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欧盟委员会并未想到,近期针对中国电动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后,会遭到国内外政商界如此强烈的反弹与质疑。
7月4日,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BEV)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临时关税适用于部分中国生产商,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19.9%,上汽37.6%。
这一临时关税于2024年7月5日生效,最长持续四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对此,许多国内外政商界人士持续表达不满。认为此举有损欧洲消费者利益,将拖缓欧洲汽车业转型升级,不利于欧洲提升竞争力,也无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作为此次关税征收比例最高的上汽,选择以最直接的方式回击欧盟不公平贸易战。一方面,上汽宣布将进一步依法行使抗辩权,对欧盟的“降智行为”说NO;另一方面,上汽表态“加速做好自己的事”并推出了首开行业先河的“超级安芯承诺”,其中包括“零燃保障”政策和“三电终身质保”政策,此举无疑进一步推高了电动车行业的竞争门槛。
上汽MG选择以实际行动正面“硬钢”欧盟关税墙,亮明“中国态度”的同时,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关税从来不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技术和产品创新才能赢得开放市场的真正尊重。
欧盟狂舞关税大棒
欧盟此番操作蓄谋已久。
2023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在欧盟国情咨文演讲(SOTEU)中宣布了这一调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中国出口的低价电动汽车最近迅速增加,引起了欧盟的担忧。委员会正在严格按照欧盟和世贸组织的规则遵循法律程序,允许所有相关方提出他们的意见、证据和论据,其中包括中国政府和企业/出口商。
在启动反补贴调查的九个月后,欧盟委员会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根据调查结果,委员会认为中国的电动汽车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给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带来了经济威胁。调查还研究了这些措施可能对欧盟电动汽车进口商、用户和消费者造成的后果和影响。
此次加征关税的范围为纯电电动车,不涉及PHEV、燃油车,很明显针对的就是中国新能源汽车。
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国汽车国内市场销售2518.4万辆,同比增长6%;全年汽车整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跃居全球第一。
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出口对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7%,首次超越日本,成为汽车出口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品牌在欧盟市场的份额悄然从2019年的不到1%上升至如今的8%,外界分析该比例很可能会在2025年达到15%。
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强势入局,欧盟此番出手极富针对性。上汽、吉利、比亚迪恰恰是中国电动车出海欧洲最成功的三家车企。尤为讽刺的是,此次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最高的上汽集团,正是出口欧盟销量最高的车企。
过去一年,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高达120.3万辆,占中国汽车出口量近25%。其中,上汽MG品牌全球销量超过84万辆,连续第五年获得中国单一品牌海外销量冠军。
在许多车企未能达到严苛的欧标而无缘欧洲市场时,上汽集团依旧凭借硬实力成功助力中国车企在欧洲、东盟等海外区域市场快速跻身销量榜前列。从2023年中国在欧洲市场的交付量来看,上汽集团高达24.3万辆,远超其他车企,且上汽MG就占有23万辆的数额。
这一次,吃相难看的欧盟彻底“摊牌”,连装都懒得装了。
“保护主义”难解问题本源
在欧盟电动汽车行业未主动申请调查,且欧盟内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欧委会一意孤行采取征税措施,遭到多方强烈反对。欧洲汽车制造巨头大众汽车警告称,从长远来看,这些关税不会增强欧洲的汽车产业,“这一决定的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德国汽车工业的任何好处”。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更是直言,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会阻碍欧洲车企的发展,同时也会损害欧洲自身利益,而贸易保护主义势必引发连锁反应:以关税回应关税,以孤立取代合作。对宝马集团来说,类似增加进口关税这样的保护主义措施,无法帮助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
“没人能从加征关税中受益。欧盟加税举措不仅影响中国汽车企业,也打击了在中国生产的外国汽车制造商。”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马蒂亚斯·鲍尔分析说。
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也指出,在电动汽车领域,欧盟没有直面竞争,没有努力提高本土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和服务,反而干扰正常的市场竞争。欧委会的做法“十分危险”,将限制自由贸易,限制科技创新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也表示,德国汽车业倡导自由公平的贸易,包括额外关税在内的任何保护主义措施都将限制自由贸易,并带来贸易冲突风险,最终对所有相关方都不利。
不仅欧盟内部争议不断,中国官方也在持续发声。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7月4日表示,目前距终裁还有4个月窗口期。希望欧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展现诚意,抓紧推进磋商进程,基于事实和规则,尽快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税的举措,首先会迫使汽车终端市场售价增长,加重消费者的负担,短期内会影响到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在欧盟的销售,长期看将影响欧盟2035年减碳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反对之声此起彼伏,认为电动车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欧盟此举无异于当臂挡车。
上汽MG“硬钢”欧盟壁垒
欧盟的一意孤行也受到了国内车企的强烈反弹,以上汽为代表的车企亮明了绝不妥协的“中国态度”。
此次反补贴被征收比例最高的上汽集团发布声明称,将正式要求欧盟委员会就中国电动车临时反补贴税措施举行听证会,进一步依法行使抗辩权。
在上述声明中,上汽集团提出三点抗辩内容,包括欧委会反补贴调查涉及商业敏感信息,例如调查要求配合提供与电池相关的化学配方等,超出正常调查范围;欧委会对于补贴的认定存在错误,例如将给予国内消费者的新能源购车补贴纳入在欧盟销售的补贴率计算;欧委会在调查过程中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信息和抗辩意见,基于《反补贴基本条例》第28条所谓的“不配合调查”,作出不利推定,虚增了多个项目的补贴率。
面向欧盟积极依法行使抗辩权的同时,上汽也在同步“加速做好自己的事”。上汽MG富有深意地公布“感谢全球伙伴和用户的支持,将以‘三个坚持’组合拳应对”。
不久前,上汽独家“躺式电池”技术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在全球范围实现行业唯一30万台“零自燃、零热失控”的安全表现。在这其中,热销全球90+国家和地区市场、累计交付近20万台的MG4 EV车型,经历了从寒冷北欧到炎热中东再到湿热东南亚的最严苛考验。
基于此,上汽MG品牌随即面向非营运车主推出首开行业先河的最高标准“超级安芯承诺”,承诺车主“零燃保障”+“三电终身质保”+“新老车主同享”。此举不仅让中国用户享受到全球最顶级的电池安全呵护,也为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市场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我们看到,三电终身质保并非一个能长期坚持的品牌服务。过去当蔚来、理想等新能源汽车品牌还在市场摸索、尚未形成销量规模时,为了吸引用户曾短暂推出过类似政策,但受限于成本考虑等因素,最终都选择了取消;时至今日,仍在推行三电终身质保政策的企业已寥寥无几。
新能源渗透率从去年的31.6%,到刚刚过去的6月已经达到了49%,这一迅猛增速的背后,是逐渐庞大的首购用户群体对绿色出行的拥抱,上汽MG的电池安全、质保政策兜底能极大的打消他们对新能源车的顾虑。正如上半年小米凭借巨大的市场影响力,虽自身产能有限,却奇迹般地激发了蔚来、极氪等品牌的高速增长,展现了行业生态中领头羊的带动效应。因此上汽MG推出的“超级安芯承诺”对于整个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市场的发展而言,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更重要的是,在欧盟无理设置关税墙的背景下,上汽MG直面不公时所展现出的“中国态度”值得称道。一方面上汽MG亮明态度,正面出击寻求抗辩权;另一方面,借助强大的研发能力赋能动车的出行安全,推动电动车市场向上发展。
历史告诉我们,关税墙挡不住市场的真实需求,与其对抗,不如共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8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