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提到曹魏配享太庙的名单,顺带把西晋的也罗列下,由此展开详聊下门阀士族在魏晋的一些变化。
先来看名单:
太傅郑冲、太尉荀顗、司徒石苞、司空裴秀、骠骑将军王沈、安平献王孚等及太保何曾、司空贾充、太尉陈骞、中书监荀勖、平南将军羊祜、齐王攸等皆列于铭飨。
这十二人中,司马孚、司马攸为宗室,暂且不论。
其他十人所属家族,可以得出几个结论:
老牌士族退场。
随着东汉群雄割据、三国鼎立、司马氏篡位三轮淘汰赛,曾经的顶级豪门大批已经出局,著名的如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颍川钟氏、颍川陈氏、琅琊诸葛氏。
汝南袁氏:袁绍被曹操击溃于官渡之战,随后袁氏兄弟陷入内斗,被曹操一一击破,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弘农杨氏:弘农杨氏作为最坚定的保皇派,屡屡为汉室抛头颅洒热血。
董卓乱政时,时任太尉的杨彪极力劝阻其迁都长安,险些为董卓所害。
郭汜、李傕内斗,杨彪怒斥二人,郭汜恼怒,想要动手杀之。杨彪毫不畏惧:你尚且不侍奉陛下,我怎么能独自求生呢!(卿尚不奉国家,吾岂求生邪!)
之后跟随献帝东归,好不容易被曹操迎往许都安定,曹操又诬陷杨彪勾结袁术废献帝,妄图将其杀害,经荀彧、满宠(后面会单写其人物传记)等营救,方才幸免于难。
曹丕上台后,想方设法拉拢杨彪,让其出任太尉,被杨彪坚决推辞。
铮铮铁骨,让人动容。
杨彪之子杨修与曹植友善,力助其争太子。后曹植失宠,曹操虑有后患,又惧其能窥伺己意,借故将其杀掉。
弘农杨氏从此远离了权力中心。
颍川陈氏:颍川陈氏自陈寔起,经陈纪、陈群两代人的努力,到陈泰时,已成天下数一数二的望族。
但在曹髦被弑一案上,陈泰选择了不合作态度,明确表态:腰斩贾充,才能交代!
之后陈泰逐渐被司马氏疏远,颍川陈氏虽然依旧显达于世,可论家族实力却大不如前。
颍川钟氏:钟会本应是配享太庙的第一人。
作为司马昭的心腹,钟会立下了太多功劳:
1、平定毌丘俭之乱;
2、挫败魏帝曹髦夺权计划;
3、淮南三叛,面对坚城寿春,司马昭毫无办法,钟会一封信劝降了吴国的全怿,彻底瓦解守军的士气。
时人都将他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寿春之破,会谋居多,亲待日隆,时人谓之子房)
更关键的是他“政治素养”过硬,只有钟会力挺司马昭伐蜀,(唯独钟会说蜀汉可以攻取),之后更是一战灭蜀,立下了不世之功。
只可惜在司马氏的表率下,手握兵权的钟会也对皇位产生了遐想,最终在成都的乱战中被杀,颍川钟氏由此失去了跻身晋国最顶级家族的机会!
琅琊诸葛氏:在三国异军突起的琅琊诸葛氏随着魏国诸葛恪、吴国诸葛诞在叛乱或政变中被杀,也昙花一现,走下了权力的舞台。
真正的顶流马上就要出场,在此之前还是先介绍下太庙里仅有的两位寒门。
郑冲:
郑冲出身贫寒低下,酷爱读书,对儒学及百家之言有广博的研究(起自寒微,卓尔立操,清恬寡欲)
在门阀渐渐板结化的曹魏,本没有出头之日,好在曹丕是超级文学爱好者,当太子时,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文化水平高,就尽量纳入太子府。郑冲抓住了难得机遇,先任太子文学,后迁尚书郎,出任太守(及魏文帝为太子,搜扬侧陋,命冲为文学,累迁尚书郎,出补陈留太守)
郑冲虽官同宰相,但他从不干预世事,也非司马氏集团的核心人物,能进太庙,一方面是司马氏欲借其士望,邀揽人心,同时郑冲在礼仪上的权威也是司马氏篡位的重要助力(平蜀之后,命贾充、羊祜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谘于冲,然后施行)
另一位石苞就不一样了,官居镇东将军、假节,大司马、侍中、司徒。
但他的出身比郑冲还要低,以卖铁为生(乃贩铁于邺市)
是司马师一手将其提拔起来,历任东莱、琅邪太守,迁徐州刺史。
为啥司马师能阴养三千死士,不被朝廷发现,政变时更无一人告发揭秘,这就是原因!
如果司马师不早死,也许门阀推进的脚步会稍稍缓和些。。。。。。
石苞在东兴之战中大放异彩,曹魏主力被诸葛恪大败,唯有石苞的军队却能全身而退(大败魏军,文帝之败于东关也,苞独全军而退)
司马昭大为赞赏:只恨不能把此节授给你,让你来处理大事(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
东兴一战可以移步这三篇:
东兴之战上:魏吴两大权臣的最强较量(司马师究竟有多强?)
东兴之战中:司马师为何采用之前没有任何军事经验的诸葛诞提出的计策?(刀割自己脚筋的吴国猛将是谁)?
东兴之战下:吴军是如何以少胜多大败魏军?(背后的两大功臣是谁?)
