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中国10年的证据! 俄军导弹新玩法, 却是我们早已淘汰的做法?

排头档案2024-09-03 16:20:02  132

仍在持续中的俄乌冲突显示出了相当程度的“两极化”色彩,一方面,通过对无人机和自杀式无人艇等无人装备的海量运用,这场大规模军事冲突已经让世人看到了未来战争的端倪和发展趋势;但另一方面,交战双方的阵地战和堑壕战也很有几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古老味道。直到未来某天俄乌冲突濒临结束之时,这种“土洋结合”恐都会始终存在。如今,俄军的一项“新战法”让这种“土洋结合”的风格又加深了不少。

即将吊装到发射车上的“伊斯坎德尔”导弹

据俄罗斯前线军事媒体记者报道称,部分俄罗斯陆军炮兵旅开始配备“伊斯坎德尔”近程战术弹道导弹,这是一种“新颖的战法”。我们知道,以往此类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均属于俄军独立编制的陆军战术导弹旅,受集团军一级的指挥部直接指挥,负责打击300~500公里距离上的敌方地面纵深重点目标。但如今,俄军相当于是将“伊斯坎德尔”导弹下放到了陆军炮兵旅中,可由级别远低于集团军的旅级炮兵部队独立决策和运用该型导弹

“伊斯坎德尔”导弹原属于独立战术导弹旅

此举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减少中间环节”。在此前的战法中,当俄军一线部队或侦察部队发现敌纵深重点目标后,需要向前线指挥部通报目标性质和位置,由前线指挥部评估是否可用“伊斯坎德尔”导弹实施打击。若前线指挥部认为值得动用“伊斯坎德尔”,那就需要向更高级别的指挥官进行汇报,直至层层汇报到集团军指挥部。若集团军指挥部也认为可使用“伊斯坎德尔”,其就会向战术导弹旅传递目标信息并下达发射命令,然后战术导弹旅接令并发射导弹。

乌军屡屡以“海马斯”打击俄军

而在局势瞬息万变的战场上,这一系列繁琐的中间环节显然很容易贻误战机,尤其不适合打击某些高价值且高时敏性目标,如对俄军屡屡造成沉重打击的美制“海马斯”轮式高机动多管火箭炮。待俄军走完这一套发射导弹前的流程后,“海马斯”很可能早就完成对俄军阵地的弹药倾泻并跑得远远的了。或许正因如此,俄军才想出了将“伊斯坎德尔”导弹下放到陆军炮兵旅,以便由旅级炮兵部队更加灵活机动地使用这款装备的所谓“新战法”。

中国“东风-11”系列近程战术导弹

平心而论,仅从效果来说,此举确实能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大大提升俄军的火力打击效率。但仔细想一想,这不是和解放军于21世纪初期到2015年前后的“把二炮部队的‘东风-11’战术导弹下放到陆军师级炮兵部队”的做法如出一辙吗?在解放军这里,“东风-11”配属于陆军炮兵部队的时间并不长,我们在约10年前就停止了这种做法。诚然,将近程战术导弹直接配属于陆军炮兵部队的做法,的确能减少命令体系内的各项流程,尤其是让当年的陆军无需再以“近乎跨军种的方式”向二炮部队寻求帮助。

“东风-11”曾短暂配属于陆军

但部队很快就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此类精密复杂的战术弹道导弹并不适合直接配发作战条件相对恶劣的陆军野战部队,装备的维护保养需求和成本都大大提升,妥善率有所下降。而伴随着二炮部队成为独立军种,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成立后,“东风-11”也很快就从陆军炮兵部队中撤装并重回火箭军部队装备序列,妥善率才得以重新回升。当然,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解放军陆军炮兵部队开始陆续换装射程远、自动化程度高、命中精度高、更为廉价且更适应恶劣作战环境的国产大口径精确制导多管火箭炮。

国产PCL-191远程多管火箭炮

以PCL-191多管火箭炮为例,其已可发射带有双锥体构型、可能具备高超音速飞行能力且射程高达500公里的新一代国产精确制导火箭弹,在作战效能方面丝毫不输传统的近程战术导弹,还在采购和维护成本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战时此类多管火箭炮既可由战区集团军指挥部统一指挥,也可下放到师级或旅级部队内直接使用,真正实现高效率的“接令即射”。如此就不难看出,俄军把“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直接配属炮兵部队的做法,相当于是把解放军约10年前淘汰的“玩法”给捡了起来。从“软件”的角度来说,这显示出俄军的命令体系过于繁冗所导致的效率不高;而从“硬件”的角度来说,这暴露出俄军缺乏可用的先进且低成本的远程精确制导火箭弹

俄军暴露出了太多的不足

说不定待这场俄乌冲突结束后,俄罗斯会对自家军队进行一轮由内而外且触及方方面面的改进和升级,毕竟这场仗已经让俄军暴露出太多太多的不足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5634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