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也是首次召开美丽重庆建设大会一周年。提起生态话题,我们总会想起熟稔于心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之举。将优美生态环境“产品化”并合理高效变现,重庆有何新探索?
即日起,上游新闻聚焦重庆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策划推出《点“绿”成“金”》系列报道,展现美丽重庆建设在绿水青山间交出的生态答卷。
苍翠林海合抱的中梁山矿坑已披绿成景,成为热闹而充满野趣的山顶“城市乐园”。可曾想,几年前这里还是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
矿山生态修复,如何点“绿”成“金”?重庆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充分应用政策挖掘和盘活矿区资源,创造性实现生态、经济双重效益。
中梁山矿山公园就是这种创造性做法的典型成果之一。光秃秃的废弃矿山在“输血”中修复,渐渐变成靠“造血”新生的山顶“城市乐园”。
中梁山矿山公园已成市民游玩的热门打卡地。
绿起来“输血”修复废弃矿山“疮疤”
中梁山是重庆中心城区“四山”之一,是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肺叶”。山上蕴藏丰富的石灰岩矿,曾经简单粗暴的“靠山吃山”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
树林被砍伐、耕地遭毁坏、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裸露的岩体像群山的一道道疮疤。城市基建提速和楼宇开发,石灰岩的需求越来越旺,中梁山产出的石材占重庆石材市场的三分之一。
“那个时候山上灰太大,连天都是灰蒙蒙的。”曾在矿区工作25年的退休矿工李安会告诉上游新闻记者,放炮开矿和货车往来腾起的灰像是雾一样。“开采的高峰期,一个村就有上百辆运石材的卡车。”
那些年,山上的采石场火力全开,约300家企业持续20年开采,削掉一座又一座山头。据统计,粗暴开采给九龙坡中梁山脉留下52座零星分布、大小不一的废弃矿坑,总面积达到164万平方米。
连片矿坑触目惊心,生态修复迫在眉睫。2003年,重庆实施“净空工程”,关闭了中梁山区域采石场,掠夺式开采就此踩下“刹车”。然而,中梁山的闭关“疗伤”,急需“输血”快速恢复元气。
生态遭受破坏严重,村民无地可种又没了采矿收入,“靠山吃山”难以为继。2014年,九龙坡对华岩镇的中梁村和云峰村实施整体生态搬迁,同步推进违建整治、森林抚育等前置性、基础性工程。
按照部署,区属国企“渝隆集团”注资修复治理废弃矿山,管护运营林地、耕地等自然资源,承担修复治理、植被恢复、绿化保洁等基础“输血”投入。
“率先在全市编制全域全要素街区规划,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细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斑块,明确管控利用规则。”九龙坡区规资局党组成员刘浩亮说,这就让中梁山废弃矿山修复和开发有了“一张图”。
截至目前,九龙坡中梁山脉已绿起来,修复矿山52个2460亩,恢复耕地526亩、林地及园地1874亩,新增生态绿化面积约10万亩,新培育林木8.4万亩。曾经开山放炮的声响没有了,漫天飞舞的尘土已消散,喧嚣的山谷渐渐恢复宁静。
活起来挖掘“剩余价值”实现“回血”
废弃矿山修复投入大、资金紧,如何挖掘“剩余价值”实现“回血”?
比如,在矿山修复中需要大量“客土”回填,而城市建设渣土也需消纳之地,将“弃土”变“客土”可恢复土壤、涵养水源,挖掘废弃矿坑“剩余价值”,成为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回血”之策。
废弃矿坑修复后建好游乐设施,已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数据显示,仅中梁山矿山公园区域就消纳工程弃土90万方,节约的财政修复资金达1800万元。而全区矿坑实施“客土”回填,有偿消纳量达到615万方。
矿山生态修复的“钱景”远不止于此。中梁山矿区毗邻重庆西站高铁临港经济区,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条件,释放资源资产效益大有可为。
“向规划要空间、向空间要价值。”刘浩亮说,在优化调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基础上,立足生态空间中点状布局建设用地530多亩,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和投资风险,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积极性。
实施搬迁之后,留下的30栋农房如何变现?九龙坡创新产权激励模式,推动矿区30栋共6021平方米闲置农村房屋随土地一并招拍挂出让,将农房的“剩余价值”进行变现。
同时,为实现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完成后的长效管护,九龙坡探索将管护责任纳入供地方案和出让条件。换句话说,企业到山上按规划搞商业,条件是要对矿山修复的绿地进行维护。
“出让商业、商务、娱乐康体设施等建设用地235亩,明确受让方负责已修复地块216亩的管护责任。”刘浩亮说,通过这一探索,建立起“商业项目运营+生态环境管护”发展新模式。
火起来立足生态产品全力“造血”
以“输血”激发“造血”是废弃矿山实施生态修复的“必答题”。在这个逻辑下,借生态修复打造良好的生态产品并变现,就成了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之举。
单一林地恢复是提高“含绿量”,生出多元产业才有“含金量”。九龙坡区立足区域特点制定发展规划,精准实施“一矿一策”生态修复,统筹考虑农文旅产业的导入,“一盘棋”推进公园、田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山顶“城市乐园”。
8月7日,记者在中梁山矿山公园看到,曾靠石灰岩“下山”的中梁山,现在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上山”,已建成的8个公园约占整个矿区修复的一半。建成的塑胶步道、城市田园、大地乐园、露营基地,已成为市民享山野情趣的新地标。
九龙坡中梁山发展的“林下经济”——全地形车项目。
全地形车是中梁山发展“林下经济”引进的娱乐项目。这种全地形车辆,能够适应多种复杂地形,游客按规划的多级别线路骑行穿越,既能体验越野驾驶的乐趣,又能领略山中的原生态美景。
“这是典型的筑巢引凤,项目运营比较成功。”重庆渝隆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文景说,全地形车项目采用的是国企与民企营收分成模式,总投资500万元,年收入可达300万元。
“现在有个标志性项目正在推进中,是一个不错的生态产品。”刘文景还告诉记者,针对现有的30栋闲置农村房屋,目前正考虑建成乡村“众创空间”,吸引实力投资者差异化打造“共享院子”,丰富矿山公园的体验业态,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一屋一景”的别致,让其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旅游经济是富民经济,周边居民参与度高。刘文景说,正是一个又一个生态产品,将成千上万的游客“引进来”,辐射带动周边直线距离3公里以内的农文旅项目游客量剧增,让周边不少居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事实上,这只是九龙坡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一个缩影。九龙坡区生态环境局生态科科长吴广告诉记者,除中梁山废弃矿山外,当地还重点立足九龙美术半岛、彩云湖片区、西部工业片区,挖掘和用好优势资源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下一步将以更多转化成果在绿水青山间续写美丽重庆答卷。
上游新闻记者郭发祥实习生余思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