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存款利率下行趋势,叠加资本市场动荡的常态,让投资选择本身变得越发困难。
如果着眼于全球,我们又能看到,美国、日股、甚至印度股市,都不断创下新高,黄金在避险、央行购金热的催化下,走进历史的高光时刻。
过去两年来,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背景下,美元相关定期、理财利率达到5%以上,成为资产中收益较好的选项。
去杠杆“保平安”
负债端越来越谨慎,资产端选择也越来越谨慎!高度概括当前中国居民投资与贷款的心态。
据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公布的季度数据,2024二季度中国居民杠杆率下降0.5个百分点、至63.5%。按季统计的降幅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多,其中债务包括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
如果拿Choice统计数据,2010年以来,我们看到居民部门杠杆率还是整体呈现增多的趋势。2022年居民曾经历过一轮去杠杆,2023年杠杆率又有所抬升。去杠杆的动作或与提前还贷有关。
根据此次的报告,二季度,居民总贷款增速降至3.8%,其中消费性贷款(包括房贷和普通消费贷)增速降至0.7%。
除了谨慎的贷款行为之外,在投资方式上,中国居民对于“确定型收益“产品依然比较痴迷。
尽管存款利率越降越低,但存款依然呈现出高增长态势。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元。
即使有些资金为了寻找高收益而搬家,但多数也都是以固收为准的理财品种。
中国理财网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43%,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普益标准数据进一步显示,截至7月末,在近30万亿的理财存续规模中,超九成规模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拼美元定期
在国内银行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不少银行美元定期利率最高能达到5%以上,受到居民的关注。
以江苏银行为例,该行美元定期存款产品有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期4种期限,根据起存金额不同,利率在4.4%至5.05%不等,比如1万美元起存的1个月利率为5.05%,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分别为4.95%、4.8%、4.7%。
部分外资银行的美元存款利率也能达5%以上。证券时报e公司援引相关媒体报道,渣打银行北京某网点客户经理表示,新客户存入美元存款,最高利率可达5.05%,但需满足一定的起存金额等条件。
包括定期在内的美元类理财也备受关注。据普益标准数据,截至7月18日,美元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2339.41亿元,较去年末增长66.68%。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最高,达76.12%。美元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约4.72%,部分产品收益达5%。
截至8月8日,美元理财存续产品数量为2290只,相较于去年末增加了1558只,增幅2倍多。
笔者通过Choice选取了一些美元理财产品的净值增长,以及正收益达标率。
我国外币理财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中国银行发行首支外币理财产品“汇聚宝”。不过,由于外汇政策原因叠加此前国内人民币定期、理财等利率比较占优,所以发展比较缓慢。
事实上,美元定期利率并非一成不变,每期利率也会有所不同。根据业内人士的反馈,这类美元定期存款利率也是浮动的,可能会根据存入的节点不同而利率会有一定变化,但你来存的当天是什么利率,存期内就不会变动。
大家对于美元产品有青睐,主要是考虑到未来美联储可能会降息的预期。如果真如此,可以提前锁定一下收益。
瑞银预计,美联储最快于今年9月开始降息,年内降息两次50个基点;按美联储点阵图,明年有望降息100个基点。瑞银建议要为利率下行做好准备,预计对股、债市场均有利。
美元定期目前表面上虽然有5%的利率,但如果考虑到以下两方面因素:一是汇率,也即为汇兑损益,二是汇兑手续费,最终收益可能要打个折扣。
未来人民币兑换美元的走势,这个是针对以后产品到期准备把美元换成人民币的人。
此外,还要考虑买卖外汇时产生的差价。一般而言,银行卖给你的价格比你卖回给它的价格要高,相当于办理业务的手续费。
结语
近期,随着日本加息、美国经济衰退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上升,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大,人民币走强,充当起资金避风港的角色。
随着不确定性的增加,大家在选择投资品类时,也需要综合考量自身承受能力。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