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追梦 年长者安家

南方都市报2024-08-23 00:00:00  65

行走在龙华,为居民提供娱乐、购物、餐饮、家政等服务功能的业态随处可见。 南都记者 潘莹瑜 摄

晨光初破晓,只需步行或骑行几分钟,就能踏入绿意盎然的街边公园;不必远行,在“15分钟生活圈”里,健身房、瑜伽馆以及静谧的阅读角落,都在近旁守候为你拂去一天的疲惫;朋友间的邀约也变得格外简单,不论是品尝各式美食的餐馆,还是充满文艺气息的展览,都能轻松抵达;在这里,无论是小病小痛还是突发疾病,都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机构近在咫尺……“15分钟生活圈”在龙华已不再是畅想。经过多年持续建设,龙华不断丰富和完善着“圈”的内涵,逐步将便捷的社区生活“圈”在了15分钟可达的范围内。近日,南都记者走进龙华,从居民的视角出发,用笔触勾勒出他们每天的“15分钟生活圈”。

体验“家门口”公交

下楼就可以搭车去香港

周六早上8点整,小宇已经牵着妈妈王女士的手,在壹方天地的山姆超市旁等待开往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巴士了,看到业主们在群里讨论从壹方天地可以直接坐巴士到香港迪士尼乐园,王女士打算和孩子一起体验“家门口”的公交服务,她感慨龙华交通的方便,也惊叹于上述两地“每个人往返也才270元人民币”的性价比。

爸爸妈妈忙不过来的日子里,8岁的小宇自己背着书包走路去华育小学上学,“他的学校离家就一个转角的距离,离壹方天地也就两百米。”王女士接孩子放学以后,母子俩有时会一起去壹方天地的UPTennis网球馆。“这里用小程序预约打球很方便,不敢奢望成为郑钦文,但可以解压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重要的是便宜、环境好而且离家近”,从壹方天地出发,一出门就到了商圈,这里有餐厅、咖啡厅等休闲聚会场所,还有理发店、书店、电子产品专卖店等多元消费选择。“小区周边几条街完全能满足生活所需,出门15分钟就能把该办的事办完,不得不说也提升了我们这些家庭主妇的生活质量”。王女士感叹道。

享受便利生活

“一下楼就看到特色商铺和热门打卡点”

作为产业大区与人口大区的龙华,伴随着产业升级与规划理念的快速迭代,积极探索多种类型的生活空间建设与社区治理模式。从最初的微更新项目逐步扩展到全域优化,龙华区将社区的空间与时间资源紧密嵌套、系统治理,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基层公共资源配置系统的精准性与社区生活的丰富程度。

这样的舒适便利不仅仅只有龙华市民深有体会,同样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刚刚高中毕业的小玥从陕西来到大湾区旅游,她亦被这座城市的便捷与舒适打动,“到了的第一天我就被震惊了,左转就是龙华绿廊公园,右转就是朋友最爱吃的牛蛙火锅店。”住在红山6979里的青旅,每晚几十块钱的价格,可以享受到如同在市中心的便利生活。在来深圳的两周多里,至少一半的快乐是龙华给的。她们尽情体验了24小时开放的自助台球,观看了朋友心心念念的深圳开心麻花红山剧场演出,还参观了深圳美术馆内的陈漫个人摄影展……“这些地方与我们青旅之间的距离,近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一下楼,就能看到各种特色商铺和热门打卡点。”

想去其他区也很方便,下楼就是地铁站。被深圳龙华的便利“征服”的两人对深圳市的城市规划连连赞叹,“简直是‘懒人友好之城’”。在深圳市龙华区的“15分钟生活圈”里,人们不仅享受到了物质生活的便利,更在精神世界的充实中找准了生活的旋律,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碰撞,而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鸣。

