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睒睒央视《对话》回应一切, 坑是一个一个踩出来的

大象新闻2024-08-13 16:00:29  49

8月10日晚上,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播出一期“超长”访谈。这期深度访谈的对象是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一个充满争议,却又从不愿意过多回应的“流量农民”。这是钟睒睒在经历长达3个月的网暴后,首次露面回应相关谣言,这大概也是为何《对话》节目首次以一小时时长访谈一位企业家的原因,获得话语权的钟睒睒,想要回应的东西太多了。

1

回应谣言,“流量如水、善恶在人”

在与央视《对话》主持人陈伟鸿的谈话中,钟睒睒围绕“首富”、“网暴”、“流量”、“慢”、“卷”和继承人等标签及舆论关切一一进行解读,每一个话题都非常敏感,但钟睒睒都毫不避讳地进行了回应。

访谈开门见山,直击第一个谣言“24000瓶水”事件。

2023年底,甘肃发生地震,农夫山泉迅速响应,几个小时后24000瓶饮用水抵达地震最严重地区临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的灾民安置点。就是这次捐赠,使得“捐赠24000瓶水的首富”言论在网上发酵。不良媒体刻意利用“抠门小气的富豪形象”,毫无底线的制造话题,博取流量。

节目中钟睒睒解释到:24000瓶的误会,源于农夫山泉的一个机制设置。是民众不幸遭遇灾难,农夫山泉第一时间的响应机制。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由于交通枢纽瘫痪,没有授权,无法第一时间把水送到救灾现场。为了及时响应救灾,农夫山泉在制度上设定,将捐水的权力下放给每个大区。然后各个大区再进一步将1000箱捐赠权限下放到办事处和经销商。

而1000箱就是24000瓶。

第二个广为流传的谣言是,农夫山泉将传给美国籍的二代,未来它可能不是中国企业。

钟睒睒在节目中强调,农夫山泉永远都是一家优秀的中国企业。

“农夫山泉永远属于中国,所以农夫山泉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钟睒睒表示:“最重要的所有权问题,我一定是考虑得非常清楚的。”

当然了,钟睒睒也借《对话》节目回应了未来接班人问题。钟睒睒希望接班人是一个善良的,足够的聪明,利他,有创新性,不(因循守旧),敢于打破常规的人。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接班人的勇敢,所以这些要求都非常高的,但是可以是一个集体来完成。

钟睒睒称,“当继承人具备这些能力时,自己可以安心交棒”。

面对网络暴力和恶意解读,钟睒睒也坦言:自己被攻击时有时也会愤怒,但很快就调节好心情,照样睡觉,照样吃饭,照样上班。

他表示,“网络上的污名化洗不干净,就随它去吧”。这种自信与从容,其实是来自钟睒睒从不作恶的底气。

在《对话》栏目现场,钟睒睒讲道:“我是对自己的结局非常有信心的,自己白手起家,干干净净,每一块钱都是干净的,且公司一直照章纳税;对于上下游的供应商也是合理留利,对员工的福利待遇就目前水平来说自己也是满意的。”

当主持人问到,如何看待流量?

钟睒睒认为:“流量本身只是一个信息载体,可以说和水一样,既能利泽万物也能覆蹈万物。”“流量是一个中性词,你给它装什么内容,装善它就是呈现善,装恶就是发散的恶。”“像水一样,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因势利导,那李冰父子的心中是什么?我要让这个水行善。”

比起水军作恶带来的破坏性,掌握水军的算法更可怕,这种行为影响的是,到真相真正出现,伪真相被洗刷,社会将蒙受巨大的压力。

所以,他提出“法律是要迅速地、有时间地采取行动,李冰父子如果等成都平原淹了他再来修都江堰,那不就前功尽弃了。”

2

甘于慢,去做好每一个产业

在本期《对话》节目中,观众不仅看到一个“真实“的钟睒睒,还看到了一种 “慢即是快”的长期主义思维。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时代,唯快不破是企业家经营的理念,唯独钟睒睒是个“例外”。自创立伊始,农夫山泉在产品研发上一直是“慢”得出奇,一点都不像快消品企业,钟睒睒从来不怕慢,也不怕花时间。

