是对中国经济韧性的考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5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