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500公里,我们为广西一名4岁的患儿实施了机器人辅助远程阑尾切除手术。两地只有25毫秒的延迟,这个延迟时间我基本上感觉不出来。”近日,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简称“广妇儿”)外科部副主任温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手术的感觉相当不错。
据了解,这是国内首例小儿外科单孔手术机器人5G远程手术,而“挑大梁”的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是由中国团队独立研发和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
经过多年努力,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调动聚合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力量,深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逐步解决了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也逐步实现“大病不出省”的目标,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让老百姓“家门口”看病就医。我们正在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医改世界难题。
应用5G技术,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
广西柳州的4岁小星因患有慢性阑尾炎,长期遭受感染、腹痛的困扰,如不及时处理,病情加重,严重时可能会形成穿孔,甚至危及生命。8月24日上午10点,温哲在广州操控手术机器人机械臂,在距离500公里外的患儿小星肚脐部建立一个直径仅约为2.4厘米的穿刺孔后,置入一支内窥镜和三支手术器械完成了建立通道、分离粘连、清除脓肿及切除阑尾等操作。另一头,广西柳州小儿外科专家密切配合,整个手术顺利完成,小星生命体征始终保持稳定。
之所以这个手术如此受到关注,只因这是国内首例小儿外科单孔手术机器人5G远程手术。“如今遇到罕见病、疑难危重症患儿,在柳州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的救治,不用跨省就医,家庭就医负担会显著减轻。”广妇儿柳州医院副院长丁春光如是说。
2020年9月广妇儿入选“国家队”,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后,便通过紧密高效的合作,辐射带动着整个中南六省(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河南、海南)的儿童健康保健事业的提升,进一步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
像这样5G远程手术、会诊等正在全省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肿瘤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林天歆教授指导下,广州与喀什的专家们一同完成了喀什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林天歆颇有信心地表示,“在全国建立一个5G网络系统,就能实现多点远程机器人手术,这个想法很可能在一年之内就能变成现实。”
建设“国之重器”,多项医疗技术领跑全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信息显示,我国已设置13个类别的国家医学中心,建设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1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并称“双中心”,而“双中心”建设是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国家医学中心更是卫生健康领域的“国之重器”。
在广东,除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也入围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12家高水平医院入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构筑了全省医疗高地的坚实基础。其中,不少医院的研究成果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创的全球“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已被纳入世界器官移植指南。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院士受邀为《柳叶刀》杂志撰写专题研讨,向全球全科医生介绍鼻咽癌的诊疗规范及进展。
正是因为这些高水平医院的发展,不断推动我们关键核心医学技术从“跟跑”到“并跑”,最终达到“领跑”。
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力争弯道超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高水平医院就是要做医教研的“领头羊”。国家卫健委也指出,国家医学中心的职责任务之一是加快临床科研成果转化,推动解决“卡脖子”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肿瘤中心,低剂量螺旋CT加上血液甲基化检测,对于10毫米的肺部疑似病灶,准确判断率达到91%,如果扩展到10毫米以上的病灶,准确率已经达到96%以上。”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何建行教授表示,这个诊断方法可以说基本解决了肺癌早期诊断的问题了。
除了让老百姓“看得上病”,还要“看得好病”。国家卫健委要求,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提高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医、研、企、校以及政府部门的五方联动,在肿瘤、心血管等重大疾病方面力争弯道超车。
文|记者张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1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