淮南爆发了三次大规模叛乱,如何控制淮南是司马氏代魏过程中地方上的最大挑战。
甘露三年(258年),平定诸葛诞后,次年司马昭就命石苞都督扬州,在石苞的控制下,淮南局势稳定,此后再无一例叛乱发生。
然而石苞在扬州过的很憋屈,手下的门阀不仅看不起他,还纷纷出言羞辱。
孙楚刚来报到就嚣张的说:天子命我参你的军事!(楚既负其材气,颇侮易于苞,初至,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
孙楚的爷爷是中书监孙资,司马懿政变时的得力助手,父亲孙宏官至南阳太守,叔父孙密与卫臻子卫烈并称三豫(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中书监刘放子熙、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凡十五人)
孙家不算顶流,但家族地位不低,石苞没惯着他,表奏孙楚与吴国人孙世山一起毁谤时政,司马炎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将孙楚调到征西将军司马骏那里任参军(征西将军,扶风王骏与楚旧好,起为参军)
接下里出场的淮北监军王琛(太原王氏)就是个狠角色了。
王琛也看不起石苞,嫌他出身下贱(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为了扳倒石苞,王琛竟然弹劾他通敌叛国!
恰逢荆州刺史胡烈上表奏吴国打算大举进攻,石苞收到吴国要进攻的消息,于是修筑堡垒阻截水流,加强防守。
司马炎得知石苞筑垒,更为担心,对羊祜说:难道石苞真的有反心吗?(岂石苞果有不顺乎?)
毕竟数年前蜀地刚发生钟会叛乱,再加上淮南这个具有“反朝廷传统”的老根据地,即便有羊祜的担保,司马炎还是不相信石苞(祜深明之,而帝犹疑焉)
引爆司马炎动手的导火线还是石苞家人。
石苞之子石乔被召见后多日没来,司马炎立刻认定石苞要叛乱,打算暗地讨伐(会苞子乔为尚书郎,上召之,经日不至,帝谓为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
司马炎先下诏罢免其官职,担心石苞不服,同时派了两支军队前去镇压,太尉司马望、琅邪王司马伷领兵由下邳移驻寿春(遣太尉义阳王望率大军征之,以备非常。又敕镇东将军、琅邪王伷自下邳会寿春)
要不是淮南三叛以及钟会失败在前,再加上怀念老领导司马师的恩德,石苞差点就被逼造反了!淮南三叛就要改名淮南四叛!
最后还是下属孙铄献策化解了这次兵变。
孙铄劝说石苞交出兵权,到都亭待罪(苞用掾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
司马炎方才不再防备石苞叛乱(帝闻之,意解)
石苞回朝觐见司马炎后,依照孙铄的计策表示都是我的错,才导致您的不信任(苞自耻受任无效而无怨色)
石苞毕竟功勋卓著,加上其良好的“认罪”态度,反倒让司马炎觉得不好意思,决定升迁其为司徒,司徒不比两汉,完完全全就是一个闲职。
但是,再次被有关部门阻挠(有司奏:"苞前有折挠,不堪其任。以公还第,已为弘厚,不宜擢用)
后来是郭廙上书为石苞抱不平,司马炎方才坚持:前大司马石苞忠允清亮,才经世务,干用之绩,所历可纪。应该执掌教典,以赞时政,任石苞为司徒。
这个“有司”很耐人寻味。
无非就是门阀的口舌。
这么一位久经考验的功勋将领最后被定性为“不堪其任”、“不宜擢用”,结合后面灭吴时几大门阀的表现,你就会觉得十分可笑。
说到底,就是因为石苞出身寒门,没有和你们门阀联姻,当然也“不配”和你们联姻,所以他就不是自己人!就不配居于高位! 因为这样就妨碍了你们的既得利益!
更恶心的是,这种做法还延至其 子孙。
石苞长子石统因事触犯扶风王司马骏,有关部门受司马骏指使,上奏弹劾石统,司马炎严惩石统,后念及石苞又赦免了他,石苞另一子,后来与王恺斗富的大富豪石崇因为没有上朝谢恩,有关部门再次把罪名加到石统身上(兄统忤扶风王骏,有司承旨奏统,将加重罚,既而见原。以崇不诣阙谢恩,有司欲复加统罪)
不整倒你们不罢休!
哪朝哪代有见过开国功臣的后代会遭受如此待遇嘛?!
遭受门阀打压的 石崇后来又是怎么致富的呢?
巴结权臣贾谧。贾谧与石崇很亲善,号称“二十四友”。贾谧的外祖母广城君郭槐每次出来,石崇遇到时总先下车站在路左,望尘而拜(与潘岳谄事贾谧。谧与之亲善,号曰“二十四友”。广城君每出,崇降车路左,望尘而拜)
由此得到荆州刺史一职,任上石崇和你老爹完全两个样,不勤于事务,不以威德服人,反而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
史评:其卑佞如此
这卑佞的石崇也是门阀逼出来的,就算他好好当官,门阀就会接纳他 ?
索性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石崇好歹总算是从寒门里出头了,还有千千万万个没法出头的 寒门会怎么想? 一旦天下有变,会出现大批如石勒首席谋士张宾般的人物,向门阀挥出仇恨的刀刃。
西晋门阀贵戚的子弟,同其声类,党同伐异,排斥出身低微、后起的士族,造成了整个官僚集团僵化而缺少活力,无法应对新的危机。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这也是西晋短促灭亡的重要原因。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