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代睿
受到社会关注的全国碳市场扩围工作迈出标志性的一步。9月9日,封面新闻记者从生态环境部网站了解到,日前,生态环境部就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介绍,生态环境部围绕扩围工作,采用企业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综合考虑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产业发展情况、减污降碳贡献、数据质量基础、应对国际碳壁垒等因素,对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等重点行业纳入碳市场的成熟程度进行全面评估,科学确定了各行业纳入市场的时间表、路线图。根据评估结果,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行业基础条件成熟,可从2024年度起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届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
工作目标提出启动实施(2024—2026年)和深化完善(2027年—)两个阶段,积极稳妥推进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并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实施重点排放单位名录管理部分提出了确定管控范围、确定重点排放单位、做好系统开户等3项重点任务,对名录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关于覆盖范围,在门槛方面,综合考虑管理成本、行业降碳路径等因素,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与发电行业相同,仍为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在管控气体种类方面,考虑到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结合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特点,发电、水泥、钢铁的管控气体为二氧化碳,电解铝行业的管控气体为二氧化碳、四氟化碳(CF4)、六氟化二碳(C2F6)。在排放范围方面,考虑到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对接,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均仅管控因使用化石能源等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此前,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在2024年中国碳市场大会期间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选择发电行业为突破口,2021年7月正式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2019-2020,2021-2022),并进入第三个履约周期。目前,市场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纳入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决定》指出,要构建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制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夏应显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中国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这八个行业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75%左右。
“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将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夏应显表示,生态环境部将完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功能,加强新纳入行业的能力建设,保障全国碳市场平稳、有序扩围,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8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