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7小时徒步进入何家山村,看着来往的救援车辆,长坌村村支书黎忠文身体发软,一阵疲惫感袭来。
7月26日起,台风“格美”过境,湖南郴州资兴市普降暴雨、大暴雨,最大降水达673.6毫米,平均降雨量409.9毫米,超过历史极值。随之而来的洪水从山间的沟壑涌出,席卷沿途的沙砾和树木,公路、电缆、田地和房屋被冲毁。
长坌村隶属资兴市兴宁镇,位于八面山山脉。资兴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八面山处于资兴市强降雨核心区域,不仅降雨量大,尤其是夜雨特征明显。八面山多低山丘陵地貌,地质构造分布着花岗岩、石灰岩风化层,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孕育了条件。
长坌村通往国道的道路被损毁,一度与外界失联。断水、断电、断网、断路,变成“孤岛”。孤岛内,村民拼尽全力,抗洪求生。孤岛外,更多人绞尽脑汁,挺进深山。
[1]暴雨
雨从7月26日开始下。当晚,长坌村56岁村民黄丽娟(化名)在暴雨声中彻夜难眠。在这个深山村庄中,暴雨并不稀奇,但那晚的雨哗啦下个不停,她心也跟着怦怦跳,“根本睡不好”。
27日5时,黄丽娟早早起床,发现厨房已被泥浆水淹了几十厘米。打开大门一看,处于地势低洼处的庄稼田被泥水淹没。没多久,两位村干部敲响她家的门,通知她前往地势更高的村委会避险。那一天,几十个村民在这打地铺将就着住,不敢离开。
几百米外的胡家组情况也不容乐观,胡华(化名)家受灾尤为严重。27日7时许,他与家人一起吃早餐时便察觉这场雨不同寻常,“庄稼田变成了洞庭湖,田上的电线杆在顷刻间被大风吹倒”,胡华一家赶紧吃完早餐,躲进位于高地的邻居家。
下午,水势逐渐退去,胡华回家查看,一楼后方墙体已被山体滑坡尽数损毁。原本装有米面的仓库和厨房被树枝和泥土填满,完全看不出从前样貌。
胡华受灾后的家。图/九派新闻杨冰钰
[2]流泪
胡华家背面紧邻山体,泥土从后方侵袭房屋。情况相似的还有他家一旁的祠堂。九派新闻记者爬上祠堂背面的山坡,看到散落满地的红砖。从祠堂正面也可看出受损的印迹,墙面出现裂缝,大门无法推开。
祠堂化为一地红砖。图/九派新闻杨冰钰
自胡华爷爷那辈起,他家人就一直住在这间屋子。2013年,胡华耗费近30万元重新修缮房屋。如今仓库和厨房被毁,房屋整体结构暂时没出现太大的问题。这几日,他住在二哥家,打算空闲时再去清理。
受损的除了房屋,还有田地。胡华的邻居告诉九派新闻,胡华妻子在2014年突患罕见病,导致智力障碍。胡华原本在外务工,为照顾妻子,选择回老家务农,靠九亩左右的生姜和水稻维持生活,养育一双儿女。但洪灾过后,这些农作物受损。
“一亩地的生姜成本就几千块,修缮房屋又要几万元。”胡华计划,未来带着妻子重新外出务工,想办法生活。
从外地特意来到长坌村种莲花的王仲(化名)同样损失惨重,他投资了近60万元,其中还有贷款。若没有这场灾难,还完贷款后预计有十几万元的利润。洪水渐退,眼看着养殖的莲花枯萎,这位年过中旬的男人站在荷塘边流泪。
洪水过后的莲花塘。图/九派新闻付冰洁
[3]孤岛
随着暴雨降临的,还有没水、没电、没路、没信号。困守孤岛,必须突破阻碍,才能求生。为了将村内消息传出去,27日8时许,雨尚未停,长坌村村支书黎忠文决定徒步出山求助。他生于70年代,从部队退伍后选择回家建设家乡,自2005年当上村支书,已将近20年。
亲眼看着美丽乡村一片狼藉,他难掩心痛,但眼下没时间难过,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是重中之重。
