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国际投资者已将气候或碳排放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考量。然而,这其中仅有4%的投资者认为当前的资产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气候风险。
在美国石油产量创纪录、电动汽车销量下降、净零政策面临政治阻力以及一系列全球危机接连发生的背景下,市场越发担心各方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停滞不前。除非政府和各行业重振旗鼓,否则这种对气候的悲观情绪很可能将一语成谶。
亚太区已将气候相关投资视为重点
尽管政府应负责制定激励脱碳的政策,但私营行业也不会一味地坐等政府采取行动。最近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和MSCI可持续发展中心(MSCISustainabilityInstitute)牵头进行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国际投资者已将气候或碳排放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考量。然而,这其中仅有4%的投资者认为当前的资产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气候风险。
全球经济的净零转型将会需要史上最大规模的资本重新配置和资产重新定价,而这一过程将由金融与投资行业推动。
随着国际市场寻求在气候减缓与适应之间取得平衡,气候相关投资将因地区而异,但亚太区已经将其视为重点。
由MSCI支持、亚洲投资者气候变化联盟(AsiaInvestorGrouponClimateChange,AIGCC)发布的报告显示,有70%的亚洲投资者(其中包括84%的资产管理公司)当前“公认气候是重大风险和机遇的来源之一”。此外,57%的亚洲投资者(其中包括68%的资产管理公司)已将气候因素纳入其投资决策。
亚太区的气候状况反映了其经济多样性。该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大部分份额,其燃煤发电量的全球占比则更高。然而,这也极大地促进了亚太区的低碳和绿色创新。
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亚太区将需投资超70万亿美元
最近,MSCI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区企业已成为清洁技术创新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举例而言,亚太区行业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其供应链扩大清洁技术部署,并加快前沿技术的研发速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已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先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此外,日本已成为气候融资和清洁能源研究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而韩国目前位居全球五大低碳核电生产国之列。
展望未来,亚太区在推广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潜力。麦肯锡预计,到本世纪中叶亚太区CCUS技术的应用将占全球总量的55%。
在自愿碳市场方面,MSCI的研究显示,亚太区的碳信用额发行量自2014年起大幅上升,其中,印度、中国、澳大利亚和印尼为领先市场。与此同时,在资本市场层面,新加坡和中国香港都在为成为亚太区首屈一指的气候投资中心而积极努力。
面对巨大的净零排放挑战以及加速脱碳进程的需求,亚洲国家需要加快气候行动,以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标。由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iaSocietyPolicyInstitute)委托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亚太区要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将需要累计超过70万亿美元的投资。
气候融资机会广泛且投资机会正不断增长
去年,波士顿咨询公司和洛克菲勒基金会对100多名气候融资领域的领导者开展了一项调研,揭示了净零排放投资方面存在的挑战和潜力。在挑战方面,调研强调了气候投资者对市场逆境的担忧,如利率上升和整体经济的不确定性;报告还着重指出项目开发面临的持续障碍,包括新兴经济体的外汇风险和各地政策的复杂性。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报告指出“公开市场和私营行业的投资者普遍认为,气候融资机会存在于每一个重要主题和市场之中,并横跨不同地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市场波动,这些投资者仍认为投资机会正在不断增长。”
2023年,MSCI全球气候行动指数(MSCIACWIClimateActionIndex)和MSCI全球气候变化(MSCIACWIClimateChangeIndex)指数均跑赢其母指数——MSCI全球指数(MSCIACWIIndex)——差距分别达到2.7%和6.5%。
在气候投资层面,数据和定价方面仍存在巨大鸿沟。随着市场上高质量数据的可得性改善,资产价格能更准确地反映长期风险和机遇,从而推动对实现净零经济至关重要的资本重新配置。
当然,我们无法预知亚太区的净零排放路径将如何演变;但可以确定的是,亚太区对于这一宏大目标的追求,将继续在全球投资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系MSCI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文中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5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