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投职业经理朱忠远终攒“资本局”, 映恩生物“催熟”IPO

老虎财经2024-09-07 21:20:43  87

导语:有着ADC“最强黑马”之称的映恩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作为昔日的投资圈人士,映恩生物创始人朱忠远拉来了一众投资人,包括老友药明系、6D等。在好友的帮助下,成立仅4年的映恩生物冲击IPO。不过,为市场诟病的是,众星捧月的映恩生物至今尚未盈利,而作为创始人的朱忠远却拿着高薪。

正文:

从投资圈转型创业圈,短短五年时间朱忠远或将收获了一个IPO。

9月6日,据证监会发文,映恩生物拟香港IPO已获证监会接收材料。据港交所8月26日披露,映恩生物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摩根士丹利、杰弗瑞、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据悉,映恩生物是一家创新药公司,成立于2019年,主要为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研发新一代ADC(抗体偶联药物)创新药物,目前有12条ADC管线,尚无产品获批上市,6条管线进入临床阶段。

短短五年时间,映恩生物已将部分管线推至临床后期并寻求上市,公司可以说是成长“神速”。

而更引人注意的是,映恩生物的创始人朱忠远虽有生物医药背景,但并非科研出身,曾在投资圈“摸爬滚打”多年。也正是朱忠远多年积攒起来的人脉网,让映恩生物有了源源不断的“弹药”,其中药明系对其有着诸多助力,而在多方资本的加持下,映恩生物迅速被催熟。

不过,资本热捧的映恩生物仍未盈利,2022年到2023年亏超7亿元,而作为创始人的朱忠远却在同期内拿到2672.7万元的高薪。

老朋友“攒局”

投资人变创始人的背后,离不开朱忠远背后的人脉。

在创立映恩生物前,朱忠远常年混迹于投资圈。资料显示,曾任6 Dimensions Capital(通和毓承)及Wuxi Healthcare Ventures的合伙人,以及在Mingxin Capital、SIG Asia Investment Fund(海纳亚洲基金、Greenwoods Investment(景林投资)及HighLight Capital等投资机构任高管。

在投资圈的职业生涯中,朱忠远投资或孵化过凤凰医疗、基石药业、荣昌生物、甘李药业、华大基因等生物技术公司。此外,他还曾在华润医疗控股有限公司、基石药业担任董事。

不过,在投资领域风生水起的朱忠远却在2019年华丽转身,选择创业成立了映恩生物。

如今,短短5年时间,映恩生物开始冲击IPO,在市场上赚足了眼球。

回顾映恩生物的发展历程,朱忠远曾经的“好友们”为这家公司提供了不少弹药。

映恩生物成立的次年4月,就迎来了种子轮融资。6D Capital、6D Affiliates(统称6D)合计出资200万美元,APHN、King Star Med也参与了此轮融资。增资完成后,朱忠远、6D、APHN、King Star Med分别持有映恩生物50%、30.78%、11.54%及7.69%的股份。

根据药明生物2022年6月下旬微信公众号内容显示,朱忠远曾是通和毓承和毓承资本的合伙人。

而药明系同样也是映恩生物投资人之一,且与朱忠远十分熟稔。

在映恩生物的A轮融资中,WuXi Venture大手笔投资400万美元。APHN、King Star Med继续增资,Golden Sword则新加入,三者向映恩生物合计增资1850万美元。

招股书显示,WuXi Venture是药明生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通和毓承是由通和资本与毓承资本合并而来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其中,毓承资本是由原药明康德风险投资部门独立而来,据药明康德年报,李革目前仍担任6 DIMENSIONS CAPITAL GP, LLC、DIMENSIONS CAPITAL LIMI,TED 的董事。

而两度参与映恩生物的King Star Med与药明系颇有关联。招股书显示,King Star Med的实控人为林向红,林向红目前是纽尔利投资的董事长,药明康德同样为纽尔利投资的合伙人之一。同时,林向红曾任元禾控股董事长,元禾控股则通过中新创投参与了映恩生物B轮融资。

此外,映恩生物B轮以及B+轮投资方,则多与泰格医药相熟。

具体来看,B轮融资中,WuXi Venture再次参与其中,其他投资者包括,礼来亚洲基金旗下的LAV USD和Orchids、Green Pine、上海楹伽、华盖人民币、中新创投。其中,LAV USDh“豪掷”1500万美元。

七晟医药、泰鲲、阿斯利康中金基金、七匹狼集团旗下的晟联以及天力士国际资本则参与了B+轮融资,共增资3000万美元。

其中,阿斯利康中金基金、泰鲲、华盖人民币以及上海楹伽均与泰格医药关联度颇深,而泰格医药在多个投资标的上与药明系保持一致。

招股书显示,泰鲲的有限合伙人为杭州泰鲲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最大的出资人为泰格医药,持份额为49%。

企查查显示,无锡阿斯利康中金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合伙人中,泰格医药旗下平台赫然在列,持有份额为2.2134%。

