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行业概况
1.1 简介
航空装备行业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飞机、航空发动机以及航空设备与系统三大核心领域。这些领域不仅在技术上高度复杂,而且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飞机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交通出行服务的空中运载工具。它们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干线飞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以及特种飞行器等。飞机被誉为“工业之花”,因为它代表了技术的前沿和创新的高峰。它的产业链长且覆盖面广,对于保持国家经济活力、提高公众生活质量、确保国家安全以及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航空发动机是航空装备的核心,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是以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包括涡扇/涡喷发动机、涡轴/涡桨发动机及传动系统、活塞发动机等。航空发动机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而且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更重要的是,它是国家安全和大国地位的重要战略保障。
最后,航空机载系统与设备是飞机的关键组成部分,涉及航空电子、飞行控制和航空机电三大领域。这些系统和设备确保了飞机的安全性、性能和效能,并提高了飞机的舒适性、可靠性和维修性。它们是飞机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的关键,也是提高飞机性能和乘客体验的重要手段。
总之,航空装备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技术密集的行业,它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方面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从飞机到航空发动机,再到航空机载系统与设备,每一个领域都代表了技术的前沿和创新的高峰,共同构成了这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行业发展
中国的航空装备行业发展历程可谓是波澜壮阔。早在1911年,中国就已经踏入了飞机制造领域,仅比莱克兄弟的首次飞行晚了短短8年。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我国航空先驱冯如在1909年就在美国成功驾驶“冯如1号”进行了试飞。这一事实证明,中国在航空领域的起步阶段,并没有落后于国际太多。
然而,由于当时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中国的航空装备制造业在建国之前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状态。尽管有着辉煌的起点,但这一时期的发展却是步履维艰。
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内政局的稳定和国家对航空事业的大力扶持,中国的航空装备行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国家的支持为航空事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其逐步走上正轨。
进入21世纪,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了“世界工厂”。这一地位的确立,得益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航空产业也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国产C919的成功试飞,标志着中国航空装备制造业已经真正跻身于国际尖端领域,展现了中国航空产业的强大实力和无限潜力。
1.3 行业现状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推动下,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202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工业生产与制造业投资加速发展。然而,消费增长势头减弱,供需失衡问题仍需解决。国家通过宏观政策推动供需平衡循环,为航空装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防航空装备的增长与机遇
中国的防务产业在国防支出不断增长的推动下,保持稳步发展。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国防支出为1.58万亿元,同比增长7.2%。2024年,国防支出增长至1.67万亿元,增幅与去年持平。虽然国际安全局势日益复杂,但中国的国防支出增幅依旧适度,并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军事战略在大国竞争中的重要性提升,未来几年国防力量将迎来快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建设将加速,航空装备行业的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尤其是中国加大了对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这为航空装备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新一代军工装备的换代和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相关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增长,对航空装备制造企业的经营业绩形成了有力支撑。
民用航空装备的潜力与市场空间
中国的民用航空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2019~2038年民用飞机市场预测年报》,未来20年全球商用飞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其中将交付45,459架新飞机,市场价值约6.6万亿美元。到2038年,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49,558架,是现有机队的2.1倍。中国市场也将分享这一增长,预计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9,205架50座以上的客机,市场价值约为1.4万亿美元。到2038年,中国机队规模预计将达到10,344架,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民用航空的需求增长为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全球商用飞机交付数量的上升,中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
产业结构与分工
中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稳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该产业链呈现出以整机制造为核心,逐层向下延伸至核心部件集成商、零部件供应商等层级的三层结构。三大主要市场——防务、民用及零部件转包的需求增长,成为拉动中国航空装备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从客户类型来看,中国航空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防务、民用和零部件转包领域。近年来,三大市场需求的同步增长,为航空装备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升级和扩展。
千际投行认为,随着国防支出增加、民用航空需求扩张以及稳定的产业链结构,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正处于稳步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行业前景广阔。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增长与现代化进程,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而民用航空市场的扩展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升级。航空装备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将继续为中国的经济和国防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持。
第二章 产业链、商业模式及政策监管
2.1 产业链
航空装备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高端制造领域,其产业链条长、带动效应强。从原材料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航空装备制造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金属和复合材料制造、高端数控加工设备制造等,而中游则为数控精密加工、钣金成型等航空零部件配套行业,下游则是军民用飞机主机厂和分承制厂。
图 航空装备产业链
