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期间,中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会战便是大名鼎鼎的淞沪会战,此战直接瓦解了日军的南北平推想要三个月灭亡国民政府的战略。
此战所代表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最直接体现就是除了老蒋的中央军之外,各地的地方势力都摒弃成见,纷纷奔赴上海共赴国难。从长城内外赶过来的西北军和东北军,从西南过来的粤军、桂军、滇军和川军,在华中的豫军、湘军和鄂军。这也展现了当时国人全民抗战的决心。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抗战初期还有十几股的地方势力们,在抗战胜利后却仅剩下桂系还能和老蒋打擂台.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抗战胜利后,国军地方势力仅剩桂系了呢?
抗战之前各省派系地图
抗战各地方势力被老蒋吞并
我们先来看看,老蒋是如何在抗战中一步步瓦解地方势力。
在抗战时期,老蒋除了在正面战场抗日之外,可没少忙着兼并地方势力们。
因此,很多地方军阀大佬们老蒋是假借抗日之名要消除地方各军。
老蒋的中央军
这其中以川军中的刘湘最为强烈。
在1938年初,在山东的韩复渠、华北的宋哲元曾致电刘湘主张一起反蒋。和害怕日军,屡战屡败的韩复渠相比,刘湘反蒋倒不是害怕日军,而是想要阻止老蒋进入四川。不过,就在刘湘准备通电反蒋独自抗日的时候,却因病住院又快速去世,直到今入都是一个未解的公案。
可身为魁首的刘湘去世了,他所代表的川军,也变得群龙无首,逐渐被老蒋吞并。
先是在外省作战的刘湘嫡系部队,以潘文华、唐式遵以及范绍增等人为首,在老蒋的威逼利诱之下,选择就近划入顾祝同的三战区以及薛岳的九战区。至此,川军刘湘系退出历史舞台,转变成中央军旁系部队,而同样的结决也发生在外省作战李家钰(邓锡侯部)、杨森所部。
四川的各派系们
杨森的川军因为在淞沪会战中表现出色,备受老蒋额青睐,皆是优先补充装备和弹药。在参加完武汉会战之后,杨森所部扩编为20集团军,杨森兼任总司令,隶属于薛岳的第九战区,在1944年之前一直是第九战区的绝对主力。而李家钰则就近被卫立煌所部第一战区兼并和吸纳。
而在省内的刘文辉和邓锡侯,看到外省川军皆被老蒋瓦解之后,自然也不敢阻挠中央军入川,刘文辉和邓锡侯只能退守西康。
而老蒋在入川之后,为了更好的控制四川,将其下属各市县划为中央军师管区,从根本上控制四川。
因此,在老蒋重点经营重庆和成都,大量中央军要员和官员涌入四川之后,川军彻底沦为老蒋的附庸。
穿草鞋的中央军,但却是从四川招兵
川军如此,滇军和粤军,同样也是如此。
而老蒋对付滇军和粤军的方法也是如出一辙,那就是“鸠占鹊巢”。
首先,先说粤军。
在1936年两广事变前的粤军,其实非常的强,搞钱有一手的陈济棠对待部下自然也不会差,因此粤军别看只有10余万人,但装备却好过大部分中央军。可随着两广事变陈济棠被余汉谋背刺下台,粤军也开始走向没落,余汉谋为了对付陈济棠余部,将中央军引入广东,
到了抗战时期, 别看余汉谋是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但广州市长吴铁城是老蒋的人,到了抗战结束之后,省主席变成了土木系的干将罗卓英。
而几个王牌粤军,在抗战期间都被调出省作战,如第4和64军,抗战结束后62军去了华北、 63和64军去了华东,65军去了大西北。
粤军将领们或投靠陈诚薛岳、或和余汉谋一样成为顾祝同的手下。
带斗笠的粤军
接着是滇军
抗战爆发之后,云南话事人龙云组织60军和93军等部队出省抗战,在台儿庄等战役中均有贡献。不过随着桂南战役结束,日军占领越南切断滇越铁路,云南也成为战区,这个时候,老蒋以云南成为战区为借口,派关麟征第15集团军入驻云南,随后宋希濂第11、霍揆章第20以及杜聿明第5集团军相继在滇成立,进一步控制云南。
而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远征期间,云南都是作为远征军总部和大后方所在地,昆明更是抗战四大后方城市之一,按照现在时髦的话来说,“昆明城外,全是中央军”,哪怕是昆明警备司令也是老蒋两大亲信杜聿明和关麟征担任。特别是滇西反攻期间,大批中央军入滇作战或培训,让整个云南实际已经中央军化。
而老蒋掌握云南之后,便有了杜聿明“五华抓龙”的戏码。
在抗战胜利之后,失去根本的滇军也只能派到东北去了我军作战,被当枪使……
出省抗战的滇军(剧照)
至于湘军、赣军、鄂军这些部队,在抗战前后这段时间,早已被老蒋派遣大将接管和掌控。
湖南王何健被老蒋架空,湖南变成第九战区,战区长官是陈诚(代长官薛岳),而江西的赣军本来就是中央军的旁系,在大革命时期就是老蒋重点经营的省份,在红军长征之后,更是被老蒋当成模范省在经营,因此很多赣军实际上就是中央军。
东北军和西北军在没有张公子以及中原大战之后,早就失去了独立地位,这一点也就不在展开。
纵观抗战结束后,能在国民政府内部,依然形成一股势力的,便是白崇禧和李宗仁所在的桂系了……
桂军网图
为何唯独桂系能保持独立?
