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关于“让帅”问题一直是热门话题。特别是粟裕“让帅”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沉淀,就目前来看,罗荣桓、叶剑英“让帅”基本能有共识,“让帅”之说完全成立。而粟裕“让帅”之说,则经不住推敲,基本上不成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研究重要的历史事件及人物,必须要有过硬的档案史料支撑,仅靠个别人的回忆或是以讹传讹,肯定经不住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关于罗荣桓“让帅”,《罗荣桓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当罗荣桓得知中共中央准备提名授予他元帅军衔时,立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说明自己参加革命较晚,对革命贡献不大,恳切地请求不要授给他这样高的军衔。”我们看,一是罗荣桓“让帅”,他确曾实实在在地给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写信请辞,有明确的请辞书信在那摆着呢!二是罗荣桓“让帅”,有《罗荣桓传》明确地写在了传记上。要知道,十大元帅、十大将的传记,可是党和国家指定编撰的系列传记,非常严谨严肃,可谓是官方性强、权威性强。
关于叶剑英“让帅”,最主要的档案史料支撑是:1955年1月16日,负责军衔全面评定工作的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主席专呈了一份关于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提名报告。叶剑英于1月20日在这份报告上用红笔郑重地写下了这样一句“让帅”的话:“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历史的定评。”毋庸置疑,这份档案史料足以支撑叶剑英的的确确也“让帅”过。
坊间也有徐向前“让帅”一说,甚至拿他说的一段话来支撑:“我们这些人是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了,如果他们不牺牲,元帅、将军应该是他们的。”但我们翻看《徐向前传》发现,这段话是他“从被授予元帅那天起在以后许多年”经常说的一句话,而不是他在授衔前的“让帅”之词。
关于粟裕“让帅”,帅克写过不止一篇文章,认为该说不成立。再简要梳理归纳一下:
一是从我军高级将领个人发展的历史脉络上看。十大元帅的名单从七大上便可找到基本的逻辑支撑,到1952年的全军评级粟裕与十大元帅差一级,再到1954年首届党的军事委员会成立,十大元帅全部为军委委员,且与后来的元帅名单顺序完全一致,而粟裕却不在这之列。换句话说,粟裕与元帅差了一个层次,这是历史形成的。
二是从机会与运气上看。帅克一直以为,粟裕不是没有机会跨入“帅”这一级。最主要的便是城南庄会议上,让出华野司令之职。哪怕是他当司令让陈毅当政委都好,便也名正言顺地跨入到大战略区正职之列。还有就是,三大战役结束全军进行统一整编之时,粟裕这个代司令兼代政委最终没能扶正,这表明他跨入“帅”列的机会已彻底失去了。
三是从党内职务资历上看。粟裕是七大中央候补委员,如评帅怎么也得是中央委员。如中央和主席真有意评粟裕为帅,可借建国后几次军委变动调整之机,像罗荣桓等人那样,把粟裕调整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或是军委委员。但我们发现几次重要的军委领导人事调整,都不包括粟裕。这也变相说明,粟裕并未在元帅预选范围之内。
四是从档案史料支撑上看。前面我们提到,像罗荣桓、叶剑英“让帅”,都有明确的档案史料做支撑,而粟裕则根本没有。我们说,粟裕如果真有“让帅”之说,真有实际“让帅”动作,相信这么大的事,《粟裕年谱》《粟裕传》不会不记载。通常来讲,“让帅”首先得中央已明确你是元帅候选人,那样在征求你意见之时,你才可以表态“让帅”。而根本就没有任何史料支撑,根本就没列入元帅候选名单,何来“让帅”之说呢?
五是从严肃性与郑重性上看。一九五五年全军大授衔,是我军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关于元帅和大将评定,由中央书记处提名、政治局审定。一旦你评定为元帅,不是说让就能让的,这有个严肃性与郑重性的问题。纵观整个大授衔,有不少将领让衔,但我们看,最终也仅只有徐立清一人的让衔获批。最主要的是徐立清是评定军衔的负责人,有个以身作则的问题。我们说,谁让衔中央都不批,怎么就粟裕的“让帅”却批了呢?
综上,对于粟裕“让帅”之说,帅克认为一定要慎提。因为子虚乌有的事提多了,反倒有害粟裕研究,反倒有害粟裕形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