首先,航空装备的关键原材料主要为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其中,钛合金、航空钢材和陶瓷基等特殊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尽管中国航空材料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仍存在差距,导致部分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但近年来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已经使得部分航空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开始进军海外市场。
航空装备制造是产业链中的核心环节,主要分为航空部件制造和航空装备整机制造。航空部件制造又可细分为机体、发动机和机载设备三大部分。其中,机体作为航空装备的骨架,发动机则是其动力之源,而机载设备则负责在飞行中的信息处理、传递和控制。这些部件共同构成了航空装备的完整体系,涵盖了军用和民用两大市场。
航空发动机,作为航空装备的心脏,其研发和制造难度极大。与其他航空装备不同,发动机不仅要求有卓越的性能,还必须确保长期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了如中国航发、中航重机等一系列航空发动机的重点生产企业,它们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总体来看,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制造,再到市场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优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拓展,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2 商业模式
航空装备行业,作为全球最为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行业之一,其商业模式的核心围绕生产、采购和销售三大环节展开。以下是对航空装备行业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
生产模式
传统的航空装备生产模式主要基于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线。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规模化和自动化。
集中生产:由于航空装备的复杂性和对精度的高要求,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因此,大多数航空装备企业都选择在特定地点集中生产,以实现规模经济。
标准化流程: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航空装备的生产过程高度标准化。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自动化技术: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化技术在航空装备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采购模式
航空装备的采购模式主要受到其产品复杂性和技术要求的影响。
长期合作:由于航空装备的特殊性,企业通常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模式可以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集中采购: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采购效率,航空装备企业通常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这意味着企业会在特定时间内,对某一类产品或材料进行大规模的采购。
技术合作:鉴于航空装备对材料和部件的特殊要求,企业往往与供应商进行技术合作,共同研发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
销售模式
航空装备的销售模式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定制销售:由于航空装备的复杂性和对性能的高要求,销售过程中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进行定制。这意味着销售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易过程,更多的是一个技术合作和服务的过程。
长周期合同:航空装备的生产周期长,技术更新速度慢,因此销售合同通常是长周期的。这种合同模式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订单和收入。
售后服务:鉴于航空装备的使用寿命长和对维护的高要求,售后服务在销售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企业不仅要提供产品,还要提供长期的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总的来说,航空装备行业的传统商业模式是一个综合生产、采购和销售的复杂体系。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这一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2.3 技术发展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近年来的技术发展显著提升,成为推动国防现代化和民用航空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随着国家对航空工业的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的加速,航空装备的核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该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国防航空技术、民用航空技术及供应链技术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技术发展现状。
国防航空技术的进步
国防航空装备一直是中国技术创新的重心,尤其是在战斗机、无人机和预警机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材料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例如,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在中国军用飞机的发展中尤为重要。随着涡扇发动机的国产化进程加快,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大幅提高,推动了战斗机和运输机的整体作战能力。
此外,隐形技术和超音速飞行技术也在中国国防航空装备的研发中获得了应用。第五代战斗机歼-20的成功研发和部署,不仅标志着中国在隐形战机技术方面的突破,也展现了先进的材料技术和雷达电子系统的成熟度。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样值得关注,尤其是在军事侦察和作战方面,中国已跻身世界领先水平。
民用航空技术的发展
与国防航空相比,中国的民用航空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是中国民用航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C919不仅代表着中国在大型客机制造方面的突破,还展现了国产机体材料、航电系统以及航空动力系统等方面的技术进展。
在民用航空领域,飞机的节能和环保性能正成为研发的重点。中国在新型复合材料的应用上取得了突破,帮助飞机实现更轻的机身结构,降低燃料消耗。此外,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如飞行管理系统和自动驾驶技术,也正在不断升级,以提高民用飞机的安全性和效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民用航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技术创新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和大数据的深入应用,民用航空装备的制造将更加高效和精确,进一步推动行业的技术升级。
供应链技术的提升
中国航空装备制造产业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且高度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在整机制造的集成下,核心部件集成商和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航空材料、精密制造和电子集成领域。3D打印技术和智能制造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航空装备制造过程的效率和精度。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还加速推进供应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生产和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这不仅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也使得航空装备制造企业具备更强的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灵活性。