其实,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桂系在老蒋的高压下也是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一度被老蒋压制的非常狼狈,比如在抗战之前,大量的桂系的人才纷纷跑去投靠老蒋。
核心人物之一的黄绍竑(第三把手)去给老蒋当浙江省主席,而刘斐也进入参谋本部给老蒋出谋划策,出任参谋次长。
离开桂系的黄绍竑和刘斐
在抗战结束后,巅峰兵力接近7个军,20万人的桂系部队,却在老蒋的整编计划中损失惨重,在1946年整编之后,桂系被压缩为3个整编师(整编第7、46和48师),9个整编旅,总兵力仅剩8万人,为最弱时期。
三号人物李品仙(又是三号……)在抗战结束后,隐约有点要投靠老蒋的意思,两大核心人物白崇禧和李宗仁,一个当没有实权的国防部长,另一个则是有名无实的北平行营主任(名义上的华北国军话事人)
但桂系好歹没沦为老蒋的附庸,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甚至在1949年,还能复刻20年前的机会,将老蒋再次踢下野。
而之所以,这些地方派系中仅剩桂系能和老蒋打擂台相抗衡,雨田君认为不外乎以下三点。
解放战争中精锐的桂系(剧照)
首先,桂系有自己的基本盘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发现在抗战中无论是滇军、粤军还是川军,都被老蒋驱狼吞虎,深入其地盘内,逐渐将其瓦解。为但唯独桂系的广西,老蒋是想染指却无从下手,在抗战时打的桂南和豫湘桂会战战场都在广西,可主导作战的并非老蒋而是白崇禧,而且在广西各阶层的话事人都是桂系出来的,省主席是桂系的黄旭初,指挥是夏威,中央军想介入也很难介入。
再者,除了广西之外,桂系借着抗战出省的机会,以及李宗仁对于第五战区的掌握,也将辖区的安徽和湖北一部当成是自己的地盘在经营,比如安徽省主席的廖磊和李品仙都是桂系骨干,虽然后者一直不安分,但好在有李白二人的压制。甚至在李宗仁副总统选举中,安徽的出力比广西还大。
因此,和其他派系丢失地盘相比,坐拥2个半省基本盘的桂系,自然有抗衡的基本……
在安徽抗战的桂系
其次,李白二人的官职更高。
作为老蒋曾经的战友,李宗仁和白崇禧在国军的地位可一点都不低,在抗战期间李宗仁是第五战区主任,而白崇禧则是桂林行营主任以及国民政府副总长,在抗战结束后,更成为了国防部长,别看这两人没啥实权,但老蒋也拿他们没办法。
在老蒋的逼迫下他们自然也不肯就范,李宗仁利用北平行辕的便利,笼络了一批北方的中立派系和反蒋的人,比如胡适以及一些东北出身的政客,这些人成了李宗仁的盟友,在副总统以及逼迫老蒋下台的过程中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而另一边在军界的白崇禧也是在国防部长任上,利用围剿刘邓的机会,成功获得军权, 并成为华中剿总话事人,到了我军渡江时,白崇禧的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已经达到了将近40万的兵力。李宗仁和白崇禧,一文一武保证了桂系的延续。
在华中的白崇禧(剧照)
最后,则是桂系双话事人的制度
新桂系的崛起和登上历史舞台,是伴随着磨合的过程,这其中有俞作柏的反抗,也有黄绍竑和刘斐的出走,但留下来的人,却都是相信桂系这双话事人,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两人的配合也很默契,一内一外, 一文一武成为了桂系众人的主心骨,这是区别于喜欢分化内斗的粤军。
而且桂系又很保守,皆是八桂子弟出身,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老蒋很难分化和瓦解,自然能和其一直斗到最后。
双话事人
综上所述,客观的原因历史原因,再加上桂系本身的特殊性和本身实力就很强大,自然也让其成为地方派系中的独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65223.html