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 等待开花结果

先利深水2024-08-25 14:23:25  125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纳兰

8月22日晚间,科大讯飞(002230)发布了2024年中报,对于投资者来说上半年公司经营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营业收入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忧的是净利润出现了较大亏损。

对于外界的疑问,公司肯定是有所预见的,所以在发布中报的第二天,科大讯飞就迅速召开了业绩说明会,对上半年的经营情况与投资者和各家机构进行了交流和说明。

从中报数据和业绩交流会的情况看,上半年科大讯飞各个板块业务收入都交出了较为满意的答卷,而净利润的亏损毫无疑问主要是公司的星火大模型仍然处于投入期,对盈利能力短期产生巨大拖累。

这也并非科大讯飞一家是这样,作为世界人工智能的顶端技术,各家从事大模型研发的公司都会面临短期的业绩阵痛。

不过值得肯定的是,科大讯飞的星火大模型目前行业已经处于第一阵营。深水财经社认为,在人工智能国家队的支持下,公司未来突出重围,实现大模型的商业化应用值得乐观期待。

01

“二次创业”不容易

科大讯飞的发展史在资本市场已经非常熟悉,他们以语音识别技术为起家,成为国内行业第一股上市。一直到2014年,他们首次推出了“讯飞超脑计划”,明确提出:让机器像人一样能理解会思考。

2017年,科大讯飞承建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严格来说,也是正式从这一年他们从以前的语音识别领域正式进入认知大模型领域。

2023年,科大讯飞终于推出了“讯飞星火大模型”,正式进入AI大模型俱乐部的头部阵营。但是进入这个领域也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

回顾讯飞在2008年上市之后的几年里,由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巨大投入和应用市场的不成熟,也曾经度过多年的“苦日子”,在2013年以前,公司的业绩都很不稳定,也饱受外界的质疑。

不过从2013年之后,科大讯飞语音市场逐渐被打开,公司业绩也是突飞猛进,当年营收首次突破10亿,净利润首次突破2亿。公司营收在2021年突破180亿,净利润突破15亿。

这个时候如果紧守原来的业务,讯飞的业绩可能还是能保持增长势头的,但是作为企业家来说,刘庆峰显然不甘愿只是守住语音识别这一亩三分地。

在2021年之后,讯飞逐步加大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并组建了独立的研发团队和平台,并将AI大模型的建设正式提上日程。

这实际上意味着科大讯飞要告别多年的舒适区,进入“二次创业”,他们可能要把十年前的阵痛期要重新经历一遍。

02

业绩进入阵痛期

既然是“创业”,肯定不是一片坦途的。

今年上半年,讯飞出现了4.01亿的净利润亏损。深水财经社查了历史数据看,这是公司2008年上市以来第一次半年报亏损。

投资者一片哗然啊,回望2023年讯飞首推星火大模型的时候,股价一飞冲天,大家的预期都很高,怎么会突然陷入亏损呢?

我们看到从2021年开始,讯飞的研发支出就从前一年的24.16亿增加到29.36亿,到2023年达到38.37亿,到今年上半年就已达到21.91亿,意味着今年全年研发费用仍将比2023年大幅增长。

这还只是计入研发费用科目的支出,如果加上支撑大模型研发的其他间接支出,费用规模会更大。

烧钱就要牺牲利润,这个在几年前就能够预见到。

所以在2022年和2023年公司净利润分别滑落到5.61亿和6.57亿,虽然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研发支出的增长肯定占据较大因素。

人工智能当然是智力密集型企业,大量的高端科研人才必不可少,这些人才薪资都是不低的。

科大讯飞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企业经营过程中,业务发展需要提前储备人才, 从招聘、培养、再到一线,才能逐渐产生效益,因此公司研发投入、人员招聘相对经营结果体现有一定的提前量。

讯飞高管称,2023年度公司在人均产出提效方面有序推进, 员工总数较2022年减少了690人;今年上半年员工数较年初略有增长,主要是研究院和星火军团等大模型研发推广所需人才,以及面向未来的应届校招生人才储备等。

今年上半年主要为技术人员增加507人,销售人员增加181人。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公司员工数量较当前会略有减少,2024年公司总体上会严格控编。

在研发费用方面,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新增了6.37亿元费用,其中围绕大模型底座研发费用增加4.2亿,围绕大模型增加了1.2亿营销推广费用。

从实际投入来看,上半年围绕大模型相关的总投入超过13亿,其中围绕通用大模型研发投入增加4 亿,围绕大模型训练推理平台工程化增加1.6亿,围绕大模型推广和应用增加1.2亿,各BG、BU围绕大模型产品化的投入增加超过6亿。扣除上述费用后,公司其他费用都没有增长而是相对减少。

