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八一”,一份张春艳的个人三等功喜报从西藏军区某部发出,及时送到了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新海村,张保登夫妇手捧儿子的立功喜报喜笑颜开。
1月23日晚,在西藏军区第五届“固边稳藏标兵”颁奖仪式,王应学(前排左三)等10名标兵上台领取荣誉证书、奖杯。
从青藏高原到乌蒙高原,这样的“喜报连线”每年都要上演上百次。据统计,2018年以来,威宁籍官兵已连续6年立功人数破百,累计646人次,立功受奖率是贵州全省平均数的8倍,此外每年还有数百名威宁籍官兵获得“四有”喜报,持续呈现出“群体立功”现象。今年初,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获评贵州省首届“黔动先锋”,威宁高原兵品牌愈加声名鹊起。
威宁自治县人武部政委张勇告诉记者,作为高原兵储备区,威宁自治县每年都有数百青年从军报国,超过一半的新兵争赴高原服役,每年立功率接近当年入伍总数的30%,有超40%的官兵在义务兵阶段后因表现优异成功留队,每一组数字都远高于全省甚至全国平均水平。
威宁县人武部对入伍新兵及家属开展回访和慰问走访工作。 (苏远粉 摄)
威宁自治县双龙镇凉山社区朝阳组只有40余户,却有21人先后参军、88人次立功受奖,成为远近闻名的“功臣村”。威宁自治县中水镇上寨村90岁老战士王开友,他和儿子、两个孙子三代人四个兵接续戍边西藏,成为让人称颂的“兵世家”。在威宁自治县,类似的“功臣村”“兵世家”有很多,爷孙兵、父子兵、父女兵、兄弟兵的故事随时在更新。
威宁高原兵“群体立功”现象的出现,与该县深厚的红色历史传承、国防动员工作高质效开展息息相关。
“贵州屋脊”威宁平均海拔2200米,培塑出威宁人出色的身体素质。作为红军长征时期“乌蒙回旋战”的主要发生地,威宁是红色沃土英雄之乡。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优秀高原兵的实例,威宁构建起多形式、大范围国防教育“七进体系”,红色文化和国防教育的持续浇铸,使从军报国、立功军营理念成为威宁人重要的群体认同。
威宁中等职业学校宣传栏
近年来,威宁自治县军地各方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广泛深入开展“同心向强·共卫国防”活动,通过聚力机制提升社会崇军拥军共识,通过培塑机制抓实预征预储,通过严征机制确保优兵率,持续推动军队和国防动员工作迈向高质效,确保威宁高原兵源源不断。
“威宁高原兵‘立功群体’的产生,既得益于部队真打实备的练兵景象和风清气正的军营环境,又得益于贵州军地聚焦备战打仗、坚决落实‘贵送精兵’要求输送高质量兵员的一系列举措。”毕节军分区政委李祥军说。
威宁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迎接退役军人返乡报到工作
威宁高原兵不仅在军营刻苦战训勇立功勋,退役后也依然坚守军人本色,在各自岗位挺膺担当立志成才。截至目前,威宁自治县仅“兵支书”“兵校长”等就有650余人。
通讯员 林贵鹏 韩贤普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欧阳海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08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