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瑞士植物学家阿方斯· 德康多尔(下图)在《栽培植物的起源》中指出:尽管中国文献记载栽培水稻历史悠久,但印度发现大量野生水稻,因此印度是水稻起源地。
20世纪早期,欧洲学者以印度栽培品种最多样化为由,再一次断定水稻起源于印度。彼时,中国生长的作物,几乎都被欧美学者断定为“外来起源”,以至于中国当代茶圣痛心疾首的说“一个衰败了的国家,什么都会被人掠夺!而掠夺之甚,无过于生乎吾国长乎吾地的植物也会被无端地改变国籍!”
1926年,中国学者丁颖(下图)在广州发现大量野生水稻,同时发现汉代已有籼稻粳稻之分,即黏者为粳、不黏为籼。
1928年,高调宣称“研究学问,固不必分国界也”的日本农学家加藤茂苞,发现了粳稻和籼稻的区别。两年之后,加藤茂苞却将这两种水稻分别命名为“日本型”与“印度型”。至于如此命名的科学依据,答案是“没有”,但却得到了西方的认同!
1949年,丁颖发表论文,系统论述了水稻原产中国华南,同时希望将“日本型”与“印度型”更改为粳稻和籼稻。当时,不少苏联学者很快改变看法,认同水稻源于中国,但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却基本不认同这一观点。
如果说丁颖论述还不算铁证的话,新中国之后的考古发现,足以确认水稻源于中国!比如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中美联合考古队发现了五枚炭化的人工栽培稻谷,检测年代确认为距今约1.4万年~1.8万年;浙江金华浦江县“上山遗址”,考古发现万年之前的碳化稻米,更重要的是该遗址大规模种植水稻,且有种植、收割、加工食用的完整证据链。
其中,还有一些小插曲,上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主导的印度、泰国等遗址中,考古多次发现7500—9000年的水稻,似乎就是要印证“水稻起源于东南亚或印度”。但其实这些遗址的年代被严重高估了。更搞笑的是,2003年韩国宣称发现1.5万年前的水稻,后来承认错误。
除了考古,中国学者进行的水稻基因研究,也得到源于中国的结论。
然而事实如何我们都知道,时至今日,对中国水稻起源的错误认识仍然广泛流传,区别在于是有意或无意罢了!
即便中国拿出了铁证,但如今国际上依然使用“日本型”与“印度型”的命名,且西方学者也不承认,而是又提出新的“观点”,比如采用貌似“公允”的表述,认为水稻没有单独起源,而是“多元起源”,中国的是中国起源、印度的是印度起源等。
关于“多元起源”的表述很有趣,不利于西方的叫“多元起源”,利于西方的叫“一元起源”。比如中国的比古希腊早的,往往就叫“多元起源”;中国的比古希腊晚的,往往就叫“一元起源”。
问题在于:当中国学者干净利落的承认“马车”等属于“西来”时,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为何不肯尊重事实,光明磊落的承认水稻源于中国?且在水稻命名上,继续给人水稻源于日本或印度的印象?
笔者此前写过《世界水稻起源:中国又一段屈辱史,西方果然在打压中国》一文,提到“日本型”与“印度型”的命名应要更改,但有网友表示“起源于何处不重要”、“叫什么名称不重要”等观点,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西方这么做的背后隐藏着一些阴谋算计,值得中国人警惕,比如以下两点:
首先,与一般作物不同,全球大约有60%人口以水稻为主粮,因此水稻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古人说“器以载道”,文化也需要具体物体承载,而水稻就是中华文化的承载物之一。因此,否定水稻源于中国,无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其次,水稻起源的背后,则是先民在栽培、驯化、改良的努力,以及对人类的历史贡献,否认水稻源于中国,相当于将中国这些努力、贡献一笔抹杀。比如,杂交水稻如果改成“美国水稻”,那么还有多少人知道袁隆平与中国的贡献?
因此,无论水稻起源、还是水稻命名,都是中国人必须要争的,否则西方日拱一卒、得寸进尺,迟早会掏空中华文明。当那些承载文化之物全是源于国外,那么中华文明还剩下什么?
总之,水稻起源本应该实事求是,但一直标榜“科学精神”的西方却没有实事求是,甚至刻意歪曲,原因无非是要削弱中国文化影响力,解构中华文明罢了。因此,西方的所谓“学术归学术、政治归政治”,其实只是说说而已,比如涉及中国话题时,什么都会上升为政治,水稻起源就是一个明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