如果扣除星火大模型研发推广相关的费用,公司上半年的扣非利润是同比增加的。

从数据看,今年是讯飞在大模型上投入最多的一年,而从公司管理层的表述看,后期投入增长可能会放缓,主要是大模型的很多基础性建设已经完成了,后续更多的是在市场推广和应用方面发力,说简单点就是要让大模型来赚钱了。

03

静待苦尽甘来

虽然要做持久困难的思想准备,但是我们认为比起当年的艰难,科大讯飞“二次创业”的起点要高得多,基础也比以前会更好,苦尽甘来的速度可能也更快。

首先是公司大部分产品和业务模式已经成熟,更重要的是已经很赚钱了,不像10年前那样缺少造血能力。

实际上,前面也提到,这两年业绩下滑主要是大模型费用摊销过多,其实公司主营业务大部分都是稳定增长的。

最直观的就是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93.25亿,创历史最高,同比增长达18.91%;毛利润增长19.08%。

分类看,上半年教育产品和服务实现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25.14%;医疗业务实现营收2.28亿元,同比增长18.8%;开放平台实现营收23.45亿元,同比增长47.92%;智能硬件实现营收9亿元,同比增长56.61%;汽车业务实现营收3.5亿元,同比增长65.49%。

在客户结构上,讯飞也在努力降低政府业务占比,上半年G端业务收入占比由去年同期的35%下降至27%,如数字政府业务营收下降36%,信息工程业务下降22%。

同时发力C端和B端市场,比如大模型加持下的讯飞AI学习机在上半年发布S30和T30 Ultra等新品,推出全新升级的AI 1对1答疑辅导等功能,6-7月销量连续创新高。

再如,汽车业务由语音交互到全新升级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包括了极速大模型交互、全双工智能打断、多语种多方言免切换、超拟人情感语音合成、美食助手智能体等特色功能。

在大模型的商业化方面,今年也是在同步推进。基于科大讯飞在大模型落地场景,如教育、医疗、汽车等领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能够实现在公司既有业务上的规模化落地变现。

综上所述,公司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十年前不能比的,正是有了这些成熟业务支撑,他们才能调动资源,布局大模型研发。

另外,从目前公司所拥有的资源禀赋,也远非当年可比。

如前所述,讯飞在2021年就承接了人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任务,事实上已经纳入人工智能国家队,国家无疑会给予科大讯飞提供各种资源的支持。

当然不是说未来国家会直接给多少补贴,而更多的是在研发、平台和业务资源方面提供支持,让讯飞更快的壮大,更快的实现业绩转化。

大模型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算力,也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

在这方面讯飞就有很大优势,根据业绩说明会上透露的信息,公司已经率先通过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芯片打造了万卡集群算力平台飞星一号,并首次通过自主可控算力训练千亿参数的大模型。

要知道,算力资源是很贵的,未来的算力需求也是几何级增长。从这些情况来看,科大讯飞未来不会为购买算力花太多钱,也能够解决大模型中的算力瓶颈问题。

据公司披露,科大讯飞的大模型技术在语音、翻译、OCR等方向,通过已有算力已可以做到业界最好,同时在教育、医疗、 汽车等行业应用方面也不断形成商业闭环。

根据《中国大模型中标项目检测报告(2024年7月)》,讯飞已经可以提供不同尺寸最佳性价比的大模型解决方案,目前在面向各主流行业和大企业的大模型市场竞争中,科大讯飞在市场份额上均名列前茅。

在业务上,科大讯飞也不像以前那样广种薄收,在业绩说明会上公司管理层也透露,以前确实存在一些小业务分散了资源影响利润,今年以来公司更加聚焦战略方向。

围绕大模型穿透“7+3”战略业务,科大讯飞制定了未来三年(2024-2026)计划,持续推进大模型的产业化落地和商业闭环。

据了解,“7”包括教育、消费者、智能汽车等赛道中能做到几十亿到上百亿的大单品。“3”是重点布局探索性业务,包括星火大模型在C端和B端的各种行业应用,从团队激励、人才资源、运营管理等方面配套全新机制。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讯飞目前的条件是优越的,阵痛期要远远短于刚上市那几年,但是无论公司还是投资者也都要做好投入产出需要一定周期的准备,前沿科技的创新是有风险的,需要持续的投入和专注。

讯飞是A股最纯正的大模型底层技术的上市公司,既有成熟业务和造血能力,也有最强大的研发实力,还有创始人刘庆峰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这都是一家企业成功的关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0998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