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国人对芯片设备国产化率的问题并不怎么关注。究其原因是芯片设备是一个全球化进程每个厂商都负责各自的环节,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完善,达到互惠共赢的局面。
自从华为麒麟芯片无人代工后,国人才知道所谓的“全球化”只是一个笑话。只要老美严格一声,日本、荷兰就前呼后拥,对芯片设备进行限制供应。
事实情况也确实如此,比如去年7月、9月,日本、荷兰就相继出台了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对较为先进的光刻机设备进行限制出售,只有获得相关许可,要不然这些芯片设备就无法出售给中企。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于是芯片设备国产化率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什么叫芯片国产化率呢?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生产芯片所需要的国产设备占总设备的比例,比例越高,我们对国外芯片设备的依赖程度就越低,一旦这个比例达到100%,那么我们生产芯片就无需美日荷的芯片设备,从而实现芯片生产的完全国产化。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前我国芯片国产化率还比较低,仅光刻机这一项就存在严重“卡脖子”问题。据悉,我国目前自研的光刻机还停留在90nm水准,这种光刻机对于28nm芯片的生产作用不大,对于更先进的14nm、7nm无济于事。而对于7nm以下的芯片,没有ASML的EUV光刻机辅助,7nm芯片根本无法量产。
由此可见,在芯片设备国产率方面,我国存在非常明显的短板。值得庆幸的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包括华为、上海微电子、中芯国际、哈工大研发团队在芯片设备技术上都有阶段性突破,这大大加快了我国芯片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而据有关媒体报道,2022年我国晶圆工厂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达到惊人的30%,而到了2024年,这个比例将上升至40%。到了2025年,这个比例将达到50%。
50%的国产化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值,这表明我国芯片设备国产化率已经初步实现自主化。只要给3、5年,我们芯片设备就不存在卡脖子情况,真正实现芯片设备自主供应了。
那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吗?国外机构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据悉,有国外咨询机构给出了一个数据,以市场规模为参考,2023年我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仅为11.7%,2024年也仅为13.6%。和国内媒体报道的40%国产化率相比,国外机构给出的数据明显小了很多。
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国内媒体和国外机构给出数据差异如此大呢?这个现象让人感到奇怪。
那么双方给出数据,哪一方更可信呢?整体来看,还是国外机构的数据更具说服力。
上图是一家权威机构给出的数据,在光刻设备领域,国产化率不到1%。量测检测设备领域,国产化率也只有5%左右。其他核心设备国产化率也不可观,大多在30%上下徘徊。
由此可见,国内媒体给出的数据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这种愿景是基于我国芯片设备技术阶段性突破的一种期望,因此国内媒体才给出了40%、50%的数据。
而国外机构是根据全球半导体设备的规模给出数据的,很显然,芯片设备领域,ASML、尼康、佳能等厂商更具实力,我们不得不依赖它们的芯片设备。
对于芯片国产化率的探讨,大家觉得我们能达到何种比例呢?欢迎大家说出自己的看法。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3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