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朝九晚五”, 探究下古代上朝的那些事

石聊古事2024-04-03 13:05:00  154

对于现代打工人来说,最痛苦的事情不外乎早起赶车、上班打卡了。有时候明明早起了,却还是在迟到的边缘徘徊。有人忍不住想,是不是回到古代就不用上班打卡了。可惜的是,古人也要上班。对于古代官员来说,还有个官场大事,那就是上朝。那么,古代官员上朝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古代上朝的那些事。

虽然影视剧中的上朝看起来就像是现在每天的上班打卡、开会一样,但其实并非如此。上朝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不过由于过于久远,详细的制度已不可考。现有的史料记载中,周天子举行上朝的地点并不在宫殿中,而是在宗庙里,并且也不称其为上朝而是“听朔”。每月朔日,也就是初一那一天,周天子先和大臣们在宗庙中举行祭祀,然后在宗庙中听取诸侯的政见,一起决定未来的国家大事。因为这个流程从头到尾都在宗庙中举行,所以也有“朝庙”之称。

如果正逢每年的季冬,也就是12月的时候,会在听朔前把明年的历书发给诸侯,这个过程叫告朔。这里的历书是古人推演历法、观察天象后所写的未来一年的生活指导手册,有点像现在人们口中的黄历。但是,后来朝的地点发生了变化。据《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赵国的武陵王把朝的地点选在了信宫。《史记·高祖本纪》中也有“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 ”的记载。从这时开始,帝王基本不会再去宗庙中上朝了,并且古代上朝也并不是每天必备的事情。

朝会分为大朝和常朝。大朝是指在特殊的日子或者大庆之日,帝王接受群臣的朝贺,属于礼节庆贺的朝会。常朝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帝王平时召见文武百官,处理政务的日常公务朝会。两汉时期,大朝只在新年的第一天早晨举行,沿用的是秦历的岁首,所以举办大朝的时间为十月份的第一天。等到公元前104年,西汉采用了太初历,以正月第一天为岁首,大朝的时间也随之更改。唐宋时期,增添了五月初一和黄帝的诞辰、千秋节这三日举办大朝。明清时期的大臣又把五月初一这一日踢出了大朝的行列。

常朝则起源于公元前68年,汉宣帝亲理国政时的每五天一朝,并沿用至后代,但是有些朝代会稍有变化。唐初时帝王每月朔望两日,也就是初一和十五,会在太极殿召见群臣,文武百官在九品以上的这两日必须要上朝打卡。除这两日外其余的日子,帝王会在两仪殿进行朝会召见,文官五品以上和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需要每日上朝打卡,所以也称其为“嘴参官”。除此之外,还有三日一朝的,因为每月需要九次上朝,所以称为“九参官”;同理,五日一朝称为“六参官”。当然,其他的一些官员按照品级高下,还有不同的上朝规定。贞观十三年的时候,因为当时正处于唐朝的鼎盛时期,所以天下太平、政事较少,所以常朝改为了三日一朝,而后又改为五日一朝。而宋朝时期出现了官员分批上朝的情况,这主要是宋朝的帝王希望加强中央集权,把官员细分为记录官和差遣官等不同类别,使官员的数量成倍增加。不分批上朝的话,估计整个大殿都要塞满了。

进入明朝之后,明太祖朱元璋首创了御门听政的朝会制度,也就是帝王不在宫殿内接受朝拜,而是在当时的奉天门举行,和大臣们一起在室外讨论政事。这一举措也使得帝王可以和许多品级不高的大臣们直接沟通,不再需要位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进行传话,加强了皇权、削弱相权,最终罢中书省、废丞相,帝王直接管理六部。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御门听政的影响,所以清朝选用十日一朝的方案,并坚持在乾清门举行御门听政。直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后,御门听政不再举行朝会,也改在了养心殿举行。

