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因为没戏拍,才自己做戏拍。95后小伙陈腾跃为了实现演员梦,全资投拍、主演了一部小短剧,剧名就叫《全资进组》,横屏24集,每集10分钟。
去年,《全资进组》凭借吐槽国产古装剧套路、娱乐圈乱象,受到观众喜爱,在豆瓣获得了7.1分。制片人、出品人、监制、编审以及半部演员表,全是陈腾跃。
7月15日,《全资进组2》回归,这一季火力更猛,将枪口对准内娱影视剧乱象:绿布抠图泛滥、布景服装雷同、金主熟人硬塞、起承转谈恋爱……也骂观众,对偶像无底线包容;还骂自己,创作依赖严重。
然而,对于这位从农村闯出来的年轻创作者来说,如此“自救”,他的演员道路也刚刚踏出了小小两步。
对于像陈腾跃一样从农村突围的艺考生来说,演员之路的狼狈在于,生存成问题。
高中毕业暑假,陈腾跃只身从老家安徽阜阳来到横店,在《花千骨》剧组当群演。即使没能见到最喜欢的演员赵丽颖,他的剧组初体验依然深刻,“有些人完全不拿群演当人看。”
“那个暑假让我真切感受到两件事,一是普通人想踏入这个行业是多么,痴心妄想。二是想在这个行业继续走下去,我只能靠我自己。”
在北京,他的大学生活是hard模式,因为家里为自己考学借的外债还没还清,学费、生活费都还没着落。
在同学追逐演员梦时,陈腾跃在街边扮人偶,接cosplay商单,在快餐店做配餐侠,“我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
后来正赶上微商风口,每天打包不完的包裹,让他第一次实现经济独立,也开始重新追梦,“我用两年的积蓄,第一次‘全资进组’。”
但那部小网剧没播成,半年的投入都打了水漂,现实给了这位年轻创作者“一个非常大的耳光”。
他“缓了好一阵儿”。决心从头再来,正赶上电商直播风口,他成为第一批淘宝主播,每晚播七、八个小时,“当人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只能咬牙坚持。”
白天发快递、夜里直播,是陈腾跃的常态
所有绕路的坚持,都是为了继续做演员。时隔四年再回到横店影视城,无人脉背景的陈腾跃难掩失望,因为这里“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没有任何机会”。
知悉以上种种,其他便自然而然懂了:
为什么一位初出茅庐的小演员要另辟蹊径,全资进组;
为什么花300万元全部积蓄投拍的《全资进组》,敢选择直讽剧组乱象;
为什么这部具有反叛和自省精神的剧,成为了观众的“嘴替”,可以顺势推出第二季;
以及为什么,陈腾跃成为了“普通人勇闯娱乐圈”的代表。
北京暴雨将至的那天午后,我们见到了陈腾跃。
一个隽秀的男孩跟在经纪人身后,轻轻弯腰与我们握手,栗棕发,印着《低俗小说》的黑T,气质如一只轻盈的小猫。
但一聊起《全资进组》、当演员、做制片,又能从陈腾跃的言谈中感受到,他身上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一种本能般想要迎难而上的勇气。
畅聊后发现,像陈腾跃这样的新生代创作者,已经初步显露三个特点:
其一,对行业保持着一种疏离的警惕和打压式自省。新生代创作者向往着、畏惧着这个行业,也保持着“局外人”的敏锐嗅觉。各种套路与乱象尽收眼底,并选择以荒诞有趣的方式讲述出来,不评价对错,不教育观众。
其二,非常敢,对创作有敢于All in 的魄力。“我是没戏拍,才去做戏拍。”陈腾跃在正式筹拍《全资进组》前,也有“乌尔善行为”,给父母在老家买房,安顿好家人,才开始一心一意搞创作。
不同的是,乌尔善有多部成熟作品在手,才有底气搞可能使他倾家荡产的《封神》;而陈腾跃,是在为自己搏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其三是,对以“饭圈”为表征的粉丝文化、粉丝经济接纳程度非常高,了解年轻观众的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并善于灵活沟通。
陈腾跃
以下,是与陈腾跃的谈话。
INTERVIEW
《影视独舌》:听说第二季上线前你焦虑了一周,是习惯性焦虑,还是第二季播出压力大于第一季?
陈腾跃:与其说是焦虑,不如说是紧张。即将接受观众评判时,每个创作者都会紧张,尤其大部分第二季都播不过第一季。我紧张的是,能不能突破自己。
我是一个没有内耗的人,消化功能很好,每一条评论弹幕我都会消化,但不会伤心,夸我的就吸收,骂不足的就想想怎么改。
在制作执行上,我已经突破了第一季时的我。我攒了80-100人左右的“麻雀模式”团队,全组相对最有经验的就是我了。第二季筹备了2-3个月,编剧和导演也是《兄台请留步》时就磨合好的,剧本这块没费多大力。
拍第一季时因为经验不足,遇到了很多抓马的坑,比如选好的景突然被别人占了,临时更改拍摄计划;每天需要扮演五六个角色,忽略了改妆造需要时间,导致全组都在等我。这一季顺利了许多。
《影视独舌》:第二季火力更猛,相较于第一季的重心“改剧本”,第二季多了对内娱剧组乱象的直白讽刺,你也从关注剧本的演员视角慢慢变成了行业观察者的身份,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腾跃:我既是创作者,也是观众。第一季是我圆梦甜宠、复仇、重生、虐恋等各类古装男主的过程,第二季我就想注重表达一些我在这个行业多年来的观察和感受。
我们曾全网征梗,收集观众对影视剧套路和乱象的吐槽。站内弹幕、B站、知乎、豆瓣、小红书,都收集了。观众为什么骂得那么真情实感?为了骂而瞎编吗?不是的,每一句都是观众的心声,很多话也都是我们想说的。
创作者和观众两个身份,一旦丢了一个,就走偏了。
《影视独舌》:直白讽刺的梗过于密集,不会有“为一碟醋包了一盘饺子”的感觉吗?