千际投行认为,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技术发展在国防与民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随着新材料、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将持续提升,推动该行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同时,供应链的智能化和高效化也将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行业的技术进步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也为中国在全球航空产业中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4 政策监管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多个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工信部、国防科工局、装备发展部、民航局是主要的监管机构,而国家发改委、国资委、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也对其进行相关的监管。此外,行业自律组织如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也在行业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政府针对航空装备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其健康、快速的发展。以下是部分重点政策:
军民融合发展:2017年12月,《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旨在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建设体系,为我国打造具有特色的先进国服科技工业体系。
低空飞行服务体系:2018年10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到2030年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系统的全面建设目标,以满足通用航空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新兴产业投资:2020年9月,政府鼓励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特别是在光电子、航空装备领域的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应用。
航空发动机研发: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的技术研发,以及推进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CJ1000的产品研制。
航空装备自主化:2021年8月,《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中,强调了加快航空装备自主研发及产业化的重要性,以及推动专用装备自主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
这些政策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航空装备行业的高度重视,也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强大的政策支持。
第三章 财务、风险及竞争分析
3.1 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财务分析通常通过一系列财务指标来评估行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这些财务指标不仅包括企业的营收和利润,还涉及到更为综合的盈利能力和估值分析。通过这些财务分析,投资者可以对行业整体的健康状况和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合理的判断。
图 航空装备行业财务指标
首先,营业收入及其增速是评估航空装备行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营业收入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行业的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和生产效率等因素。通常来说,航空装备行业的收入增长会受到国家政策、国防支出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当行业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基准经济增速时,意味着行业正处于扩张阶段。此外,营业收入增速也与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开拓能力密切相关。相应地,归母净利润及其增速则能够进一步揭示行业的盈利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归母净利润增速越高,说明行业内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逐渐提高。
毛利率和净利率是衡量航空装备行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毛利率反映的是行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能力,通常与原材料价格、技术含量以及供应链效率密切相关。航空装备行业由于技术门槛高,毛利率通常较为稳定。然而,净利率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税费、财务费用和管理成本等,尤其是大规模国防项目的支出周期和风险都会影响行业的净利率表现。
同时,ROE(净资产收益率)和ROA(总资产收益率)是衡量行业资本运作效率的核心指标。ROE越高,意味着行业内企业的自有资本收益较高,行业对股东的回报能力较强;而ROA则体现了行业内企业对总资产的使用效率。由于航空装备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资产的投入往往较大,因此ROA的表现可以揭示行业在资本配置和资产管理方面的水平。
图 航空装备行业行业表现
在概念表现上,航空装备行业通常与沪深300等市场基准指数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行业与沪深300的涨跌幅及成交金额,可以看出行业的市场表现是否优于大盘。若行业的涨幅明显高于沪深300指数,则表明市场对航空装备行业的信心增强,行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而成交金额的变化则能够反映市场对行业的关注度和流动性,成交金额越大,说明市场资金对该行业的配置力度越强。
图 航空装备行业行业估值
估值分析是财务分析中的另一重要部分。PE(市盈率)- TTM和PB(市净率)- MRQ是衡量行业估值水平的两个核心指标。PE-TTM反映的是行业当前的盈利能力与股价的关系,PB-MRQ则体现了行业资产的市场定价水平。当PE-TTM较低时,意味着行业估值较低,具有一定的投资吸引力;反之,当PE-TTM较高时,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加谨慎。PB-MRQ则通过企业的净资产衡量行业的市场溢价水平,较高的PB值通常意味着市场对行业的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
图 航空装备行业 PE/PB Band
此外,PE/PB Band(估值区间)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行业的历史估值水平和当前估值的合理性。通过观察PE-TTM和PB-MRQ的历史区间波动,投资者可以判断当前估值是否处于历史高位或低位,以此帮助做出更为合理的投资决策。航空装备行业由于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通常估值会有较大波动,因此对估值区间的分析至关重要。
图 航空装备行业估值盈利分析
另外,估值盈利分析通过数据的分解来评估行业的整体表现。估值贡献和盈利贡献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行业的股价涨跌幅中,究竟是由估值上升还是盈利增长推动的。对数涨跌幅则可以量化行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市场表现,帮助投资者进一步厘清行业的估值驱动因素。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企业价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红利折现模型、股权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无杠杆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净资产价值法、经济增加值折现模型、调整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账面价值法、清算价值法、成本重置法、实物期权、LTV/CAC(客户终身价值/客户获得成本)、P/GMV、P/C(customer)、梅特卡夫估值模型、PEV等。
千际投行认为,通过综合营业收入、净利润、毛利率、ROE、ROA等财务指标的分析,以及概念表现、估值水平和盈利贡献的对比,投资者可以对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财务状况有更为全面的理解。这些分析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持,也为投资者在决策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3.2 驱动因子
