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唱腔铿锵酣畅,动作行云流水;台下观众如痴如醉,出彩处声声叫好……在吉林省吉林市,这是一幅寻常景象。
退休市民张岚岚,出生于京剧家庭,母亲唱京剧,父亲是剧团乐手。她本人曾是吉林市原京剧团的演员,转业后也没放下京剧。近日,她接连参加了两场吉林市京剧艺术月活动票友大赛,自认为发挥得还不错,“应该能评得上‘十大名票’!”张岚岚说,这既是一次艺术展示,也是对自己多年来学京剧、唱京剧的一个肯定。
华娱艺迪艺术中心负责人梁文迪张罗起吉林市一家京剧艺术培训机构,指导老师基本是吉林市原京剧团的演员。1000平方米的教学场地,设有小剧场1处,大、小排练室各2个,数十名学员以小学生为主,个别学员甚至一直学到高中毕业,直至考上大学。
今年,这里的一名学员考上了复旦大学。“因为爷爷曾是一名京剧演员,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考过了京剧专业9级,在备战高考时,把唱戏作为一种调剂。”梁文迪说,20多名学员从这里走上了京剧专业学习路线,考入北京、上海等地专业戏曲院校。
吉林市百年老店新兴园每到周末便京剧票友云集,吃饺子、听京戏,高兴了登台唱念做打过把瘾,颇为快活。
吉林人爱京剧,还得从一家京剧科班说起。
1904年,酷爱京剧的吉林商人牛子厚在吉林市出资创办了我国京剧史上著名的京剧科班喜(富)连成社,打破了戏曲界长久以来的“师傅传徒弟”模式,开始以新式科班制培养人才。时局艰困、京剧式微,喜(富)连成科班坚持办学40多年,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等众多京剧大师入班受教,数百名京剧人才受业走出,多种京剧艺术流派孕育光大。由此,吉林市有了“京剧第二故乡”的美誉。
今年是喜(富)连成社创办120周年,吉林市近期举办了京剧艺术月活动,邀约京剧名家及各地票友汇聚江城,《状元媒》《大唐贵妃》等传统经典选段以及《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现代京剧选段一次次唱响。
京剧传承离不开青春血液的加入,一代代爱京剧的人用拳拳之心默默滴灌“新苗”。“拥有京剧协会3个、京剧票房17个、京剧培训班3个、京剧培训学校2所的吉林市,弘扬京剧文化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最近揭牌成立的吉林市京剧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章巍说。
京韵操进幼儿园、戏曲(京剧)进校园、京剧节目进景区(商圈)、京剧展演进场馆,“京剧+旅游”“京剧+美食”……越来越多人正在北国江城感受国粹的魅力。一板一腔,韵味无穷;一招一式,魅力无限。 (作者:马洪超 来源:经济日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78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