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说, 这个兵团就是在我的张皇失措之下稀里糊涂完蛋的

二哥雨二2024-07-25 07:36:26  92

1948年12月6日,对于杜聿明集团的“30万”将士而言,是一个永远迈不过去的坎。如果说,蒋介石的一封亲笔信将杜聿明集团逼进了绝地,那么,杜聿明的优柔寡断,又使得他们失去了一线生机。

12月6日,已经向解放军阵地发起进攻整整三天了,前面攻击集团,进展不大,后面掩护部队的阵地,不断被解放军突破、占领。就在这个时候,邱清泉、孙元良找到了杜聿明。

此时的邱清泉变得可爱而温驯,一口一个“孙副主任”(孙元良任前进指挥部副主任)、“良公”地叫着,说他有办法把“30万”大军带出去。孙元良的方案,就是突围。理由是林彪大军已经入关,时下三个兵团危急,再这样坚持下去,就是死路一条。并说出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老话,劝杜聿明下定决心突围。

而当时的杜聿明,内心里是不愿意突围的,他认为已经错过了时机,他后悔三天前没有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恐怕也能全师到达蚌埠了。可如今,在重重包围之下,以违抗军令为代价,想得保全师,保全重武器,是根本办不到的事。因此,杜聿明担心,“重武器丢光,分头突围,既违抗命令,又不能全师,有何面目见老头子呢?”

而邱清泉当时却吹牛说:“不要紧,我们还有力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而杜聿明仍然下不了决心,他认为:“只要能打破一方,一个兵团突破一路,还有一线曙光,我也同意。万一各兵团打不破敌人,反不如照他的命令坚持打到底,老头子有办法就请他集中全力救我们出去,否则我们只有为他效忠了事。在我判断,林彪入关后南下,至少还要一个月,在这一月之内,我们牵住敌人,请老头子调兵与敌人决战,还是有希望的。”

其实,杜聿明担心的,仍然是自己违抗军令,划得来吗?他仍坚持,自己能坚持一个月,解放军吃不了他,他仍寄希望于蒋介石派兵救援。

孙元良提出的分头突围方案,得到了邱清泉的全力支持,李弥内心虽不同意,便也表示愿意听杜聿明指挥。最后,杜聿明勉强同意分头突围,但要求两点,一是必须先侦察好突围路线;二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得破坏重武器。会议一直开到下午三点,最终决定当日黄昏后六时,实施突围。

杜聿明是个诚实的人,他多年之后,说自己张皇失措,是实情。下午三点多做出的决定,到六点就实施分头突围,这样的准备时间,根本不可能侦察并确定突围方向,也不可能完善突围方案,再加上邱清泉、李弥很快便改变了主意,使得突围还没有开始,就成了一个极大的乱局,不败,是不可能的。

而等到杜聿明与邱清泉、李弥研究完,做出不再突围的命令时,孙元良部的电话已经接不通了。此时的杜聿明更加惊惶失措,竟然做出了“不管孙元良的情形如何,这两个兵团绝不突围。”而此时,孙元良部已经开始实施突围。想挽回,已经不可能了。

多年之后,孙元良已经是百岁老人,回忆往事,他说了一句:“光亭兄是个正直的军人。”因为,对于孙元良部突围的失败,杜聿明无论是在国民党的一方,还是在共产党的一方,都承认,是他失策所致,而孙元良不过是“奉命”而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201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