在他眼里,“这个慢实际上是相对的,没有时间,你真的磨不出一个好产品。我们以前有一句话叫做三年不成军,你组织一支部队没有三年,基本的样子都达不到。所以它不是不想快,它是快不起来。”

为保证瓶装水的水质,农夫山泉花十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好的水源地。

为了保证每一滴农夫山泉都有其源头,始终坚持水源地建厂、水源地灌装。直接导致每一个水源的寻找、确立和建设工程都极为漫长。比如建成于2013年的四川峨眉山水源地,最早的时间线可被追溯至十多年之前。直到2008年,经历了八天七夜汶川地震救援的钟睒睒,才决定在四川地震带附近建立一处水源地以支持灾区。从寻找水源、确认开发到建厂投产,整整花费了5年的时间。在建造峨眉山工厂的时候,由于工厂选址在水源附近的山坳里,大型现代工程设备无法入场,第一批建材是用骡子驮上山的。光驮这批建材,就花费了整整半年,施工运输成本甚至高于材料的成本价。

又比如长白山靖宇工厂,屡次因为冻土问题导致施工进展受到推迟,长白山水源地寻找和靖宇工厂建设共耗费十年之久。这在建厂投产平均周期差不多一年半的饮料行业,几乎是难以理解的缓慢。

为了找出合适的橙树品种做果汁,农夫山泉八年育橙,十年求索。

2007年农夫山泉进驻赣南地区,看到漫山遍野的优质纽贺尔脐橙,本能的认为一定能榨出好的橙汁,所以没多考证就决定在这里建厂。这种想当然的心态,让农夫山泉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选址错误,导致供水、供电难以满足生产需求;选育品种失误,导致工厂设备利用率低下;好不容易榨出的橙汁,却因含有大量的柠檬苦素前体物质,而陷入全世界农产品加工行业公认的“禁区”。

这一些列挫折并没有挡住钟睒睒,“人生的丰富性是坑一个一个踩出来的。”而这些宝贵的“踩坑”经历,也成为钟睒睒继续在赣南发展脐橙产业的动力。

农夫山泉决心放慢脚本,深入农业,一点点摸索。既然错了,就把错的事情做对。埋头赣南的七八年,除了深入研究脐橙种植,农夫山泉还在2014年攻克了脐橙工业化榨汁这个困扰行业的难题,推出首款17.5°NFC(非浓缩还原汁)橙汁,刷新了工业化橙汁的新鲜度标准。

在做好饮用水和橙汁这事上,钟睒睒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理想主义的疯子”的一面;在做好茶这事上,同样表现出近乎于“偏执的”的冷静。

早在2011年,农夫山泉就已经进入茶饮料领域,没想到却经历了长期的亏损,前六年没有赚钱。

这在钟睒睒看来,除了是战略性的亏损外,他还认为,茶是非常中国的,具有中国魂的产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茶叶重新走向世界。

在这条拥挤的赛道上,钟睒睒看到了该行业“用工业化的手段组织农民集约化”的重大潜力与社会价值,其也一直坚持长期投入。与赣南脐橙领域类似,农夫山泉也通过保障农民收入的方式,从简单的茶采购迭代到能够对茶园有效管理的阶段,对农户的农药、肥料与灌溉都进行了标准化建设。

经过长期的积累后,农夫山泉的茶饮料也开始进入增长的阶段。

这就是钟睒睒在几十年商业经营中最为看重的增长曲线,也是传统企业一定要脚踏实地执行的经营思维。

“它最后是一种竞争力。有时候快慢它是一种能力积累,它不一定完全绝对是一个数字。但是你真的要知道哪个时候该快,哪个时候该慢,快慢你一定是企业家一种能力。

面对网络非议带来的“暗无天日”,钟睒睒选择用时间等到真相,相信天一定是要亮的,只要能坚持到天亮,谣言就会不攻自破;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钟睒睒坚持“慢即是快”的长期思维,完成技术积累,实现产品的爆发和长寿,将“慢”演化成强韧的企业生产能力,这些都进一步强化了钟睒睒“理想主义的疯子”的标签。

节目最后,钟睒睒面对主持人“你最想撕掉什么标签”的回答,也表明了一种成为“理想主义疯子”的决心:既然贴上了标签,那一定有内在的道理,“你就慢慢去消化,你不要去撕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5209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