锻炼回家路上

经过书城总会掏出老花镜,进去翻翻书

自2017年1月正式挂牌设立行政区以来,龙华积极实施“文体强区”战略,提出并实践了更为激进的“10分钟文化服务圈”目标,并掀起文化设施建设高潮,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翻番,高标准规划建设大型文体场馆,在这一过程中,龙华区打造了一系列高品质的文化体育设施,构建了一个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城市公共空间网络。这些空间不仅满足了居民日常的文化需求,更是对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一种重塑,为社区注入了活力与温度。

同样有着“出门步行15分钟,需要啥就有啥”感慨的,还有家住共和新村A区的小林妈妈。前两年丈夫过世后,林妈妈将老家县城的房子租出去,搬到深圳和女儿小林一起居住。林妈妈在老家就有每天锻炼的习惯,年轻的时候受当时流行的“女排精神”影响一直是单位里的排球队主力,年龄大了也是县城广场舞团队的领舞。“我妈来了深圳以后人生地不熟,我平时周一到周六都要上班,没办法陪她。”自带“E人属性”的林妈妈可没有闲着,向邻居们打听附近适合锻炼的场所。这一打听,让她惊喜地发现,不仅有许多适合锻炼的地方,而且这些设施还对公众免费开放。

每次锻炼完回家经过深圳书城时,林妈妈总会掏出出门前就备好的老花镜,进去翻翻书。“我妈以前就喜欢看书,现在每天回家还跟我说书城里多少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在看书,让我学着点。”

全年龄周期服务

建201个服务驿站,享“沉浸式”养老服务

书画室、棋牌室、按摩室、便利店、药店、服装店……行走在龙华,为居民提供娱乐、购物、餐饮、家政等服务功能的业态随处可见。“都说深圳是年轻人的城市,可是我觉得对我这样的老太太也很友好呀。”不久前,一则新闻引发关注,为打造家门口的“养老幸福圈”,满足辖区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5月以来,龙华区按照“全域建设、典型引领、五化推进”要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社区)长者服务中心、社区健康服务机构、星光老年之家等阵地设施,在全区69个社区全覆盖建设201个服务驿站,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设施设备便捷化、服务内容多元化、资源整合高效化、服务平台高效化、志愿服务体系化,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沉浸式”养老服务。

全年龄周期的服务捂热了城市的“温度”,龙华不仅仅属于追梦的年轻人,它同样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每一位来此安家的长者。生活圈的“圈”不只是简单的时空边界,更是一个多功能系统结构。在这里,年龄不是界限,健康和活力在便利的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下得以被呵护。

对于居住在龙华的居民而言,社区内部配备了完善的健身设施,家门口分布着生鲜超市与便利店,步行仅需15分钟即可抵达综合商业体,日常生活十分便捷。然而,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之处。小林表示:“虽然我们享受到便捷的生活服务,但城区的道路有时显得过于拥挤,尤其是电动车数量众多且管理不够规范,这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还给行人带来了安全隐患。此外,公共停车位数量不足,寻找合适的停车位置常常成为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她希望政府能加强对电动车的管理,并增加公共停车场的数量。

声音

“15分钟社区生活圈”

将构建一个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社区共同体”

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耿旭指出,“15分钟生活圈”指向了一种崭新的城市规划与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龙华区的具体实践中,“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再仅仅是一种规划手段,而是作为社会关系网络的载体,旨在通过市民步行15分钟可达的空间范围,完善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休闲以及就业创业等基本服务功能,提升各类设施与公共空间的服务便利性和可及性,构建一个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的“社区共同体”。这一理念超越了简单的时间概念,它深刻地体现了城市规划的智慧与人文关怀,倡导的是一种更加人性化、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在这里,城市的每一步规划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处设计都凝聚着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

她认为,“15分钟生活圈”的愿景正逐渐在龙华区变为现实,这不仅仅是时间与空间的重构,更是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一次探索,这种模式不仅关注个体对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也着眼于城市公共服务系统性设计与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潘莹瑜实习生聂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95183.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