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喃风 编辑丨喃风
还记得2017年那个身着素衣,在《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淡定从容的女孩武亦姝吗?
当年年仅16岁的她,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打败北大博士生夺得冠军,被誉为“国民才女”。
然而,就在名声大噪之时,武亦姝却选择转身离开,消失在公众视野。
7年过去,当年的“诗词女神”因为人生轨迹再次引发关注,正如董卿所说,武亦姝早已踏上另一条大道……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古语用来形容武亦姝再贴切不过。
2017年,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横空出世,16岁的年纪,却有1米8的个头,自带一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淡定。
在与另一位实力强劲的选手陈思婷进行“飞花令”环节的比拼时,她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展现出惊人的诗词储备量。
面对强劲对手,她没有丝毫慌乱,反而愈战愈勇,最终凭借“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四句连贯的诗句,成功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那一刻,她的眼里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举手投足间流露出超越年龄的从容与淡定。
别人比赛都紧张得不行,她倒好,全程云淡风轻,愣是凭着2000多首诗词的储备量,一路过关斩将,连北大博士都甘拜下风,最终捧走了冠军奖杯。
这一下,武亦姝火了,“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国民才女”。
然而,网络世界,赞美和质疑往往只有一线之隔。有人说她只会背诗,高考未必行;有人说她炒作营销,迟早要进娱乐圈捞金。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武亦姝没有辩解,而是默默地回到学校,埋头苦读。她拒绝了北大的保送,一心要考清华。
结果,高考成绩出来,613分,在上海这个高考高地,妥妥的高分!那些看衰她的人,这下彻底傻眼了。
武亦姝最终如愿以偿地进入了清华新雅书院。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竟然是个理科生!
她不仅在文科方面表现突出,在理科学习上同样优秀。更令人佩服的是,当初的她其实拿到了北大的保送资格,但她坚持参加高考,并最终以613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这个决定再次证明了她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面对质疑和压力,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打破了外界对她的刻板印象。
谁说诗词只是文科生的专利?她用实力证明,文理兼修,一样可以玩得很溜。
在一次采访中,武亦姝谈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句诗,她说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赠送,更是精神上的慰藉和鼓励。
这种对诗词的理解,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背诵和赏析,而是深入思考,触及灵魂。
她的故事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著名主持人董卿就曾说过:“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先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句话似乎也揭示了武亦姝成功背后的家庭教育密码。
武亦姝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尤其是她父亲的教育方式。
武爸爸是一位法律工作者,他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而他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带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
更重要的是,他尊重孩子的选择,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武亦姝的父母虽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但他们在教育理念上却非常一致,都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
他们共同为武亦姝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这对她后来的人生发展至关重要。
无独有偶,董卿自身的成长经历也印证了“榜样的力量”。她的父母都是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高知,他们热爱学习,也严格要求董卿学习。
从小,董卿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武亦姝的成功并非偶然,这与她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她的父母没有给她施加过多的压力,而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身作则,用陪伴和鼓励激发了她的学习兴趣,并最终帮助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方向。
董卿曾在节目中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父母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武亦姝父母的改变,以及董卿自身成长的经历,都充分说明了环境和榜样的力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反观当下,多少家长一边刷着手机,一边督促孩子学习?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进入清华大学后的武亦姝,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她没有因为外界的关注而迷失自我,而是继续保持着对诗词的热爱,同时也积极探索其他领域,努力让自己全面发展。
有传言说她未来可能会去牛津大学深造,虽然消息还未得到证实,但我们相信,以她的实力和毅力,无论做什么都会取得成功。
未来,也许她会成为科学家,也许会成为作家,也许会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但无论如何,我们相信,这个勇敢追梦的女孩,一定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武亦姝的故事,为当代青少年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榜样。
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要注重理解和思考,不能死记硬背;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为之努力奋斗;要独立思考,坚持梦想,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
武亦姝的故事也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教育的思考。在一个充满诱惑和竞争的时代,如何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像武亦姝这样优秀的孩子涌现出来,用他们的才华和努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在聚光灯之外,武亦姝是否也曾有过迷茫和挣扎?顶着“诗词女神”的光环,她是否也渴望撕下标签,活出真实的自我?
或许,在牛津的古老校园里,她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也或许,这答案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追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