陈腾跃:一部作品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想要的东西太多,就都抓不住。第一季受到欢迎的点是“做观众嘴替”,第二季我们就做了取舍,减弱了故事性,做纯粹的“嘴替”,喜欢的观众就会很喜欢。
《影视独舌》:过于迎合观众,是不是一种投机?
陈腾跃:我不认为这是一种投机取巧。《全资进组》跟评论家有所区别的点在于,它是观众吐槽的搬运工,不评价对错,只是把这些现象演出来,由观众自己去评定。我觉得目前行业也需要有这样的声音。
我们连自己都骂,骂自己的形象,骂创作依赖,反套路也是一种套路。顾总(陈腾跃 饰)仗着自己全资进组,总是要求改剧本,错了吗?没错,他出钱了,想拍自己的东西。
编剧导演错了吗?也没错,他们考虑市场情况,想要复刻成功捷径,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对吧?但很多时候它就是会形成一个怪圈。
《影视独舌》:不担心得罪人吗?
陈腾跃:其实很多时候,行业内的人比观众更想吐槽。
我们没有资格评价人,也不针对任何人,更不会觉得自己是挽救行业于水火的正义使者。还是那句话,很多现象没有对错之分,“只表达,不评价”,观众不会觉得我们好装,很多同行看完也没有觉得被冒犯,只觉得挺好玩的。
《影视独舌》:其实就现在市场环境来说,想要获得高关注度,必须有自己的大热CP。
陈腾跃:你说得很对。第一季时与我搭戏的有九位女主,其实我有考虑过要不要组CP,但很快放弃了。如果我把自己全资进组的戏重心放在炒CP上,戏的表达就变味儿了。
再一个,嗑CP有延续性,大热CP都要嗑到真人,我要跟好几个女演员都有谈恋爱戏份吗?咦,好油腻。
所以最后还是决定把喜剧这块做好,做到极致。
正在筹备中的电影版《全资进组》走的也是喜剧路线。电影和剧的创作逻辑很不一样,不能“以梗带故事”,而是让梗融于故事。总归是偏商业一点,能让观众笑出来的喜剧片。
《影视独舌》:第一季成绩很理想,应该有很多橄榄枝伸过来,为什么还要全资做剧?是更享受做剧吗?
陈腾跃:做各种剧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当演员,仅此而已。我是因为没戏拍,才去做戏的。某种程度上,《全资进组》是一个演员的自救,我是在为自己“曲线救国”。
在这个行业里,先让别人看到,我才能谈下一步。《全资进组》可能不是一个作品,而是一个项目,它不是我对艺术和表演的最高追求,但已经是目前的我可以做到的极致。因为没有能力做大剧、做艺术品,就放弃不做了吗?不可能的。
艺术品也好,项目也罢,都是我到达目的地的过程。它已经成为了一个突破口,跟任何剧都不撞型。等有了自己的风格之后,再去深耕、去创作。
《影视独舌》:为什么觉得自己“还没进入娱乐圈”?在大部分人看来你已经是圈内人了。
陈腾跃:我目前没有参演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戏,跟更多专业演员一起演戏,所以觉得我还没有踏入娱乐圈。
另一个是,我比较社恐,平时除了工作,基本不出家门,没什么人际关系,也不认识什么人。平时最喜欢跟着营销号吃瓜,然后打电话问朋友是不是真的。
但很多粉丝会给我发很长的私信,跟我聊天,这时候我就不是孤独的。虽然有句话很浮夸,但粉丝确实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尤其演员这个行业,你能走到某一个位置,粉丝是最重要的。
对我来说,粉丝就是我的家人。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个女孩跟我说,哥我好羡慕你,我离我的梦想已经很远了。我感觉好戳心。这么一对比的话,其实我是幸运的、幸福的,对吧?虽然很难,但最起码我还坚持在做这个事情。
《影视独舌》:是挺难,第一季播出时你连经纪人都没有。
经纪人:我也是最近跟他跑采访,才越来越了解他。我们是第一季之后才开始合作的,之前筹备、拍摄、后期、送审、宣传都是他一个人跑。
《影视独舌》:商务也是?
陈腾跃:我没有商务。(大笑)
经纪人:第二季我能分担一部分活,但大部分宣传都还是他自己来,想宣传方向、话题词……他是我带过最省心的艺人,特别独立,也不需要我提供情绪价值。
陈腾跃:没有内耗就能省出很多时间做事吧。但我发现我真的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脑子、手、嘴各干各的,前几天我一边发抖音剪视频,一边对接群里宣传物料,一边改腾讯视频的认证头像,还一边跟人聊天。
我从来不怀疑自己能不能行,做不好就放弃吗?别干了吗?不可能的。而且当你非常认真和执着地去追求一个事时,不会考虑那么多,什么事来了,OK,解决就行了。
再就是坚持。之前我在叙述自己过去十年经历的视频下面,说过一句话,“其实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文/赵简一、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