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新片, 我不再相信爱情了”

虎嗅APP2024-08-12 21:27:19  125

8月13日,由杨平道执导的电影《浪漫的断章》将在全国上映。一收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无比有趣——敢挑在这样一个“热恋”的季节,用一部喜剧电影来“讽刺”两性关系,我想也只有杨平道了。

记忆拉回到去年10月的第七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浪漫的断章》作为入围“藏龙单元”的影片之一,在平遥进行了全球首映。当时发生的“退票”事件,如今还历历在目——主创们在映后登台的过程中,被场下年轻的观众大喊“退票”,后续现场引发了主创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激烈讨论。

当晚,知名策展人沙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感叹:“这辈子从未见过的映后场景,足以载入中国迷影文化史。”

其实,根据当晚在媒体放映场的记者回忆,与观众首映场不同的是,《浪漫的断章》的整个观影过程,充满此起彼伏的欢笑声。“这是一部充满讽刺的喜剧电影,但是它的内核是悲伤的:我们如何面对人生中那些因失去而留下的遗憾?”

风波过后的第二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杨平道发了条微信,没想到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当我见到杨平道本人的时候,这个讲求效率和务实的广东人,正在古城外的一间茶室里跟朋友喝茶、聊天,看上去情绪稳定。

事实上,早在来参加这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之前,杨平道就已经意识到,这部电影并不适合现在的电影节,但如果不去电影节,电影可能哪也去不了。

比起他上一部在平遥拿过3个奖项(“添翼计划荣誉”“青年评审荣誉”“迷影选择荣誉”)的电影《裂流》,《浪漫的断章》更加具有挑战大众审美的意识,然而这样一部电影,终于在观众的审美标准里摊上了“麻烦”。

“影展的功能依然没变,甚至更多义,只是现在的电影业态跟以前不太一样了,留给独立电影的空间并不多。”在杨平道看来,国内电影行业的产业化,一是对电影创作的工业水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影展也变得更加面向大众。

人们习惯了在抖音、小红书上获取电影资讯,很容易就会造成接收到的信息与实际观影体验的错位,“愣头青”撞上“电蚊拍”是迟早的事,而“独立电影”就是这个“愣头青”。

“我其实还蛮怀念以前那个纯粹的、只讨论电影创作本身的独立影像时代。”杨平道说。很显然,这一切又重新回到了“独立电影应该怎么拍,或者还有没有必要拍下去”的问题……

三年前,一篇名为《影展回望:消失的云之南》的文章,悄然出现在网络媒体上。这个从2003年开始,十年举办了五届的双年展——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实际上是国内创办最早、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纪录影像展。了解独立电影的人,也几乎都有一个共识——消失了的“云之南”,是中国电影史绕不过去的篇章。

早在2009年,杨平道拍摄的纪录长片《家谱》就被收入了“云之南”的影像档案之中。作为人类学的观察者,杨平道常常在探索真实与虚构的边界,叩问生命的本质。因拍纪录片而“得名”,也使得他成为了各大电影节一直以来的“热门选手”。

2014年南京的深秋,由杨平道执导的《生命的河流》,获得第十一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的最高奖,评委会主席林旭东将“握紧拳头”寓意着独立精神的奖杯,交到了杨平道的手中。

在那个国内影视产业集中爆发的年代,学术界关于“艺术”与“商业”结合的讨论也是盛极一时,但是随着两年后独立影展的纷纷叫停,独立电影也就成了消失的文化现象。

然而,“先锋”和“独立”对于杨平道那一代走过来的电影人而言,就像刻在骨子里的印记,如今这样的印记在遭遇了赤裸裸的“退票”事件之后,于本来平静的湖面上再次泛起了涟漪,不免让人心生感慨。

“我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电影的问题。如果我成为了一个问题,那么讨论问题的语境是不是也有问题?这些都是时代当下的电影人需要去思考的,因为没有谁会拒绝与时俱进,我愿意成为‘问题’的样本。”杨平道说。

以下是《新周刊》与杨平道的对谈实录。

电影和观众,都不应该怕被“冒犯”

《新周刊》:对于《浪漫的断章》映后发生的事件,我到现在还感到匪夷所思,不知道作为当事人的你,在现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同样,我也很意外,因为事后也担心你会拒绝接受采访。

杨平道:说实话,当时确实挺错愕的,可能是那个声音太大、太突然,就像被人从身后惊吓了一下。因为现场观众的情绪很汹涌,电影本身的探讨就会被淹没,我对于“非常规拍摄手法”和“离奇剧情”的解释,也被误解成了“傲慢”,但我是完全愿意沟通的,也向来不愿意跟人对立。