平日,这条通向357国道的路大约六公里长,驾车只需十几分钟。那天,黎忠文足足走了七个小时。山洪裹挟着树木和泥土,堆满了曾经的公路。被树枝割伤的皮肤隐隐作痛,他顾不上太多,抵达能通车的何家山村才敢放松下来。
雨陆续下了三天,担心山体滑坡的村民们不敢贸然出动。等到29日,太阳重新照耀这片山区,村民们自觉带上趁手的工具疏通道路。有人搬出电锯,有人帮忙挑选粗壮的树木,将木材劈成两半后,临时在泥地搭起“桥梁”。
归功于这些努力,不少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在这一天赶回了家乡。
30多岁的李建轩(化名)是其中之一,他跟妻子在近五十公里外的资兴市区生活,靠开货车为生。妻子则是村里的秘书,父亲和爷爷常住村上。
李建轩清晰地记得,暴雨来临的那晚,妻子的手机自凌晨三点起一直通话不断,“忙着通知村民转移”。四个小时后,早上7时许,长坌村彻底失联。不忍妻子与6个月大的孩子分别,他作为村干部家属独自回村抗洪。
[4]奋战
村庄失联后,孤岛中的人们竭力自救。与此同时,外部的力量也在努力挺进。
据郴州发布消息,灾情发生后,省市县立即开展应急抢险救援,难度超出想象。郴州属于典型山区,山高林密路陡,地形错综复杂。重灾区的很多道路在半山腰,出现险情后大型装备进不去。
有救援人员介绍,一条约4.5公里的乡村道路上发生了50多处山体滑坡,断桥达40多米。部分地方修通一段路往往要挖掉半座山。同时,还要加强防范次生灾害。
因道路损毁,抢险救援队只能步行进山。救援物资、设备和人员只能依靠直升机进入。尽管困难重重,救援人员仍想方设法努力刷新“进度条”。
7月30日22时32分,经过49个小时的双向持续奋战,从何家山乡何家山村到八面山瑶族乡的主干道S344省道69处滑坡点全部清理完毕,打通了通往八面山瑶族乡的主干道。
7月31日,翼龙大型通信无人机从福建三明飞往郴州,于当日上午进行通信保障作业。剩余受损的电力、通信设备仍在抓紧抢修中。
进入长坌村必经的县道和乡道在救援人员和村民的努力下勉强恢复通行。李建轩走破了一双袜子,历经两三个小时回到村里。他回村后加入搬运物资的队伍,徒步往返于209乡道,为村民搬运方便面等生活物品。
黄丽娟的儿子也赶回了家。他本在广州打工,得知家乡遭遇洪灾,又与母亲断联数日,心里仍不踏实,亲眼见到家人的那刻才放下心来。他将朋友送的汽车蓄电池带回村里,为母亲“停工”数日的手机充电。这个改造过的“充电宝”,可为数十台手机充满电。
黄丽娟“停工”数日的手机正在开机。图/九派新闻付冰洁
[5]晒辣椒
在长坌村,除了部分靠山的房子遭遇山体滑坡,房屋受损、墙面坍塌。大多人家的房屋均保存完好,没被洪水淹没,且因转移及时,村上无人受伤。
身体健壮的人奋战修路,老年人则需要想办法在停水停电的村里负责搞好后勤。胡华顾不上受损的房子,忙着用管道接山里流下的水。村民们劈好柴火,用之前储存的食物生火烧饭。
冰箱里的肉存不住,就采用老一辈的方法,将生肉油炸后泡在油里。辣椒被暴雨浸湿,趁着阳光明媚,及时铺到室外晾干。
断裂的电线杆躺在泥泞中,田地不知能否恢复原样,眼前的法子也不能维持长久。守着红艳艳的辣椒干,村里的长辈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闲聊,人群中偶尔传出说笑声,“最危险的时候过去了,不如开心点”。(据九派新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9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