别看上朝的制度已经很复杂了,其实上朝的礼仪更繁杂。西周非常重视礼仪,所以诸侯朝见天子的时候,必须要沐浴之后才能觐见。所以西周时期,诸侯在宗庙听朔前,一定要先洗澡才可以。同时,西周使用的是二十时辰制。按照《诗经》中“鸡既鸣矣,朝既盈矣”的鸡鸣之时,在西周被定型为卯时,也就是上朝时间为现在的清晨5点到7点,后续的各朝大都将卯时定为上朝时间。一般为了避免谏官们挑错弹劾,大臣们往往会在5点之前就到达朝会地点,提前等候,避免上朝迟到。而这意味着很有可能凌晨3点,大臣们就要起床准备上班打卡,从洗漱、穿着到坐轿后步行,在夜色中风尘仆仆才能准时赶到,大有现在卡点打卡踏入办公室的感觉,只不过大臣们是真的起得比鸡早。

而且,同现代一样,无故上朝迟到或者没有上朝,就需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比如扣除一个季度的俸禄,甚至在《唐律疏议》中,无故不上朝的官员,缺勤一天就要吃20小板。在此基础上,每满3天就加一等,缺勤满25天就会被杖则100大板。要是依然顽固不改,累计到35天,就会被判处徒刑一年。当然,也有很人性化的帝王。比如明朝上朝的时间一直固定在凌晨5点,而清朝的时候,原本春夏两季御门听政会在卯正,也就是凌晨6点举行,秋冬两季则在辰初,也就是早上7点举行。公元1682年的时候,康熙就非常人性化地全部推后了一个小时,春夏7点上朝,秋冬8点上朝。看似可以多睡一个小时了,不用变成熬夜冠军,凌晨3点起来嗨了,但其实大臣们还是苦不堪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康熙就住在乾清宫,上朝也就那么几步路就到了。大臣们则要从宫外赶来,并且皇宫内不能乘轿、骑马,大臣们必须步行才能到达上朝的乾清门。也就是说,大臣们要步行从前门出发,穿过天安门、太和门和午门,一共走大约2.2公里。再加上康熙和雍正两位勤政君王要求日日上朝,大臣们就得每日这样被迫晨练一遭。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的要求。在两汉时期,帝王会对丞相以礼相待,丞相觐见帝王时,帝王还要起身以示回礼,并赐丞相坐。大臣们也可以在身下垫上垫子,跪坐在垫子上。而且在大朝这种全国最隆重的朝会活动的时候,帝王会赐给大臣们羹饭,大臣们也同样可以席地而坐,吃着美味的羹饭,听着欢乐的宫廷音乐,众人一起度过热闹的新年第一天。隋唐时期,大臣们上朝会有一个叫“杌子”的凳子,可以坐在上面进行朝会。而宋元的官员上朝都必须站着议事,明清时期甚至连站也不行了,必须要跪着参加,并且明清时期的大臣们在大朝时还必须三次跪地高呼:“第一次为‘万岁’,第二次为‘万岁’,第三次为‘万万岁’”。这也是影视剧频繁出现的“万岁万岁万万岁”的由来。所以,清朝的大臣们上朝时会给自己佩戴一个特制的护膝,以缓解跪地时间太长引起的不适。

这么多礼仪约束下,有的人或许会问:“万一大臣们上朝时想上厕所怎么办?”古人上朝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纠察御史的监视,所以如果上朝时突然想上厕所,是万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举手致歉之后狂奔而出前往茅厕的。这是失仪,也是对帝王的不敬。但是人有三急,要是真发生了,也是控制不住的。所以,古人们思前想后,解决一件事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避免它发生。所以,一般的官员在上朝前尽量保持空腹,不喝水也不进食,减少体内的水分,这样就会尽可能避免上厕所的情况出现。家庭富裕一些的大臣则会在所坐的轿子中配备一个木质的马桶,这样就可以在上朝前解决一下个人生理问题了,也不至于空着肚子挨饿。还有一种方案就是传说级别的了,据说金丝楠木上有一种鸟,用雌鸟的口水滴在最坚硬的檀木上,檀木会被腐蚀成硬币大小的木块。把这一小块极为珍贵的木头含在口中,藏在牙齿后就能避免内急。当然,真实性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想想古人上朝如此繁冗,显然现代社会的打卡上班要幸福得多,起码不会因为上班迟到挨板子。如果有的小伙伴还是苦恼自己在迟到的边缘试探的话,不妨想想古人,再早起10分钟试试看。毕竟我们上班不需要像古人一样凌晨3点就起床,多定几个闹钟一定能做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816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