比如有人说我冒犯了女性,尽管女演员王歆霆自己都站出来表示“并不那么觉得”,我也还是希望能够听一听观众的想法。

因为人对于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都存在“偏见”,我也不例外,而我的每一部电影都带有“探索性”,来参加电影节和映后交流,就是希望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反馈,以求在之后的创作中修正自己的不足。我尝试过去建立一个良性的沟通氛围,但是失败了。

采访可以跟这件事无关,我们早就约好了嘛,我没那么玻璃心。

《新周刊》:你刚刚提到的“冒犯了女性”是怎么一回事?经过这个事件,你有没有试着去分析,电影创作者、电影节、观众,这三者之间在当下社会语境里的关系?

杨平道:我自己也有母亲、老婆和女儿,没理由做出诋毁和伤害女性的事情,我也希望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对待女性更加公平的社会。

如果要说“冒犯”的话,班玛加饰演的角色苏冬,被我塑造成了一个“幼稚”的文艺男青年,魏军饰演的老顾,一开始还是一个“智障”,相比起“强势又独立”的前女友赵盈,我可能冒犯男性会更多一点。

然而,我作为创作者,如果呈现了当代女性在现实情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不意味着我厌女。观众不去讨论这些现实背后的问题,却将矛头直接指向创作者,这个逻辑本身是不对的。当然,我作为男性作者,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自己完全没有对女性的“偏见”,我接受观众对我的质疑。

不过我还是想说,在当下这样的社会语境里,大家好像都变得越来越敏感,一个简单的细节,也可能被放大。或许什么时候思想不再成为“武器”,大家能心平气和地去寻求良性的沟通机制,我想世界会变得更好一点。电影节应该可以说是文化交流的一片净土,电影和观众,也都不应该怕被“冒犯”吧。

电影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

《新周刊》:《浪漫的断章》是你的第三部剧情长片,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作家和其前女友,以及前女友的未婚夫,进行最后一次旅行的故事。你的电影好像都有这个特点,就是对情感关系的探究。为什么想拍这样一个故事?这部片子里的情感关系又是如何呈现的?

杨平道:爱情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现实恰好相反。我觉得情感关系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从中看到自己,当然,这里面也有我年轻的时候经历过的鲁莽且稚嫩的爱情的投射。

在我看来,情感关系存在许多悖论——当两个人离得很远的时候,总渴望接近对方,但是离得很近的时候,亲密关系是否还能存续,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接受“真实”,甚至在这段关系濒临破灭的时候,我们人性的自私就会浮现,很容易“物化”对方,似乎不去占有就要面对失去和遗憾。

另外,我还借用了“如何与前女友的未婚夫相处”来检验苏冬想要挽回的爱究竟是真爱,还是出于自私,因为只有承认了对方是平等且独立的个体,亲密关系才算纯粹。

《新周刊》:我也看了这部电影,所以可以很客观地说,这部作品在创作上的优点,确实很容易被忽视,而且遭人诟病好像也是大概率事件。你怎么看待观众的评价,以及怎么看待作品中存在的缺点?

杨平道:这种“三人游”的关系,在现实当中是极小概率会出现的,它超出了大部分人的经验,具有“实验性”。

有些观众一开始就没有接受这种设定,所以代入自己的情感,而那些自称“看哭了”的观众,我认为他们的眼光穿透了电影的不严肃的外壳,看到了我不好意思直言的自省。

当然,“被诟病”跟电影本身的关系并不大,我也没有负面地看待它。我跟影展中的一些人也聊过,大家都觉得电影节需要有一定的争议,如果一切都非常周全,不暴露问题,那才是有问题的。

一旦问题出来,它就提供了一个样本,让大家去思考当下我们如何沟通,思考舆论环境到底是否正常。我不去下这个结论,我愿意成为这个样本。

如果要说缺点的话,我想我可能还是用了比较“独立电影”的方式在创作。我们的拍摄相对来说比较自由,不去考虑工业化的条条框框,它当然会有一种未加干涉的莽撞,显得不太精致。

不过我对“精致”存在着警惕,我怀疑完美的东西,这和我对人性的看法是一致的。允许自己有低俗的部分是自洽的关键,就如同电影里赵盈说的台词:“俗气挺好的,自在。”

电影的道路,永远充满未知和探索

《新周刊》:现在很少有人会提起“独立电影”的概念,甚至很多以前拍独立电影的导演,也在试图融入电影工业化的大潮里。你从一开始拍纪录长片,到后来拍剧情长片,其实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小成本制作”,你对自己在电影行业中的定位是什么?

