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冰洁
在“万物皆可拍卖”的时代,银行的股权也频频登上了“拍卖场”。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小银行股权成为了网上各类拍卖平台的“常客”,“打折出售”“1元起拍”的情况屡见不鲜,但仍然有不少中小银行股权无人问津,甚至陷入流拍的窘境。
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信息,今年8月中下旬,长安银行1.47亿股股权将分两笔先后进行拍卖,起拍价合计约3.32亿元。
其中,长安银行9565.7万股股权将于8月19日开拍,起拍价即评估价2.21亿元,合每股2.31元;另一笔5103.92万股股权则将于8月22日开拍,起拍价即评估价1.11亿元,合每股2.17元。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长安银行每股净资产为3.95元/股。可见,上述两笔股权拍卖的起拍价要低于该行去年末的每股净资产。然而,截至记者发稿时,两笔拍卖的围观者达上千人,但始终没有意向者报名参拍。
近日,杭州联合银行股权拍卖也迎来了最新结果。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8月5日,杭州联合银行3199.3万股股权,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据悉,这笔股权的持有人为北京天瑞霞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瑞霞光”),目前该公司已经破产。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该笔股权今年第三次登上“拍卖台”并连续流拍,前两次的起拍价分别为3.13亿元、2.82亿元,第三次拍卖起拍价为2.56亿元,较第一次拍卖价格打了8折,但依旧无人问津。
还有部分中小银行甚至打着“1元起拍”的噱头对股权进行拍卖,但竞拍者仍然寥寥无几。今年3月,鞍山银行、兰州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股权以1元价格开拍,虽引来多人围观,但却鲜有人报名。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除上述几家银行外,今年以来,还有长沙银行、四川银行、成都银行、济宁银行、江西银行、山东高密农村商业银行、兰州农村商业银行等数十家中小银行股权登上“拍卖台”。
然而,从拍卖情况来看,部分中小银行股权转让频频“遇冷”,经过多次拍卖、几度折价后依旧流拍的案例数不胜数,这一问题也备受业内关注。
中小银行股权为何拍卖效果不佳?
“近年来,部分中小银行股权遭拍卖,主要是此前部分中小银行经营管理粗放,少数中小银行内部治理不够完善。”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现部分中小银行股权拍卖流拍情况,也反映出投资者对该股权价值认可度不高,对部分中小银行经营与发展前景担忧。”
在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看来,中小银行股权频频流拍,是由于市场对股权标的未来前景信心不足,从而处于观望状态。但目前来看,这部分遭遇拍卖的股权通常只占有整个银行股权的较小一部分,对银行的日常经营影响有限。
“中小银行需要结合自身优势禀赋,借助自身扎根县域的人力物力优势,确立好自身的服务定位,与其他银行展开差异化竞争,用扎实的业绩提升市场口碑、获取外部信心。”苏筱芮建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6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