华盖人民币由华盖资本控制,后者旗下的华盖医疗投资是华盖信诚医疗健康投资成都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GP,从这家合伙企业的持有人看,泰格医药、天士力持有1.2771%的份额。

此外,上海楹伽GP为厦门楹联健康产业合伙企业,后者由楹联健康控制,而泰格医药和楹联健康共同投资了多家公司,如铨融医药、澎立生物、朗合医疗。

综上,朱忠远的“人脉网”为映恩生物吸引来了众多投资人,IPO前,映恩生物共经历4轮融资,合计融资金额达1.38亿美元。公司的投后估值(全面摊薄)也由1450万美元上升至2.7亿美元。

亟待收获的资方

人脉的力量固然强大,朱忠远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招股书显示,这些投资者获得的股份有不少是可转换优先股。这些可转换优先股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截至2024年3月末为22.94亿元。这也直接影响了映恩生物的负债情况,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总负债为28.2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总额为27.58亿元。同期,公司的总资产为17.44亿元,现金及其等价物为13.3亿元。

此外,这些投资者还与映恩生物签署了对赌条款,约定赎回权在映恩生物递表时已即时终止,但若公司撤回IPO申请、IPO失败以及递表后18个月届满时,赎回权可再次行使。资本已在等待收获期,这或许也是此次映恩生物冲击港股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对股东“有个交代”,另一方面,此次IPO朱忠远也有自己的打算。

需要注意的是,经历了上文提到的数次融资后,大批资金涌入,朱忠远已不是映恩生物的第一大股东。

最新股权结构显示,LAV USD、Orchids分别持股16.55%、5.52%,其中LAV USD是映恩生物的第一大股东;其次为King Star Med,持有公司13.22%股份;而朱忠远通过其控股的公司持有9.54%股份,是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此外,上海楹伽持股9.38%,接近朱忠远的持股比例;WuXi Venture、6D分别持股6.12%、5.87%,其他投资者持股33.80%。

朱忠远似乎有意在IPO前拿回自己的第一大股东之位。

招股书显示,IPO前映恩生物有一份股权激励计划,计划发行股份总数最高不得超过2228.76万股。截至最后可行日期,映恩生物已向合共84名合资格授予对象授予购股权,包括3名董事、7名高管以及74名公司雇员及外部顾问。

其中,朱忠远拿到862.22万股股份,对应股权比例为12.66%;执行董事张韶壬、司文分别获得39.25万股、24.38万股股份,分别对应0.58%、0.36%股权。

激励计划完成后,朱忠远的总持股比例将上升至22.2%,恰好超过礼来亚洲基金旗下两家机构目前共持有的22.07%股权。

此外,朱忠远还在映恩生物拿着高薪,2022-2023年朱忠远薪资分别为818.3万元、1854.4万元,合计2672.7万元。

未盈利的ADC“黑马”

被资本热捧的映恩生物如今并未盈利。

招股书显示,映恩生物成立于2019年,目前公司有四大ADC技术平台,包括DITAC,以及新一代的双抗ADC技术平台DIBAC,新毒素ADC技术平台DUPAC,自免ADC技术平台DIMAC等。

依托技术平台,目前映恩生物已经建立起12条ADC管线,其中6条管线进入临床阶段,两款新一代双特异性ADC(“BsADC”)及一款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DC(“自免ADC”)预计将于2024年至2026年进入临床阶段。

业绩方面,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3月(简称“报告期”),映恩生物分别确认收入160万元、17.87亿元、6.41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映恩生物目前并无药品商业化,其收入均来自对外许可及合作协议。核心产品之一DB-1311的单抗是由映恩生物自药明生物引进而来。据悉,2022年5月26日,映恩生物与药明生物间接全资附属公司WuXi Biologics订立许可协议,获得了B7-H3抗体。

此外,与BioNTech的授权合作带来21.22亿元人民币收入,与客户A的授权合作带来2.85亿元收入。也就是说映恩生物目前已经确认收入的授权款项已达24亿元。

招股书显示,映恩生物先后与BioNTech(百欧恩泰)、百济神州等达成数笔BD(商务拓展)交易,交易总价值超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0亿元。

目前来看,虽然BD交易贡献了不少收入,但由于药物尚未商业化,研发投入较多,映恩生物依然入不敷出。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40亿元、5.59亿元、3.11亿元。同期分别亏损3.89亿元、3.58亿元、6594.2万元。

作为当前肿瘤治疗最热门的领域之一,ADC吸引了大量医药公司的投资和关注。不过,在创新药领域,ADC起步相对较晚,目前获批上市的药物并不多。据医药魔方数据库,截至2024年1月,全球有多达324个进入临床阶段的ADC项目,其中大部分处于临床早期,仍处于I期早期临床的有187个,占比高达58%。

ADC技术平台竞争激烈,能否脱颖而出还要看映恩生物后续研发实力和市场表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8490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