杨平道:很多人对我的认知是“低成本专家”,拍完《裂流》之后,还有人给我贴“中国洪常秀”这样的标签,这我不敢苟同。

不过,拍电影确实是一门关于“如何花钱”的艺术。用很低的成本,使影片达到同样的完成度,不仅能够衡量一个电影导演的功力,投资方也很乐意看到。

可能因为做独立电影出身,在以前那样一个DV普适化、民间影像如泉涌的时代,大家普遍缺少资金,所以“取巧”就成了创意的方式,影像表达被放在了首位。

比如后来拍《裂流》,我在自己生活的基础上延伸出一个戏剧性的故事,虚实结合地完成了表达,摄影的“去专业化”反而成为了“伪纪录片”风格的加分项,关键还省钱。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电影都要这样拍,电影工业化没有问题,我也拍商业电影,之后还想拍抖音短视频,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独立电影确实很少有人再提,但我依然在说,可能是因为那种“探索精神”在当下太稀缺了吧。

导演杨平道工作照。(图/由被访者提供)

《新周刊》:你在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其实有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艺术片的任务”“拍艺术片的意义”,甚至还向自己发问“要不要继续拍下去”。这些问题,现在有答案吗?

杨平道:拍《浪漫的断章》的时候,有一个穿帮事件,就是班玛加一直戴着自己的耳环饰演苏冬,有一天早上出工的时候,跟组剪辑人员告诉我,昨天拍的整整一天的戏里,苏冬都是没有戴耳环的。

当时我心里一沉,因为预算和时间都有限,补拍几乎不可能。后来,我冷静下来之后就想:丢失的耳环,其实不就像苏冬和赵盈丢失的爱情一样吗?有时候,身边习以为常的亲密关系,不知不觉地就在麻木的生活中流逝了。

我觉得这样完全说得通,于是便把苏冬丢耳环的事情加了进来。当赵盈问苏冬“耳环去哪了?”,观众也都没有注意到耳环什么时候不见了时,就很有趣。

我想说的是,对于创作者而言,或许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意外是电影的一部分,永远会有未知,永远都能在过程中修正自己的偏见。其实又要说回独立电影,真正的创作,或许并不一定只局限于精心设计过的剧本,有时候现场的叙事空间也是创作的一部分。

我觉得艺术片要探索和创新的,就是找到这些与观影经验不完全一致的部分。我带着这个任务,包括我对创作和表达的本能冲动,去拍了一部我认为有探索意义的电影,当我发现在观众中受阻的时候,这让我困惑,但也在意料之中。

当然,没有人会拒绝与时俱进,希望无论是创作者还是观众,大家都对电影包容一点,不要用一种消费者的心态去急着下定论。我想,那样会鼓励到更多人更愿意去做艺术探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4724.html
0
随机主题
辽篮夺冠谁是最大功臣?弗格无缘前四,第一名你应该想不到!因“孩子随父姓”被群嘲, papi酱的回应很霸气, 网友看完拍手叫好云辟谣|成都熊猫基地14号圈舍环境恶劣, 场馆设施不达标? 系谣言河南队换帅势在必行, 李金羽突然辞职, 两者的交集可能是杨晨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意外拉进了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美国财长耶伦: 动用俄冻结资产助乌非为选举, 七国峰会或敲定方案千元档王炸, vivo Y200 GT: 旗舰同款大电池, 重新定义Y系列~塞拉利昂总统出席中铁十局唐克里里铁矿项目主体竣工仪式澳新两国宣布撤侨后, 马克龙飞往这块法国海外属地经济到转折点了吗? 聊聊超长国债、存量房收储、15%首付和降利率西康高铁最长桥梁建设取得新进展, 通车后关中陕南一小时内可达《斗破》三千雷动对萧炎多重要? 堪比天阶斗技, 被风雷阁设阵追杀辽篮夺冠发布会杨导感谢所有人!夸赞新疆主场新疆球迷!什么值得买618年中大促开启, 首4小时GMV同比增长214%A股忽然全线下跌,真正原因明眼人都懂?逆向思维,把握逢低时机年轻人的第1台插混SUV, 星途追风C-DM连发三大招! 期钢中途“熄火”, 钢价还能涨吗?双人封神局!火箭防守坚若磐石,马叔进攻无孔不入家族荣耀之继承者:有很大可能是小三的女儿周琦家庭内景曝光! 客厅挺大 还有架子鼓 很快把娃带哭求新、求变的《梦幻西游》追求的是有血有肉的角色!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