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罗江、夏天
从生物资源、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到可再生能源,蓝色国土蕴藏丰厚“宝藏”。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一批深海“黑科技”加快挺进产业“新蓝海”。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刚刚闭幕的第二届海南自贸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论坛暨深海技术创新大会上,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成为嘉宾们关注的焦点。
“海洋是广阔的舞台,是巨大的应用场景,也是一个‘超级学科’。”中国科学院院士、崂山实验室主任吴立新说,海洋产业体系庞大,涉及技术众多,从海洋物联网、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到智慧港口、绿色航运,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
高科技海洋装备是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深海利器”频频上新,为海洋新兴产业培育蓄势赋能。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说,近年来我国在深海油气勘探和开采装备、大型邮轮和大型LNG船等高性能船舶、有人/无人水下作业装备等方面发展迅速,“产业需求带动研发不断深入,推动实验室成果加快落地和批量化生产。”
作业级水下机器人近三年市场占有率居全球领先,为全球约70%的海底通信光缆敷设提供装备……依托高铁内核技术沉淀,中国中车跨界“入海”,努力打造第二张“金名片”。
中国中车副总裁刘可安介绍,公司先后攻克了深海装备电动化技术、多功能轻量化重载作业系统技术、分布式管缆探测及埋深测量技术等行业前沿难题,研制了系列深海悬浮作业机器人、深海挖沟敷缆机器人等装备,服务于海洋油气、海底通信、救援打捞、可燃冰开采等国内深海作业场景需求。
与此同时,今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开拓二号”深海重载采矿车成功完成海试,深海重载采矿车布放作业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并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接下来,“开拓二号”将继续向更大水深挺进,为将来深海矿产商业化开采夯实科技和装备支撑。
在深远海生物资源开发方面,不久前综合性半潜式智能化海洋牧场养殖平台“鑫环1号”在海南省东方市海域投放锚定,9月将正式投产。平台集水产养殖、种苗繁育、旅游观光于一体,预计年产鱼类可达200万斤,年产值达9000万元。
创新要素集聚,产学研协同推动更多“硬核装备”挺进深蓝。崖州湾深海科技城已集聚1000余家国内外深海科技企业和一批涉海科研单位和高校。去年底,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启动试运行,为深海装备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服务。深海装备产业园二期也已于近期投入使用,为海洋装备产品“靠前研发测试、靠前生产组装、靠前维护保障”搭建载体。
海南省海洋厅厅长李东屿说,海南将深入挖掘、分析、筛选深海智造应用场景需求,按照物联海洋、孪生海洋、智能海洋、深海智造“四步走”,构建“智慧海洋”高能级深海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本届论坛由海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海南省科技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南省海洋厅联合主办,来自海内外270多家机构的嘉宾共话深海科创发展之道,共谋跨领域科创合作,共助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1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