航空装备行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背后的驱动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点:
国家战略支持
航空装备不仅代表着国家的先进技术,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旨在引导国产航空装备向产业化、商业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同时,国家也大力推进航空装备行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技术进步与国产替代
在军机领域,我国已经实现了从歼击机到预警机的全系列国产化。尤其是歼20、运20等大国重器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军用航空装备已经进入了“20时代”。在民用客机领域,ARJ21-700已经实现了批量投入商业运营,而C919和CR929也在逐步推进中,显示出我国在大型客机研制领域的强大实力。
发动机技术的突破
航空发动机作为航空装备的心脏,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航空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例如,“太行”发动机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航空发动机从中等推力到大推力、从涡喷到涡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三大跨越。此外,“玉龙”涡轴发动机和CJ1000A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成功,也为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3 行业风险分析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虽然在近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系列风险。这些风险不仅源自行业自身的特性,也与国际环境和市场因素密切相关。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为行业内企业制定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表 常见行业风险因子
首先,技术依赖与自主创新不足的风险是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首要挑战。尽管行业已经在部分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尤其是在军用航空装备和国产大飞机等方面,但在高端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系统及材料技术等关键领域,仍存在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航空装备是一个高技术门槛的行业,核心技术的缺失可能使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旦国际供应链中断或技术封锁加强,中国企业可能无法快速替代关键零部件或技术,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加快自主研发、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其次,市场需求波动风险也是该行业需要重点应对的因素之一。航空装备行业的主要市场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部分。军用市场受国家国防预算和政策导向的影响较大,而民用市场则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航空市场需求的波动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对民用航空市场需求产生了显著冲击,导致航空公司削减新飞机采购订单,这对航空装备制造企业的订单和收入产生了负面影响。虽然中国的民用航空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不确定的国际经济环境、航空业复苏速度的差异以及市场需求波动,可能使行业企业面临订单不稳定的风险。
国际竞争加剧的风险是中国航空装备企业不可忽视的另一个重要挑战。尽管中国在航空装备制造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全球市场中,波音、空客等国际巨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在技术水平、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市场份额等方面,仍需与这些国际巨头展开激烈的竞争。此外,随着更多新兴市场国家加大对航空工业的投资和研发,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航空装备企业不仅要面对国际巨头的压力,还需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特别是在民用航空装备市场中的竞争。
此外,政策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航空装备行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家政策的支持,尤其是在国防装备采购和大型民用飞机项目上,政府的政策导向对行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然而,政策的变化带来的风险也是存在的。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出现调整,或在国防支出上不再保持当前的增长态势,航空装备行业的需求可能会受到抑制。此外,行业的政策风险还涉及到环保要求、国际贸易政策以及出口管制等。尤其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如贸易摩擦升级或出口管制加剧,可能限制中国航空装备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或获得关键技术资源。
最后,供应链风险是影响航空装备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航空装备制造涉及大量高精度零部件和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体系。近年来,国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运输延迟、零部件短缺等问题频发,这对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生产和交付构成了潜在风险。特别是在全球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等背景下,供应链的稳定性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如何建立更加稳固和可控的供应链,减少对单一供应商或国家的依赖,已成为行业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千际投行认为,中国航空装备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技术依赖、市场需求波动、国际竞争、政策变化及供应链风险等多方面挑战。未来,行业内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来降低风险,确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和政策环境的调整,将有助于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稳健的增长。
3.4 竞争分析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崭露头角,凭借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其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可以从供应商议价能力、买方议价能力、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和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程度五个方面分析该行业的竞争态势。
首先,供应商议价能力在航空装备行业中较为复杂。该行业高度依赖专业技术和高精度的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和关键原材料的供应商往往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和新型复合材料等领域的供应商掌握着关键技术,提供高技术含量产品,因此对航空装备制造商构成了较高的议价压力。由于中国在部分高端技术上仍需依赖国外供应商,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同时,国内零部件供应链的逐步完善和技术自主化的推进,也在逐渐削弱核心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其次,买方议价能力在中国航空装备行业呈现双重特性。该行业的主要买方包括国家国防部门、大型民用航空公司和国际转包商等,这些买方的集中度较高,尤其是在国防和民用航空领域,政府主导的采购体系和大型航空公司占据了行业需求的主导地位,因此其议价能力较强。然而,随着民用航空市场的扩大以及国际航空市场的逐步开放,买方的选择增多,议价能力逐步分化。对于创新性强、技术领先的航空装备企业来说,买方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在航空装备行业较低。由于航空装备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极高。新进入者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大量资本投入,还需要获得政府认证和国际市场准入的资格。因此,新进入者的威胁较为有限。此外,行业内现有企业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研发体系,拥有长期积累的市场经验和技术优势,进一步降低了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在航空装备行业中相对较低。航空装备的高技术壁垒和特定功能需求使得替代产品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大规模应用。例如,在军用航空领域,战斗机、无人机等高端装备几乎没有直接替代品,而在民用航空领域,大型商用飞机和公务机的需求也难以被其他运输方式完全替代。尽管新兴技术,如高超音速飞行器和无人驾驶飞机等有潜力在未来成为部分航空装备的替代品,但这些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形成显著的威胁。
