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评论员高路
图源:新华社客户端
社区食堂热方兴未艾。据统计,2023年全国新注册的各类社区食堂超过1700家,而与此同时,部分社区食堂正陷入运营困境。半月谈记者在中部某省一街道走访看到,当地建成的9家食堂,有6家因亏损停业。
社区食堂价廉物美,解决了困扰老年人群体多年的吃饭难吃饭贵问题,以前出去吃嫌太贵,自己做吧又嫌麻烦,要买菜又要洗啊烧啊搞卫生,老年人体力精力都跟不上了,如今在家门口能吃上一口热腾腾好吃又便宜的饭菜,正是公共服务托底,为保障老人生活筑起的后盾。
政府通过社区食堂投入真金白银,福泽民生。可以说,社区食堂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是政府为民办实事的生动体现。一些社区食堂在服务好老年人、本社区居民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了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食堂,深受居民欢迎。所以,社区食堂不仅要办,还要长期地办下去。
但是怎么办,一定要有清醒的认知。社区食堂的定位是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又便宜的食物,基础性普惠制是其特色,标准过低过高都不符合其定位。相比于砸锅卖铁,倾囊相助,一阵风、运动式的福利,量力而为、细水长流更可贵。有些地方比拼菜价、比谁场面大、谁装修更漂亮,入不敷出,导致经营压力大;有些地方拍脑袋决策,分解指标,明明不具备条件的也开设了,布点不合理导致前来就餐的人不多,食堂经营难以为继。部分较发达地区还存在政策攀比,导致“福利泛化”。社区食堂价格本就低廉,有些地区提出老人就餐免费,有违民生福利“兜底性”原则。这些都是导致亏损,偏离民生轨道的重要原因。
民生不是攀比,不是比谁定的菜价更便宜,谁给的补贴更多。好的民生工程不会一味地追求便宜,贵在长期的坚持,如果只能坚持一阵子,最终形成巨大的亏空,老百姓的福利又能享受多久?谁来收拾残局?
好的民生工程也不能只靠补贴活着,要能自己养活自己,形成良性循环。如果需要大量补贴才能维持,没有补贴便活不下去,变成公共资金的沉重负担,挤占了过多资源,反而不利于社区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不利于社区工作的开展。
可持续性发展远比单纯的福利比拼更符合市民的长期利益。从这个角度,适当才是最好的,不必摆大锅饭、开免费午餐,维持一个合理的菜价就好。摊子也不宜铺得太大,要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有需要才设立,要不然很容易造成公共资金的浪费。
用不计成本的投入换来的所谓口碑、美誉,却忽视了内涵,重名声不重实质,只是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不是老百姓需要的民生工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