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孙牧通讯员刘慧鹏
7月26日,广州中山纪念堂完成了25年以来最大规模的屋面补漏防漏修缮工程,同步迎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中山纪念堂屋面修缮工程竣工仪式暨穗港澳文物古迹保护利用交流论坛”的举行。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广州中山纪念堂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致敬,更是穗港澳三地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见证。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文物局专家库专家汤国华,香港建筑师学会古迹及文物保育委员会顾问林中伟,以及澳门世遗建筑保育与修复名匠、岭南古建筑职业培训导师卢宗宁等,共同探讨文物古迹保护与利用,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古建筑的修缮保护工作,不仅是对其历史的深刻致敬,更是对其未来的庄严承诺。”汤国华深刻阐述了中山纪念堂修缮的核心理念: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力求在保留中山纪念堂原有庄严建筑美的同时,实现“修旧如初”的精湛技艺,“在文物古迹的守护与传承之路上,我们肩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不断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建筑典范,而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汇的国际化大都市,其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经验无疑为广州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林中伟先生在论坛上分享了香港在文物古迹保护方面的宝贵经验和见解,他表示:“文物古迹的保护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这也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石。”
“在众人眼中,古建筑的修缮或显乏味,但在匠人手中,它化作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乐趣探索,以一砖一瓦为笔,以汗水为墨,书写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澳门世遗建筑保育与修复名匠卢宗宁先生分享的匠人故事令人动容。作为澳门世遗建筑保育与修复领域的佼佼者,他毕生致力于技艺的薪火相传,并高举岭南建筑文化传统火炬,照亮了穗港澳三地文化遗产保护的合作之路,更为未来同类型项目树立了典范,让匠人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熠熠生辉。
活动当天,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还与广州市建筑遗产保护协会签订共建“广州市近现代文物保护利用研学基地”协议。未来,穗港澳将继续携手并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书写文物保护的新篇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