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史近现代

获赞0
文章
42
评论
18
  • 如果问“历史到底有什么用?”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唐太宗李世民那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简单说,历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给今人以经验教训。最能彰显这一功能的,无疑是“史学界二司马”——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然而,黑格尔却
    论史近现代1月前
    680
  • 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就一直充当着中国通往“现代”的入口。它一方面确保了外国居住者的安逸闲适,成为租界的典范,另一方面又引燃了中国人激烈的民族主义和革命运动之火。到了19世纪末,它“有幸”得以与伦敦、巴黎一样同脏污、瘟疫和淫乱斗争:这是典型的大
    论史近现代2月前
    890
  •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说中国古代的皇帝们,多能善始,鲜能善终。典型的例子,也是唐朝的皇帝、李世民那位不争气的曾孙李隆基,前半辈子开元盛世,后半辈子安史之乱,一辈子从最高峰跌到最低谷,好好地过了一把过山车的瘾。至于宋元明清各代,还不如李隆基
    论史近现代2月前
    390
  • 古代当皇帝的都希望部下是忠臣,最好像诸葛亮那样,既忠心耿耿,还有雄才大略。这事挺好玩的,皇帝们也不想想,人家那么大的本事凭什么一定要忠于你呢?反过来想,下属们会不会认为,皇帝只对自己好,而且一直如此,才是好皇帝呢?忠臣,就是忠于皇帝,遵守既
    论史近现代2月前
    1080
  • 德高望重的张思之大律师在回忆中学生活时,无比深情地缅怀那些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同学们,1943年冬天,16岁的他在四川三台的国立十八中读高中,受爱国热情的感召,毅力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成了一名通讯兵。在缅甸战场上发生的那场著名的密支那
    论史近现代2月前
    640
  • 在二十几年以前,有一位剧界老辈对我讲过下面一段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有位盐商用家中的女班唱戏接待皇帝,乾隆听戏的时候,恰巧有个唱小花脸女子,在他面前经过,乾隆看了一眼,不觉对她说:“这孩子很有趣!我带你到北京去罢!”这女子立刻爬在地下
    论史近现代2月前
    830
  • 李庄各界庆祝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摄于1941年6月9日地图上连名字都找不到的川南李庄,终于放下了一张“宁静的书桌”。一时之间,小小的李庄名流荟萃:傅斯年、陶孟和、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董作宾、李济、曹禺等……在我们列举这些璀璨
    论史近现代2月前
    810
  • 喜怒无常,天威难测,是很多封建帝王的共性。对他们来说,会发脾气不算啥本事,善于情绪控制才是能耐;会勃然大怒难称高明,能在必要时转怒为喜,才算技高一筹。这也是一个合格帝王的基本功,但凡会这一招的,都能做得久远;反之,不谙此道的,说不定啥时候就
    论史近现代2月前
    930
  • 康熙皇帝玄烨,至少在眼下,要算是皇帝中最有知名度的一位。他日益飙升的名气,显然和政界、学界以及娱乐圈的追捧不无关系。《康熙来了》,不仅是电视台的一个娱乐节目,也几乎成了近来人们打开电视时的第一感觉。只要跟娱乐圈沾了边,名气大的人不一定声誉好
    论史近现代2月前
    470
  • 永远的叛逆者:他的思想赢得了全世界但他只属于俄罗斯文:刘婉媛“你害怕死亡吗?”“不,我不再惧怕死亡……年轻的时候我曾经害怕,担心自己死去后所有的文字创作计划落空。如今,对我而言,死亡是自然的事情——它不是终结,而是一个人存在的里程碑。”20
    论史近现代2月前
    1230
  • 梁文道文|先知书店编最近不只有一个民国热潮,而且其实也早从十几年前开始,大家有一股民国知识分子热,也就是说很喜欢去研究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研究他们的传记。为什么呢?我想这里面往往就包含着对我们现代的处境的一些不满,或者是一些疑问,
    论史近现代2月前
    640
  • 在政治权利上,乾隆是有史以来最为吝啬严苛的皇帝,他全力维护农民的生存权乃至温饱权,但绝不允许农民有政治表达权。对于安分守己的“良民”,他“视如赤子”。对于不守本分的“刁民”,他则视如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一切民众聚集事件都被视为敌对事件,严
    论史近现代2月前
    540
  • 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大凡有远大前程的事物,在初创之时“其作始也简”。用这句话形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极其准确。中国共产党1921年的正式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百年来
    论史近现代3月前
    1110
  • 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伟大时刻,比如开启现代文明的文艺复兴,奠定现代文明的思想启蒙、科学革命、工业革命;但若对文明影响程度最大、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元年前后的“轴心时代”。在这500年内,波斯的琐罗亚
    论史近现代3月前
    750
  •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却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无独有偶,思想家马克斯·韦伯也同样发出过类似追问——“尽管中国古代经济很发达,但
    论史近现代3月前
    440
  • 引子:从“家”到“国”,从“礼”到“法”也许真的是“旁观者清”。洋人常常把中国说成是个“儒教国家”,如果我们不在“宗教”这个词儿上和他们较真,可能他们说的也有一点儿道理,因为维护和支撑古代中国文化两千多年一直延续的最重要支柱就是儒家学说。儒
    论史近现代3月前
    560
  • 一期《十三邀》,许知远在新加坡采访了王赓武,王赓武今年已经93岁,是出生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历史学家,也是海外华人史的主要开拓者,亦研究现代中国的国族史观。1986年到1995年,王赓武曾担任香港大学校长,且出版过两册的《香港史新编》。在采
    论史近现代3月前
    930
  • 经济学发展至今,已演化出诸多流派,如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等。在此基础上,适度经济学应运而生。那么,何为适度经济学?美国经济史博士洪朝辉新著《适度经济学导论》,便是一部系统阐述适度经济学的力作,提出了独
    论史近现代3月前
    710
  • 他是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在见到英国议会政治后,曾发出“三代之治在英吉利”的感慨;他的见识与思想远超时代之上,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在追逐西方的“末”,而没有触及西方的“本”;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才是晚清真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然而,“独醒者”注
    论史近现代3月前
    1160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在中国现当代史上,蒋介石是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不过,一般的研究者多关注他的事功,至于其精神世界则较少涉及。由黄道炫所著的《蒋介石:一个力行者的思想资源》一书,可谓从精神层面分析蒋的得失成败的
    论史近现代3月前
    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