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程度是影响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竞争态势的核心因素。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内外企业的市场争夺上。国内企业在国防装备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企业间的竞争较为有限。然而,在民用航空市场,国内企业与国际航空巨头,如波音和空客,形成了较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国内航空装备企业在技术积累、市场拓展和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与国际巨头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竞争压力较大。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的逐步商业化,中国航空装备企业在民用市场的竞争力正在增强,但行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仍十分激烈。
千际投行认为,通过对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可以看出该行业的竞争格局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供应商和买方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高,潜在进入者和替代品的威胁较小,而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则决定了行业的整体态势。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但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3.5 主要上市企业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汇聚了众多优秀的企业,它们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着卓越的表现。以下是其中的几家代表性企业:
航发动力[600893.SH]:作为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佼佼者,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含衍生产品)的制造、销售及维修。此外,公司还涉足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出口转包生产和非航空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凭借其卓越的企业文化和创新能力,航发动力荣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和“企业文化创新先进单位”等荣誉。
中航沈飞[600760.SH]: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防务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主营业务为航空产品制造,尤其以航空防务装备为核心产品。作为集科研、生产、试验、试飞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中航沈飞在航空防务装备领域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我国航空防务装备的主要研制基地。
中航光电[002179.SZ]: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可靠光、电、流体连接器及相关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提供的系统互连技术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防务领域,以及通讯与数据传输、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消费类电子等多个民用高端制造领域。其主要产品如电连接器、光器件、线缆组件等,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市场地位。
图 A股主要公司
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上有着出色的表现,也在国际市场上展现了中国航空装备行业的强大实力和影响力。
第四章 未来展望
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受到多重因素的推动。首先,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为该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对国防现代化和航空工业的投入,“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强航空装备技术的自主研发,提升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国家层面将继续推动航空装备行业的升级与转型,尤其是在国防航空装备领域,行业内企业将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
其次,民用航空市场的扩展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国内外航空需求的不断增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的民用航空市场有望快速扩张。根据相关预测,到2038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超过9,000架50座以上的客机,市场价值达1.4万亿美元。这不仅为中国航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民用航空技术的创新和生产能力提升提供了动力。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在大型商用飞机领域的逐步突破,未来,国产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并逐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航空装备行业的技术创新也将在未来发挥关键作用。随着航空电子设备、智能制造、复合材料等技术的进步,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有望在未来实现更高效、更精密的生产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航空装备的质量和性能,还将推动中国在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新技术的应用,如无人机技术、先进材料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将成为推动航空装备行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引擎。
然而,行业在未来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技术壁垒仍然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中国在技术自主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高端航空发动机等领域,仍依赖部分国外供应商,这可能对行业的长期发展产生影响。此外,国际竞争的加剧,特别是与波音、空客等全球航空巨头的竞争,也将要求中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市场拓展能力。
千际投行认为,中国航空装备行业未来将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多重驱动下,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虽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行业的整体前景依然向好,预计在国防和民用领域均将实现更大突破,并逐步增强在全球航空产业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