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成都7月30日讯(记者胡旭阳实习生刘珊)在四川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孕育了无数英勇无畏的战士,而母海鹰,无疑是其中一朵耀眼的“军中绿花”。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奉献,她在军营这片热土上书写了一段传奇,她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
鲜花寄托哀思,在追悼会上,母海鹰的战友们纷纷前来吊唁,共同护送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她如同一只翱翔大海、英勇搏击的雄鹰,栉风沐雨、向光而行。“敢于冲锋的军中木兰,恪尽职守的铿锵玫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事业至上无私奉献”,这是战友们对她的深情追思与评价。
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冲锋
母海鹰出生在书香门第的教师家庭,年幼时,谦逊好学、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的种子就在她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军旅生涯中,她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200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93年春天,军队通过人才引进方式征集大学生入伍,母海鹰积极响应号召,从西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递交了志愿申请书。面对“条件艰苦,是否愿意”的询问,她坚定回答:“服从组织分配,积极为党工作!”此后,她始终如一地践行这一承诺。
从繁华都市到偏僻山村,她成为基地某所宣传干事,面对艰苦环境和高要求工作,她将对党的忠诚刻入骨髓,将对事业的忠诚融入行动,埋头苦干,将业余时间全用在学习上,迅速胜任岗位。从入党宣誓到穿上军装,她从未将自己视作一名柔弱的女子,而是一名忠诚事业、时刻准备冲锋的战士。
廉洁自律是母海鹰留给大家的深刻印象。她生活简单朴素,不打扮、不追求名牌,这股清流源自她父母的言传身教。她的父亲母道兴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一直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他们以身作则,不给组织添麻烦,这种家风深深影响了母海鹰。
在四川省军区,母海鹰先后任职于组织处、宣保处、转业办,无论在哪个岗位,她都始终不渝坚定理想信念,从严要求自己,在不畏艰苦、勇挑重担中砥砺前行。从抗击雨雪冰冻灾害到扑救甘孜森林火灾,从“5.12”汶川抗震救灾到“4.14”玉树跨省救援,她的身影无数次出现在最前线。她常说:“不同的战场,一样的冲锋!冲锋的姿态最靓丽。”
平凡之中书写不凡
母海鹰对战友们的影响深远。四川省军区干事杨洋的办公室里,至今仍保存着一张母海鹰的证件照,照片上的她军装笔挺,短发干练,目光坚毅。每当遇到工作困惑,杨洋总会凝视这张照片,回想当初与母海鹰一起工作的场景。
担任转业干部工作办公室主任后,母海鹰再次发起了新的冲锋。为了确保安置政策落到实处,她认真学习钻研军转安置的各项政策规定,做好政策宣讲、解难释疑和工作推荐。她既把好政策关口,又积极为转业干部出谋划策、提供参谋意见、搭建沟通桥梁。她常说:“很多转业干部从艰苦边远地区回来,我们要把工作做细点,多替他们考虑点,不能让奉献的人流血又流泪。”
“对前来询问政策的干部起身回复是她常年的习惯。”她对转业干部的问题积极反映、沟通协调,尽全力把他们安置到满意的岗位,受到军地领导和转业干部的一致好评。“同时,她也严管厚爱下属,手把手传帮带,注重发挥每个人的优势。”杨洋回忆道。
“手机号公布给了所有的转业干部,电话经常接到半夜12点。”向军低头说,“她走以后,只剩下了空荡荡的房间。”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
母海鹰的家中,爱人向军保留着她生活的全部痕迹,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对她的记忆。随时保持冲锋姿态的母海鹰,留给爱人向军的是加班的背影,以及深夜归来时的关门声。从认识到结婚,两人携手32年,唯一一次出门“旅行”,是2018年国庆期间,去南京看望读研究生的女儿。动车去、飞机回,4天的总行程,成为他们三口之家宝贵的回忆。
“我们的日子,简单而平凡,上班、下班,日复一日,却充满了彼此的牵挂与默契。”回忆起与母海鹰的日常生活,向军言语中透露出深深的眷恋。这位贴心的丈夫,总是默默地承担起家中的重担,用他的手艺烹饪出家的温暖。他们的生活,虽有波折,却总能在向军的包容与智慧中找到平衡,正如他在女儿志愿填报的争执中所展现的那样:“孩子大了,让她自己决定吧。”他的话语,既是对母海鹰的尊重,也是对女儿成长的信任。
她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女儿、妻子和母亲。母海鹰的父母,以他们的方式默默支持着女儿的事业。孩子半夜发烧时,守在医院的是外公外婆;孩子学走路、学说话时,陪在左右的是外公外婆;孩子上幼儿园时,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接送的是外公外婆。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当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它的光芒虽短暂,却耀眼而光明。正如母海鹰拼搏奋斗的一生。
(图片来自四川省军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8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